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三单元同步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word版 含答案)

    第三单元同步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word版 含答案)第1页
    第三单元同步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word版 含答案)第2页
    第三单元同步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word版 含答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三单元同步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同步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word版 含答案),共18页。
    2021-2022学年度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卷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却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pī雳( )   震悚( )          móu害(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消灭”在文中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不改变愿意改为反问句。
    又使我发生新的警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絮说(xù)             掳去(lǔ)              粗拙(zhuō)
    B.疮疤(chuāng)             霹雳(pì)             憎恨(zèng)            惶急(huáng)
    C.孤孀(shuāng)             诘问(jié)             惧惮(dàn)             疏懒(sū)
    D.震悚(sǒng)              哀悼(dào)             厌恶(wù)             辟谣(bì)
    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槛   自言自语   老实厚道   人踩牛踏
    B.摔矫   低眉顺眼   微不足道   精力旺盛
    C.楷汗   破土动工   一起一伏   大庭广众
    D.泥桨   高低不齐   若有所失   宽敞阴凉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B.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C.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D.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后,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网球选手李娜从小就有自命不凡的理想,这激励着她不断超越自己,成为亚洲网坛的骄傲。
    C.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中,长妈妈是一个很不幸又渴望幸福的劳动妇女。她心地善良为人质朴,热心为孩子解决疑难。
    B.作者在《老王》这篇文章中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往为线索,记叙了“我”与老王之间的几件事,借老王的命运含蓄地提出了要关怀不幸者的问题。
    C.《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台阶》一文以“台阶”为线索,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7.选出下面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B.在滴水成冰的冬季,筑路大军冒着料峭的北风在工地上紧张地劳动着。
    C.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D.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电话、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具有独特性。
    三、句子默写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春夜洛城闻笛》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歌以咏志,诗以传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王维的《竹里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韩愈《晚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手法借杨花、榆荚写出对春天的留恋。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这首诗借_________________这一传统风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请赏析诗中“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卖蒜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①声,旁睨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③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子不语》)
    注:①【绝】停止。②【揶揄】出言嘲笑。③【成】成全。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叟能如是乎( )
    (2)老人徐徐负蒜而归( )
    (3)卒不肯告人姓氏( )
    12.用“/”给下面语句断句。(限断两处)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13.小蓝在翻译下面句子时,不理解“故”的意思,请你依据《古汉语词典》中对“故”的释义,选择恰当的义项,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故】:①事,事故;②旧。与“新”相对;③故意,特意;④原因,缘故。“故”在该句的义项是:_________(填序号)
    14.本文题为《卖蒜叟》,但作者用较多的笔墨对“杨二相公”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等进行了细致描写刻画,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请说明你的理由。
    15.文章中的杨二相公和第三单元课文《卖油翁》中的陈尧咨在性格特征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③冬反④,迷惑⑤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⑥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⑦,夏居山之阴⑧,蚁壤一寸而仞⑨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⑩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②孤竹:指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③往:出征。④反:同“返”,返回。⑤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⑥放:放开,指解除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⑦阳:山之南,水之北。⑧阴:山之北,水之南。⑨一寸而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⑩不难:不惜。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睨之久而不去        睨:____________
    (2)以钱覆其口     覆:____________
    (3)遂得道     得:____________
    (4)不亦过乎     过:____________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18.【甲】文作者详写卖油翁“酌油”情节的原因是什么?
    19.管仲、隰朋的经验与卖油翁的技能有什么相通之处?
