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2 城镇化 一 作业 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7737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2 城镇化 一 作业 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7737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2 城镇化 一 作业 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7737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练习题
展开第二节 城镇化
课堂探究
世界城镇化进程:
先阅读教材第34~37页内容,然后读以下图文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材料一 1800~2000年世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材料三 教材第37页活动“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材料四 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兴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而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
材料五 教材第36页案例“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1.读材料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镇化开始的时间哪一个早?为什么?1975~2000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较快的是哪一个?为什么?2000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哪一个高?试从起步时间、目前速度以及城镇化水平等方面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特点的差异。
2.读材料二、三,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处于哪一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在地区分布、速度、水平等方面有何显著特点?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发展新趋势是什么?
3.读材料二、四,城市空心化现象出现在城镇化的哪个阶段?此阶段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发展新趋势是什么?
4.读材料二、五,20世纪下半叶,面对大伦敦城市人口的减少,英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由此归纳城镇化的一般规律。
【精讲点拨】
1.时间差异
城市化进程示意
发展
阶段
特点
问题
发展新
趋势
后
期
阶
段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中
期
阶
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
象
初期
阶段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镇化低水平时期
2.空间差异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早晚
早
晚
时间
原因
工业化早
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
快慢
慢
快
速度
原因
城镇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城市化
水平
高低
高
低且发展不平衡
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亚非国家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镇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续 表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存在
问题
问题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核心素养专练
【基础巩固】
读某地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上图说明该地区( )
A.城镇化程度很高
B.城镇人口是2500万
C.大约2.5%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D.人口密度较大
2.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的国家是( )
A.孟加拉国 B.印度
C.英国 D.埃塞俄比亚
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后期阶段
4.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 )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6.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7.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0~2010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 1950~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变化。
(1)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时间在 。
(2)在现今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一般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本国总人口的比重 (填“大”或“小”)、增长速度 (填“快”或“慢”);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本国总人口的比重 (填“大”或“小”)、增长速度 (填“快”或“慢”)。
(3)许多发展中国家具有“虚假城市化”的特点,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能力提升】
上海浦东新区建设,打破了“城镇化地区”与“非城镇化地区”的概念,绿色与灰色区域并存穿插,把城市绿化与绿色农业的开发相结合。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功能区属于“非城镇化地区”的是( )
A.农产品加工工业区
B.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C.综合农业开发区
D.城市绿化带
2.将“城镇化地区”穿插在“非城镇化地区”内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快非城镇化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B.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
C.使交通更加便捷
D.受浦东地形条件的限制
读我国某城市工厂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回答3~4题。
3.图示期间,该市远郊区工厂数量( )
A.1985~2005年增多迅速
B.1985~2005年明显减少
C.2005~2015年增多最快
D.2005~2015年减少最快
4.2015年该城市发展阶段进入( )
A.城市化初期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时空变化明显。下图示意上海市1990~2010不同城市圈层人口变动情况。据此回答5~6题。
5.上海市远郊区人口就业增速快,是因为( )
A.城市用地不足
B.城郊农业发展
C.市区环境污染
D.制造业的外迁
6.据图1990~2010年上海市( )
A.近郊区失业率上升
B.远郊区人口老龄化减缓
C.中心城区空心化明显
D.人口就业呈现集中化趋势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下图所示为某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指数越大表示发展水平越高)。读图,回答7~8题。
7.该市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8.下列有关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
B.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C.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
D.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生活方式的转变
9.读城镇化过程中的几种类型,符合世界城镇化进程的一般规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1950年时,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为17%,而当时我国城市化水平只有13%。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2017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8.52%,而印度城市化水平仅为32.8%,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预计到2025年,印度的城市化水平将会达到38%。
材料二 表1示意印度的城市化速度,表2示意2001年印度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总人口、贫民窟人口及贫民窟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表1
人口城市率/%
城市人口/万人
1960年
17.9
7784
1991年
25.72
22287
2005年
28.7
31415
1960~2005每年算
术平均增长
0.24
525
1991~2005每年算
术平均增长
0.21
652
表2
总人口/万人
贫民窟人
口/万人
贫民窟人口占
总人口比例/%
百万人口以
上城市总计
7081.39
1656.55
23.4
孟买
1191.44
582.35
48.9
德里
981.74
185.35
18.9
加尔各答
458.05
149.08
32.5
班加罗尔
429.22
34.52
8.0
(1)分析印度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印度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核心素养专练
【基础巩固】
1.A 2.C 3.B 4.C 5.C 6.C
7.(1)20世纪70年代
(2)大 慢 小 快
(3)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就业困难,社会治安问题等。(答出三点即可)
(4)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能力提升】
1.C 2.B 3.A 4.B 5.D 6.B 7.A 8.B 9.A
10.(1)特点:城市化速度较慢,且城市化发展不合理;城市化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原因:城市化动力不足;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服务等功能滞后。
(2)强化城市化的动力;加快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教育科技事业发展步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城市成为更适合人们居住的环境。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实例或资料,解释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我的疑问】
自主预习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 方式,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问题
表现
成因
环境
问题
大气污染、 、垃圾污染、
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 超出一定的限度
社会
问题
交通拥堵、
城市人口规模和 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 和管理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差异
国家类型
表现
发展中国家
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较多,有的国家城镇化 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
发达国家
城镇化过程中也曾出现过 ,经过不断治理,大部分得以有效解决
【思考感悟】
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在经历强降水过程中,都会暴发“城市洪水”,造成巨大的损失。分析导致“城市洪水”屡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 、公共服务等城市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表现如下:
应用领域
表现
城市管理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 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 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搭建信息平台
城市规划和
建设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 、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课堂探究
探究一:城镇化的问题
阅读教材第38~39页内容,然后读以下图文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材料一 空气质量、水环境进一步改善,天更蓝、水更清;商品住房价格保持稳定、“房住不炒”得到落实……2019年1月14日公布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透视出过去的2018年北京的一系列新变化。曾经,北京聚集了大量非首都功能,城市体量不断扩张,人口稠密,产业集聚,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堪忧的“大城市病”让这座特大城市不堪重负。如今,北京明确定位,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逐步实现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转变。但北京的高峰拥堵和雾霾仍是“痛点”。
材料二 北京市城区的城市热岛现象较明显,下图为2017年4月某日北京地区城市和郊区平均气温水平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2017年4月1日,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范围包括白洋淀周边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雄安新区的首要定位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并将在城市治理体系、城市规划设计、智慧城市管理模式等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展望未来,雄安新区将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示意图。
1.读材料一,归纳北京市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哪些?指出雾霾的污染源有哪些?
