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三首课时练习02及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三首课时练习02及答案,共5页。
1.古诗三首课时练习
1、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汉字。
西yuè〔 〕华山有千rèn〔 〕高。山中有许多古代的mó〔 〕崖石刻,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yí〔 〕产。
2、 读句子,完成下面的练习。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________〞 》________〞写出了战士们戍边时间的漫长,战事的频繁和战斗的艰苦、剧烈。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却说出了》________〞的坚决誓言,抒发了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和豪情。
②请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这两句诗改写成一句话。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3、 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完成填空。
这首诗前两句用________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______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________〞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________〞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________〞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4、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
5、 阅读古诗,答复以下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1〕这首诗的作者是〔 〕,〔 〕朝诗人。
〔2〕解释以下词语。
①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遗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第三句诗中的》尽〞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给带下划线的字或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剑外忽传收蓟〔jí jì〕北,初闻〔①听说 ②闻到〕
涕〔tì dì〕〔①鼻涕 ②眼泪〕泪满衣裳。
7、 看拼音写生字。
〔1〕yí〔 〕民泪尽胡尘里。
〔2〕五千仞yuè〔 〕上mó〔 〕天。
8、 根据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1〕》河〞,指________,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五岳,东岳________,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________,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________,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________,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________,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课文中指的是________。
9、 选字填空。〔填序号〕
①韧 ②仞 ③纫
缝〔 〕 坚〔 〕 万〔 〕高山
①磨 ②魔 ③摩
打〔 〕 〔 〕天 〔 〕鬼
10、 给加下划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A.快要天亮
B.将要知道
C.快要告知
〔2〕却看妻子愁何在〔 〕
A.男子的正式配偶
B.妻子和孩子
〔3〕青春作伴好还乡〔 〕
A.年龄
B.青年时代
C.指春天
11、 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将晓 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篱门 快要天亮。
迎凉 篱笆的门。
三万里河 指华山。
五千仞岳 指黄河。
摩天 远眺南方。
南望 指宋朝的军队。
王师 指碰到天,形容极高。
12、 默写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解释以下诗句。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比照读古诗,答复以下问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以下赏析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表达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根据意思写诗句。
〔1〕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万里长的大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华山高耸接青天。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岳;仞;摩;遗
2、【答案】 〔1〕①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②虽然;但是
〔2〕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到达襄阳后就直奔洛阳;归心似箭
3、【答案】 夸张;热爱;泪尽;望;又
4、【答案】 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疾速奔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5、【答案】 〔1〕陆游;宋
〔2〕①黄河;②西岳华山;③遗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3〕》尽〞是》完〞的意思,强调眼泪流干,突出遗民无限辛酸、痛苦之情。
〔4〕对百姓的同情,对王师的期盼,对统治者未能早日收复失地的不满。
6、【答案】 jì;①听说;tì;②眼泪
7、【答案】 〔1〕遗〔2〕岳;摩
8、【答案】 〔1〕黄河〔2〕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华山
9、【答案】 ③;①;② ①;③;②
10、【答案】 〔1〕A〔2〕B〔3〕C
11、【答案】 将晓:快要天亮。篱门:篱笆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指华山。摩天:指碰到天,形容极高。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12、【答案】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3、【答案】 〔1〕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2〕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土。
〔3〕北方沦陷区的老百姓在金兵的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他们一年又一年地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
14、【答案】 〔1〕B
〔2〕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土〔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3〕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冲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15、【答案】 〔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