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城镇化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二节 城镇化课后作业基础训练一、选择题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3题。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B.2001年前城镇人口增加主要源于当地农村人口的转化C.2001年后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D.广州未来的城镇化速度将不断加快2.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推力有( )A.农村劳动力过剩B.广州有更多的就业机会C.广州基础设施比较完善D.交通便捷3.近年来引起广州城镇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 B.社会经济的发展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但是从1983年~2001年农村人口数量变化不大。2001年前城镇人口主要是自然增长,2001年后农村人口大幅度减少,城镇人口大幅度增加,说明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广州城镇化水平现已较高,未来的城镇化速度可能变得缓慢。第2题,城镇化的驱动力分为拉力和推力,农村的不利条件为推力,城市的有利条件为拉力。第3题,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再加上农村劳动力过剩,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因此引起城镇化水平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 1.C 2.A 3.B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等9省区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回答4~6题。4.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A.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城镇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C.城镇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比重D.城镇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5.从上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各省中,只有湖北的城镇人口比重在40%以上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经济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D.总体来说,我国东部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高6.有关各省区城镇化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目前处于城镇化的成熟阶段B.西部经济地带城镇化水平低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C.东部经济地带的城镇化问题比西部经济地带要严重一些D.西藏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不存在城镇化问题解析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图分析可知,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其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高。东部经济地带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东部经济地带城镇化问题比西部经济地带要严重一些,但并不代表西藏地区不存在城镇化问题。答案 4.A 5.D 6.C读下图,回答7~8题。7.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和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所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8.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A.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在加快B.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201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重不到一半D.目前世界城镇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解析 第7题,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速度慢,城镇人口比较稳定且少于发展中国家,故①④分别表示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和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低,速度快,故②③分别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和城镇人口。第8题,目前发达国家城镇化的速度缓慢,早期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速度也很慢,且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通过计算可知,201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重超过一半。读图可知,③代表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④代表发达国家的城镇人口,③>④,故D正确。答案 7.D 8.D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如图所示。据此回答9~10题。9.我国各地在城镇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10.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解析 第9题,城市内的渠道主要起排水的作用,通过硬化,可减少杂草的生长,提高排水能力。第10题,对渠道进行硬化后,改变了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其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 9.D 10.B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11~12题。1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12.对2000年与201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解析 第11题,城市交通图层和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反映了该地区的交通通达度和消费人口的分布,因此可以为商业网点选址。第12题,构成城市土地利用图层的信息主要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答案 11.A 12.C二、非选择题13.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国城镇化进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图甲示意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演变路径(图中数据经某种标准化处理所得,数据并不是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绝对数据值)。图乙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图,图中将二者关系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1)读图甲,简述1965~2005年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演变的特点。(2)结合图甲、图乙,判断1965~2005年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并说明该类型的主要特点。(3)评价1995年后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并提出改进措施。解析 第(1)题,根据图甲中曲线,1965~1975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处于下降状态,说明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缓慢。1975~1995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稳定上升,说明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稳步回升。1995~2005年,城镇化率快速增长,人均GDP增长较少,说明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上升,城镇化进程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速。第(2)题,1965~2005年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是低级协调型。特点是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第(3)题,1995年后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均明显提高,二者关系是经济发展带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了经济发展。1995年后城镇化速度远快于经济发展速度,说明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地价过快上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采取措施是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答案 (1)1965~1975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处于下降状态,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缓慢。1975~1995年,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稳步回升。1995~2005年,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上升,城镇化进程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速。(2)低级协调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3)经济发展带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了经济发展。1995年后城镇化速度远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导致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地价过快上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措施: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学校生态环境,我国某学校规划建设“海绵校园”,如下图所示。(1)列举出“海绵校园”对水循环影响显著的两个环节。(2)分析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作用。(3)除了图中所示的措施外,请你在为建设“海绵校园”提出一条可行的建议。解析 第(1)题,“海绵校园”可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第(2)题,结合上小题分析可知,透水砖可影响下渗和地下径流以及地表径流。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续量;植被在水循环中能截留水分,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第(3)题,“海绵校园”工程包括新建雨水沟(道路、广场)和卵石排水沟、雨水花园建设、屋顶绿化改造、新建雨水池、透水铺装改造、海绵示范技术展示系统和校园数字化雨水管理监测系统等内容。答案 (1)下渗、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2)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续量;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通过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3)兴建排水沟、放置雨水收集桶、建设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改造、完善校园数字化雨水管理监测系统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二节 城镇化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二节 城镇化巩固练习,共9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上图不能说明的是,对机动车进行“计划生育”是指,城镇化水平提高的经济意义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练习题,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