    七、现代文阅读
    红朵百合
    罗瑞花
    ①当泡桐街的泡桐树下摆满了菜蔬苗和花木苗时,我心里就会激动起来,上班下班,总会停下脚来瞧瞧它们,问问它们的名字、性情。
    ②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这盆百合像打过“九二零”的芹菜一样高瘦,七片长长的绿叶,两根圆圆的长茎,几个人在围着赏看,都嫌它太高,走了。
    ③但我还是被它绿色长叶中的四个红色花苞吸引了。这四个花苞两大两小,长在一根长长的圆茎上,十字形相对,两个较长,显出即将开放的架势,另两个相对短小,刚打苞。更令人憧憬的是在绿叶中还长出了一根矮的圆茎,仿佛一支向上直立的毛笔,笔头长长的,透着点暗红色,我感觉这也将开出一茎美丽的百合。
    ④戴着斗笠的老妇人走过来,笑着对我说:“我只是种菜苗卖,没想到菜园边野生了这几棵花,它们荫了我的菜,抢了菜的肥料,我要把它们卖了。”
    ⑤我被老人逗乐了,买下了这盆百合,淋着雨把它抱回了家。
    ⑥这个暗红色的塑料盆实在太不配我的红朵百合了。我在阳台上找来一个黑底描金的陶盆换上,捧着它摆到阳台的花架上,摆到窗口的桌子上,都觉得高了,又挪到玻璃茶几上与小金鱼缸排在一起,终于觉得妥帖。于是,端着饭碗看它,捧着茶杯看它,甚至握着阅卷笔看它,越看越觉得它就该这样高挑,可以不必弯腰,彼此平视。
    ⑦改完学生考卷已是晚上零点,家人都睡了。我开了客厅的灯去倒茶,发现茶几上的百合竟然也没睡,那个大的花苞优雅地绽放了。我兴奋地跑去告诉爱人,爱人说他关灯的时候还没见它开啊。噢,我的百合,你是等客厅的灯关了后才开的吗?你是害羞吗?我欣喜不已,睡意全无,坐在百合身边看它。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是谁在吹呢?应该是百合自身的生命力吧。即使今天被老妇人卖了,被我移栽了,也阻挡不了它的蓬勃,花的开放是没有理由的,它只为开放。
    ⑧我想起“夜惜衰红把火看”的白居易,想起“故烧高烛照红妆”的苏轼,还有那个“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的川端康成,不禁笑了,只要花开就没有寂寞。在这静谧的夜里,花朵绽放得更肆意了,每个花蕊都带上了黄粉,那朵将开未开的花又吹大了点,花瓣没先前那样黏得紧了,有一处已松开,看来,今晚,它是一定要开的了。另外的两个花苞也像两根小蜡烛一样向上挺起,焕发着生命力。
    ⑨早晨醒来,我直奔百合。呀,第二个红朵真的开了,和第一朵仿佛双胞胎一样,开在花托的两边。我兴奋地回到卧房找来手机,先给整株百合拍照,再给那两个红朵来个特写,我担心我的文字保留不了它的鲜美。
    ⑩太阳从窗格射进来,我忙把百合搬到窗前的桌子上,我已经明确地感觉到它在积蓄力量准备开第三朵了。它是多么知道安排自己呀,它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
    ⑪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
    20.围绕“红朵百合”,“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语言。
    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
    2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处引用诗文的作用。
    23.你对文末“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敲门
    孙道荣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总是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上班累吧?我没事,赶紧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他的家在四楼。
    ②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③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的老人,社区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社区找到他时,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有时候,路上碰见放学的儿子,他会和儿子一起去敲老奶奶的门。儿子早已学会了他的敲门方式,“咚,咚咚,咚——”不急不慢,不轻不重。他则在一旁,赞赏地看着儿子。门打开了,她看到他们父子,开心地笑了,和蔼地摸摸儿子的小脑瓜,经常还会变戏法一样,拿出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来。这些糖果,都是老人远在海外的儿子邮寄回来的。
    ④老人的身体很硬朗,但也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还有一次,中午,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难道这孩子今天没上班?高高兴兴地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
    ⑤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流逝。每天黄昏,“咚,咚咚,咚——”的熟悉节奏,都会在楼道口准时响起。“吱呀”的门轴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余晖斜洒,微风轻拂,大大小小的光斑在草木上嬉戏跃动,一派静好。
    ⑥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他满心焦急。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他也只好这样想了。
    ⑦晚上11点多,他们一家才回来。在楼道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再一想,太晚了,平常这时她都休息了,明天再说吧。
    ⑧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却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了门,竟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⑨“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了什么事,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道间的脚步声,就想着可能是你们回来了,这就上来看看。好了,放心了。”老人说完,咧开了没了门牙的嘴。
    ⑩又上来看看?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告诉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门。因为,那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24.请结合全文,说说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25.细读文章,从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余晖斜洒,微风轻拂,大大小小的光斑在草木上嬉戏跃动,一派静好。
