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页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页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页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页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页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页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页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41页。
    16.短 文 两 篇陋 室 铭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他的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又名《刘宾客文集》)传世。作者简介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既讲究句式整齐,又讲究押韵,常用骈句。(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或相似的字。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韵文学常识预习检测惟吾德馨( ) 鸿儒( ) 调素琴 ( ) 案牍( )西蜀( ) 苔痕( )xīnrútiáodúshǔtái调素琴 阅金经丝竹无案牍之劳形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鸿儒白丁(这)(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大)(旧指读书人)( 平民。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弄,这里指弹琴)(佛经)(琴瑟、箫管等乐器,这指奏乐的声音)(公事文书)(形体,身体)1.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尤其注意重点词语与句子。2.理清文章脉络。3.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心声的句子,并证明自己的观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3.末句引用孔子的话,作用是什么?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了龙就会灵异了。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草色入帘青苔痕上阶绿环境清幽宁静谈 笑 有 鸿 儒往 来 无 白 丁对比与人交往高雅脱俗衬托自己的“德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面——实写反面——虚写高雅脱俗不慕富贵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3.末句引用孔子的话,作用是什么?陋室不陋自然环境的清幽雅致。 交往人物的贤良儒雅。 生活情趣的高雅脱俗 。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本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一方面向朝中当权者显示自己并未因遭贬而郁郁寡欢,相反却过得安逸潇洒;另一方面表达自己身居陋室不改初衷,屡遭磨难而坚守节操的信念。本文充分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技法探究 开篇运用类比引出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再从三个角度具体阐明,即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最后总结全文,以诸葛庐子云亭作比,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课文总结 如果刘禹锡穿越到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他将怎样自处?如果你有刘禹锡的遭遇,生活在唐朝的你,又会怎样面对呢?课后作业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荷尽已无擎雨盖 ——苏轼 爱 莲 说周敦颐周敦颐(1017-1073),宋代哲学家,字茂叔。因世居濂溪,被称为濂溪先生。周敦颐非常博学,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著有《周元公集》。作者简介文学常识“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1.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尤其注意重点词语与句子。2.理清文章脉络。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蕃fán淤yū颐yí濯zhuó涟lián亵xiè鲜xiǎn逸yì噫yī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什么品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环境:2.体态:3.香气:4.风度: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高洁)不妖媚,不炫耀,朴实。(质朴)正直豁达;不趋炎附势。(通达正直, 行为端正)香气清爽悠远,美名远扬。(志洁行廉, 美名传扬)独立,令人敬重不敢玩弄。(仪态庄重, 令人敬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写这篇文章并非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那还为了写什么呢?请将匹配的相应的字母填入相应的地方。(莲的特征——人的品质)AHBEFGDCA、莲B、出淤泥而不染C、中通外直D、不蔓不枝E、濯清莲而不妖F、香远益清G、亭亭净植H、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小结: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君子的高尚品质托物言志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2.作者还写了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水陆草木之花 菊 牡丹可爱者甚蕃陶渊明独爱世人甚爱写法探究3.“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菊牡丹秋季开花,迎寒斗霜,清高避世花色艳丽,雍容华贵为了起衬托作用4.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菊牡丹隐逸者富贵者惜厌莲君子爱生态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菊隐逸惜牡丹富贵厌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宜乎众矣)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莲,花之君子者也(同予者何人)贪慕荣华,追名逐利。志向高洁,隐居避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莲菊牡丹菊花——隐逸者莲花——君子牡丹——富贵者(避世)(入世)托物———言志(象征)莲君子之德: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慕富贵,不趋炎附势。茶花喇叭花仙人掌梅花向日葵兰花紫藤罗水仙花玫瑰花松树郁金香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将造句练习扩充为一篇300字的托物言志的小文章。课后作业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