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复习训练(1)
展开
这是一份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复习训练(1),共7页。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复习训练(1)一、单选题1.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们要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放热,汽化成水蒸气B.小冰珠在降落过程,熔化成雨水C.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D.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2.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放热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在EF段放热,温度降低3.如图所示,电影《长津湖》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的士兵们趴在雪地上岿然不动,他们身上“霜”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凝固4.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约为40℃C.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在BC段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5.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教室内书桌的高度大约1.2m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150gC.朝阳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可以达到50℃ D.人步行的速度为10m/s6.小霖发现夏天爸爸开车时,需要打开汽车的空调给车内降温。当空调开了一会后发现,在前挡风玻璃板靠近空调口的地方会形成小水珠,影响开车视线,关于水珠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珠会形成在前挡风玻璃板的车内侧B.水珠会形成在前挡风玻璃板的车外侧C.水珠是由于车外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D.水珠是由于车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读作“5度” 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雨的形成过程吸收热量8.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B.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9.下列温度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正确的是( )A.洗热水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60oC B.中学生的正常体温是40 oCC.顺昌10月份的平均气温约20 oC D.水不可能在96 oC时沸腾10.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熔点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标准大气压下物质酒精水银铅铁熔点/℃﹣117﹣393281525沸点/℃7835717402750 A.﹣117℃的酒精一定是液态 B.357℃的水银吸热,温度一定升高C.在铁锅中可以将铅熔化 D.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11.图甲是观察某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对试管加热,熔化过程更明显B.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C.该实验一定是恰好在第10分钟撤走的酒精灯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二、填空题12.小明为了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将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然后将它们放置在同一房间(相同环境)里。过了一段时间,他观察到酒精液面低于水的液面。根据这个蒸发快慢的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13.如图所示是给某固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此物质为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______;在t2~t3min内该物质处于______态。14.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在测量物体温度的活动中,三位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甲、乙、丙所示。则乙测量的温度是______℃,丙测量的温度是______℃。15.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___________ 条件下,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里的。16.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_______时从人体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_______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________随________减小而降低。17.2020年10月23日是霜降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黄河中下游地区,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一般会出现初霜,与霜降的节气完全吻合,初霜的形成是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有人曾经实验过,把植物的两片叶子分别放在同样低温的箱里,其中一片叶子上盖满了霜,另一片叶子上没有盖霜,结果无霜的叶子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而覆盖着霜的叶子只有轻微的霜害痕迹,说明霜的形成过程要___________(选“放热”或“放热”)。18.甲、乙两位同学去测量体温,甲同学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后体温计是数如图所示,甲同学的体温是______℃,乙同学接过体温计后没有甩,就直接测量自己的温度,若乙同学体温为38℃,那么乙同学测量后体温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__℃。19.如图所示,这是一件精美的玻璃工艺品。“模烧”是铸造玻璃工艺品的一种工艺,先用耐高温的材料做出内、外模子,然后把玻璃碎片或玻璃棒的切片填充在内、外模子中间,高温加热后,玻璃片会 _____并且充溢其中,冷却______后除去模子,加以打磨即成。(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题2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小丽注意到∶温度计中不同液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似乎不同,她猜测∶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可能与物质的种类等多个因素有关。 小丽和同学利用身边横截面积相同的铜线和铝线进行实验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下表是小丽和其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物体受热时在长度方向上的膨胀叫作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实验序号材料原长/m温度升高/°C伸长量/m1铜1100.192铜2100.383铜1300.574铝1300.695铝2100.466 30 (1)请根据实验记录完成下列各题。①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可得结论∶当材料、原长相同时,固体的线膨胀与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②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2 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③为了进一步探究①中的结论,表格中空格里应填写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上述知识可知∶冬天施工架设输电线,要将电线适当___________(选填“绷紧”或“放松”)些。21.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如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应先确定______(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的位置;组装器材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应适当调节______(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的位置;(2)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了______分钟,萘的熔点是______℃,若加热到第8分钟时撤去酒精灯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萘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3)如图丙,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茶熔化时间过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22.小红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_______,石棉网的作用是 _______。(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_______℃。(3)丙图是小红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 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 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4)丁图是小红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过程中蜂蜡 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参考答案1.B2.A3.B4.D5.B6.B7.C8.B9.C10.C11.D12.液体蒸发的快慢是否与液体的种类有关?13.晶体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液 14.热胀冷缩 1.6 ﹣0.6 15.常温 压缩体积 16.汽化 水蒸气 沸点 气压 17.凝华 放热 18.38.5 38.5 19.熔化 凝固 20.1 3 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物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原长越长线膨胀伸长量越大 铝 2 绷紧 21.铁圈C 铁棒A 4 80 凝固 萘的质量较小 22.受热均匀 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B 42 吸收 不变 固液共存 升高 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