    26.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a.又上来看看?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告诉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门。因为,那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孙道荣《敲门》)
    b.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杨绛《老王》)
    请结合两段文字的内容,归纳它们所表达的共同情感。并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
    1.     (1)霹     sǒnɡ     谋     (3)消失     (2)却有     确有     (4)又怎能不使我发生新的敬意。
    【详解】
    试题分析:(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如“霹”是上下结构的字,“谋”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2)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从此完全消灭了”的“消灭”在这里是“消失”之意。(4)考查句式变换。陈述句是肯定句,则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再加上疑问副词和表疑问的语气助词即可。
    2.A
    【详解】
    B.“憎”应读作zēng;
    C.“疏”应读作shū;       
    D.“辟”应读作pì;
    故选A。
    3.A
    【详解】
    B.摔矫——摔跤;
    C.楷汗——揩汗;
    D.泥桨——泥浆;
    故选A。
    4.C
    【详解】
    句末的句号应该在引号里边。
    5.D
    【详解】
    A.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与语境不符,使用不正确。
    B.自命不凡:是指自以为很了不起,自以为比别人高明。褒贬误用,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C.身临其境:意思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也作身历其境。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D.刮目相看: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C. 有误。《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人。故选C。
    7.D
    【详解】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对于”;
    B.前后矛盾,“滴水成冰”指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料峭”指的是略带寒意,“滴水成冰”与“料峭”相互矛盾;
    C.句意不明,“20多个职工的子女”有歧义;
    故选D。
    8.     散入春风满洛城     独坐幽篁里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详解】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都是表达诗人情感、志趣的句子。
    9.     笛子吹奏《折杨柳》曲     对故乡的思念
    10.“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借笛子吹奏《折杨柳》曲的风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10.这是一道诗歌词语赏析题,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具体而言,要分三步回答: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反衬处诗人的孤寂心情。
    11.     这样     慢慢地     最终
    12.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13.义项:③     翻译: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头打去。
    14.合适。文章通过对“杨二相公”愤怒的神态、傲慢的语言和击打老人的动作等的描写,刻画了“杨二相公”妄自尊大、目中无人的特点,以此反衬出卖蒜叟武艺超群,深藏不露,谦虚,表现作者对杨二的批判及对卖蒜叟的赞扬。
    15.两人都恃技骄横,轻视别人,最终自讨苦吃。启示我们一个人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要想真正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勤学苦练,才真正学有所成。
    【解析】
    1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老头你能这样吗?是,这样。
    (2)句意:老人慢慢地背着蒜回去了。徐徐,慢慢地。
    (3)句意:最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姓名。卒,最终。
    12.
    考查断句。句意: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可根据句意来划分。“拔其拳”是杨二的动作,“已夹入老人腹中”是他的拳头在的位置,“坚不可出”是杨二的尴尬处境。故断句为: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13.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故,故意、特意;于,在;奋,举起;之,代词,指老人。
    14.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杨大怒”是对杨二的神态描写。“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是对杨二的动作描写。“叟能如是乎”“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是对杨二的语言描写。通过对他的这些描写,表现了他的妄自尊大、目中无人的特点。杨二的形象与老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人武艺高强“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却言语谦卑“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为人低调“卒不肯告人姓氏”。在这种对比中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对杨二的批判和对卖蒜老人的赞扬之情。
    15.