2.读材料一,北京的“大城市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读材料二,在图中画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简图,并提出减缓热岛效应的措施。
4.读材料二,思考北京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城镇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哪些要素的影响?
5.读材料一、三,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承载地,为建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精讲点拨】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
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
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
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
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内城经济衰退;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
探究二: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阅读教材第39~41页内容,然后读以下图文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材料 教材第40页活动探究: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
图2.28 城市最快出警示意
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事故地点。为提高出警效率,城市都配备了巡警车。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出警效率(图2.28)。
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事故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事故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
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请你设计在接到报警到指挥警车前往事故地点的工作程序。
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
核心素养专练
【基础巩固】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据此回答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3.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下图为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反映的问题是( )
A.城市内涝 B.城市热岛效应
C.城市风 D.城市空气污染
5.下列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
A.扩大绿地面积 B.减少人口
C.完善排水系统 D.多建高楼
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6~7题。
6.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
7.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城市蔓延”是指城镇化地区失控扩展与蔓延的现象,它使原来主要集中在中心区的城市活动扩散到城市外围,城市形态呈现出分散、低密度、区域功能单一和依赖汽车交通的特点,即由于城市远郊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所带来的新型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下列国家中,“城市蔓延”现象普遍存在的是( )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新加坡
9.“城市蔓延”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
A.降低公共服务设施利用水平
B.居民居住条件恶劣
C.加剧了城市中心区的衰败
D.土地利用率降低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回答10~11题。
10.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11.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
A.大型垃圾处理场
B.大型仓储式超市
C.汽车加油站
D.水源保护区
1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时间
1月
2月
7月
10月
全年
平均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能力提升】
“海绵城市”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等功能,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试点海绵城市建设。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区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增加大气降水
B.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
C.增加地表径流
D.减少水汽输送
2.建设海绵城市的有效措施是( )
A.增加城区绿地面积
B.增加城区硬化面积
C.加快城市交通建设
D.合理布局城市商业区
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读下图,回答3~5题。
3.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4.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5.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快速公交系统(BusRapidTransit)简称BRT,是一种城市新型的公交客运系统。下图是广州某地BRT站台实景图和该站台分时段乘客流量统计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站台所在区域最有可能是( )
A.中央商务区
B.居民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7.BRT的开通( )
A.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B.可以取代出租车,成为城市客运的主要方式
C.有利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提高
D.可以促进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涵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回答8~9题。
8.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主要是基于( )
A.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密度小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发展水平高
9.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
A.城市中心萎缩加剧
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D.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下面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高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他们所在城市的相关信息。
材料一 该城市及郊区地形剖面图。
材料二 该城市1990年和2010年土地覆盖百分比。
材料三 该城市市中心与郊区近地面下午4时的气温差。
时间
1月
2月
7月
10月
全年平均
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1)结合地形和植被状况,分析该城市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的原因。
(2)指出土地利用的变化给该城市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近地面污染物迁移的方向及原因,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
核心素养专练
【基础巩固】
1.D 2.B 3.A 4.B 5.A 6.A 7.D 8.C 9.B
10.C 11.D
12.(1)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
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
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建绿化带。
【能力提升】
1.B 2.A 3.C 4.D 5.C 6.A 7.C 8.B 9.D
10.(1)该市地处冬季风(西北风)的背风坡,受地形阻挡,气流下沉,风速小;冬季植被落叶,净化空气的能力减弱。
(2)地表硬化面积增大,植被覆盖率降低,生态调节功能减弱;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加剧城市内涝的形成;加重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小气候趋于恶化。
(3)方向:污染物由郊区吹向城市。原因:由于城市中心近地面比郊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郊区近地面比城市中心气温低,气压高,所以风携带污染物由郊区吹向城市。
措施:减少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调整城市能源结构;将城区内污染较大的企业迁移到当地盛行风的下风带或城市远郊区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二节 城镇化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5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二节 城镇化课后练习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节 城镇化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城镇化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三产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城镇化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城镇化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