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学案
展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用;
2、理解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与大气受热过程的关系;
3、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4、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判断某地风向;
5、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②大气的直接热源和大气的热过程。
- 难点: ①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保温作用;
②风向的判断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讨论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清代黄叔璥[ jǐng ] 在《台海使槎[ chá ] 录》中,记述了台湾海缺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这里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为什么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相反呢?这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新课教学]:
[板书]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渡】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那么太阳炙烤着大地,是不是一定也把大气给我们烤热了呢?其实则不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4页的内容,说说大气的受热过程有哪几个环节?
【学生回答】1、太阳辐射过大气层。
2、太阳辐射到达地表。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再把热量传给大气。
【分析】“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源泉,然而从前面的内容来看,似乎并不是太阳辐射直接让大气受热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那么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大气对太阳辐射做了什么手脚呢?
大家一起看课件播放的图片。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球表面。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和反射。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以后,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能量。
【过渡】太阳辐射在穿过厚厚的大气层时,要经过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三种削弱作用之后,才能到达地表。那么每一种削弱作用又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逐一的研究它们。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截留。所以,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也是来源于此。
[板书]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增高,同时又把热量向外辐射,但它比太阳温度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要长得多,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因此,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地面福射的长波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在对流层中)吸收,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所以,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过渡】那么大气是如何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呢?看下图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
【分析】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因此,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除极少部分穿过大气,到达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长波辐射。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故称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更强。
[板书]三、大气热力环流
读下图思考气温、气压、气流三者间有什么关系。
【分析】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形成过程如图2.11所示。
当地面受热均匀时,空气没有相对上升和相对下沉运动。
当A地接受热量多,B.C两地接受热量少时,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于是空气从气压高的A地上空向气压低的B,C两地上空扩散。
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向外流出后,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这样近地面的空气从B.c两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大气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大气热力环流。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反映了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的日变化。
如城市热岛环流、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原理都是这个原理。
[板书]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进而使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产生了差异。我们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作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这个力叫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是同一高度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作用,风向应该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风向也垂直于等压线。
但是,风一旦形成,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在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在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在不受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在近地面,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是指地面和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力。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以减小风速。在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凤向与等压线斜交。
课堂小结:
1,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及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通过阅读、画图、自学、知识运动、问题讨论等数学形式,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画图、自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精神,树立“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独立创新”的学习理念。
板书: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导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