    第一问: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比较阅读。文本中的“杨大怒”是对杨二的神态描写。“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是对杨二的动作描写。“叟能如是乎”“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是对杨二的语言描写。这些描写都表现了杨二的目中无人与妄自尊大,最终“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自讨苦吃,为自己的自大付出了代价。《卖油翁》中陈尧咨同样是自高自大,看不起卖油翁,结果被卖油翁用精湛的倒油技艺折服。
    第二问: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我们即使有某些长处,也不能因为自己的某种特长就看不起别人,一定要谦虚低调,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艺术不断精深,真正成为优秀的人。否则,一味看不起别人,就可能成为别人的笑柄。
    译文: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围观的人挤得像筑起了一道墙。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着,斜着眼睛看,嘴里嘲笑他。杨二听后大怒,把老人叫到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慢地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能够打墙,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抱怨。”老人笑着说:“我已经是快要死的人了,能够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抱怨的。”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子,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架势,挥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老人才鼓起肚子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跌到一座石桥底下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回去了,最终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16.     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盖。     找到。     过错。
    17.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不是很精湛吗?
    18.以卖油翁“酌油”技艺的精湛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从而说服对方。
    19.他们都是在反复实践中总结经验、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这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16.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知晓句子大意,然后根据语境解释词语,同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词语。
    (1)句意为:(卖油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2)句意为:(卖油翁)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覆:覆盖;
    (3)句意为:(大家)于是找到了道路。得:找到;
    (4)句意为:不也是错了吗?过:过失,过错。
    17.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关注句式。
    句子重点词义:汝,你。不亦……乎?固定句式,不也……吗?吾,我。射,射箭本领。精,精湛,高超。
    18.
    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解答时,联系上下文和主旨综合分析。卖油翁演示酌油技艺,结合上下文:“尔安敢轻吾射!”、“以我酌油知之”和“我亦无他,但手熟尔”中可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
    19.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阅读两文,从“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无他,但手熟尔”中可知,他们都是在反复实践总结中获得知识或者技能,都说明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参考译文:

    甲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 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春天前去,冬天返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便放开老马在前面走,大家跟在后面,于是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大家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上的浮土高一寸,下面一仞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掘地,结果找到了水。凭借管仲的智慧和隰朋的聪明,碰到他们不知道的,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他们的愚蠢之心去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也是过错吗?
    20.开始时惊喜地发现红色花苞,憧憬圆茎开出美丽的百合,夜间绽放时兴奋和欣喜,最后安静下来。
    2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朵百合花朵的形状和开放时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红朵百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2.丰富文章内容,增添诗情画意,写出花儿开放驱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表达了我看到百合花开时的愉悦之情。
    23.红朵百合积蓄力量,遵从规律,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人也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合理安排人生,美丽一生。
    【解析】
    20.
    本题考查对人物情感经历变化的梳理。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描写人物情感的词句提炼概括即可。第2自然段,“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中的“竟然”,写出作者偶遇百合的惊喜;第3自然段,“但我还是被它绿色长叶中的四个红色花苞吸引了”,“更令人憧憬的是在绿叶中还长出了一根矮的圆茎”,“我感觉这也将开出一茎美丽的百合”,体现了作者憧憬百合开美丽的花;第7自然段,“那个大的花苞优雅地绽放了。我兴奋地跑去告诉爱人”,“我欣喜不已,睡意全无,坐在百合身边看它”,第9自然段,“我兴奋地回到卧房找来手机,先给整株百合拍照,再给那两个红朵来个特写,我担心我的文字保留不了它的鲜美”,体现了作者看见百合绽放时的兴奋和欣喜;最后一段“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百合善于安排自己,“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安静。
    21.
    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模式:方法(修辞手法)+规范化(生动、形象、细腻、强调、突出等)+具体化(写出了……内容、心理)+表达效果(感情、性格、主题等)。“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把百合开放的形状比作“巨大的喇叭”,这是比喻手法。“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中“铆着劲”赋予百合以人的力量,这是拟人手法。“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把待开放的花苞比作“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这又是比喻。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合开放的状态。“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百合花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红朵百合的喜欢和赞美之情。
    22.
    考查分析引用诗句的作用。文章中引用诗文的作用一般有:使文章更有文学内涵,增添诗情画意;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调动读者阅读兴趣;有助于表达情感,突出文章主题。结合本题,引用“夜惜衰红把火看”,“故烧高烛照红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联系本句中的“只要花开就没有寂寞”可知,引用这些诗句表达了花儿开放可以驱赶人心寂寞。联系作者感情可知,体现了“我”看到百合花开时的愉悦欣喜之情。
    23.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上下语境,文章内容,中心思想和与之联系紧密的关键语句来分析。此句出现在文末,文末的句子一般具有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的作用。本文写“我”从卖菜苗的老妇人那里买来一盆红朵百合,放在家里,欣赏它开放的过程以及“我”的感受。上文,“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由看到第一朵百合夜间开放时的兴奋欣喜到等待第二朵开放,“我已经明确地感觉到它在积蓄力量准备开第三朵了。它是多么知道安排自己呀,它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由此理解最后一句,红朵百合积蓄力量,遵从规律,合理安排自己,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美丽。由花及人,人也应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积蓄力量,合理安排自己,不急不躁,展现美丽一生。
    24.在内容上,把老人的儿子只能用电话关心“她”及推销员敲门推销的行为和“他”平时习以为常对老人的帮助作比较,突出地表现了老人对“他”依恋,进而写出“他”对老奶奶的真心帮助。在结构上,描写敲门的几次小意外,为下文展开写因故无法按时敲门设置悬念、作铺垫。
    25.示例1: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光斑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光斑的灵动、美丽的特点,静美的环境烘托了“他”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示例2:这个句子运用了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渲染了宁静温馨的气氛,烘托了“他”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26.示例:两段文字都写了他送老人下楼和“我”送老王下楼的情形,表达关爱邻里、播种友善才能收获更多美好的情感。生活中关心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解析】
    24.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要求从内容和结构对第④段的作用进行分析。
    内容上,“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难道这孩子今天没上班?高高兴兴地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写了老人儿子只能通过电话关心老人,推销员敲门只是为了推销产品,他们对老人的“关心”显然不如“他”的关心更直接、更贴心,突出了“他”对老人真心帮助行为的高尚无私。老人“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兴奋地想,难道这孩子今天没上班?高高兴兴地打开了门”,可见老人对听到“他”敲门声的激动兴奋,侧面烘托了老人对“他”的依恋信赖之情。
    结构上,“老人的身体很硬朗,但也发生过几次小意外”,为“他”每天按时敲门的原因作了解释,也为下文有一次“他”无法按时敲门作了情节上的铺垫;“发生过几次小意外”还为文章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5.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要求从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对句子的表达效果进行赏析。
    从描写方法来看,第⑤段中“余晖斜洒,微风轻拂,大大小小的光斑在草木上嬉戏跃动,一派静好”,从描写方法来看,是环境描写,通过“一派静好”的环境,烘托了敲门声、开门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也烘托了敲门声和开门声传递出老人安好信息时人们宁静的心情,表现了“他”无私助人的良好品质。“余晖斜洒,微风轻拂,大大小小的光斑在草木上嬉戏跃动”的“一派静好”景物,从侧面烘托了“他”美好的品质。
    从修辞手法来看,“大大小小的光斑在草木上嬉戏跃动”是拟人手法,赋予阳光光斑以人的情趣和情态,写出了光斑闪耀灵动、美丽动人的特点,与“他”闪光的心灵相似。
    26.
    本题考查文章的对比阅读。两个文段都是送老人下楼的描写,表达的情感有共同之处。
    “又上来看看?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告诉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门。因为,那是他们共同的牵挂。”⑩⑪段写老太太不放心年轻人,晚上多次敲年轻人的门,据此理解“共同的牵挂”的指他每天准时敲门喊应老人,他对老人的关心得到了老人对他的牵挂。老人敲他的门,以此互报平安。突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牵挂”的主题。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写出了“我”对老王身体的担忧和关爱之情。老王临终前一天,拖着病体到“我”家来送鸡蛋和香油,可见邻里感情的深厚。
    由以上分析,可知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善的感情。谈感受,可从邻里友好互助方面来谈。如:只有邻里相互关爱,我们才能生活得更加美好。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以心换心,帮助别人,也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样才能建设成和谐美好的社会。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