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则的度数是,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 三角形定向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将△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DEC,使点D落在BC的延长线上.已知∠A=32°,∠B=30°,则∠ACE的大小是( )A.63° B.58° C.54° D.56°2、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已知:如图,∠ACD是△ABC的外角.求证:∠ACD=∠A+∠B.证法1:如图,∵∠A=70°,∠B=63°,且∠ACD=133°(量角器测量所得)又∵133°=70°+63°(计算所得)∴∠ACD=∠A+∠B(等量代换).证法2:如图,∵∠A+∠B+∠ACB=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又∵∠ACD+∠ACB=180°(平角定义),∴∠ACD+∠ACB=∠A+∠B+∠ACB(等量代换).∴∠ACD=∠A+∠B(等式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法1用特殊到一般法证明了该定理B.证法1只要测量够100个三角形进行验证,就能证明该定理C.证法2还需证明其他形状的三角形,该定理的证明才完整D.证法2用严谨的推理证明了该定理3、三角形的外角和是( )A.60° B.90° C.180° D.360°4、如图,,,则的度数是( )A.55° B.35° C.45° D.25°5、三个等边三角形的摆放位置如图所示,若,则的度数为 A. B. C. D.6、将一把直尺和一块含30°和60°角的三角板ABC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如果∠CDE=45°,那么∠BAF的大小为( )A.15° B.10° C.20° D.25°7、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是( )A. B.C. D.8、如图, ( )A.180° B.360° C.270° D.300°9、以下各组线段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B.,, C.,, D.,,10、如图,,,,则的度数是( )A.10° B.15° C.20° D.25°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在△中,已知点分别为的中点,若△的面积为,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_________ 2、在△ABC中,已知∠B是∠A的2倍,∠C比∠A大20°,则∠A=_____________.3、如图,在△ABC中,点D在CB的延长线上,∠A=60°,∠ABD=110°,则∠C等于___.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3和7,如果第三边长为整数,那么第三边可取的最大整数是___.5、如图,已知点是射线上一点,过作交射线于点,交射线于点,给出下列结论:①是的余角;②图中互余的角共有3对;③的补角只有;④与互补的角共有3个,其中正确结论有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已知AMCN,点B在直线AM、CN之间,AB⊥BC于点B.(1)如图1,请直接写出∠A和∠C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2,∠A和∠C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如图3,AE平分∠MAB,CH平分∠NCB,AE与CH交于点G,则∠AGH的度数为 .2、阅读填空,将三角尺(△MPN,∠MPN=90°)放置在△ABC上(点P在△ABC内),如图①所示,三角尺的两边PM、PN恰好经过点B和点C,我们来研究∠ABP与∠ACP是否存在某种数量关系.(1)特例探索:若∠A=50°,则∠PBC+∠PCB= 度,∠ABP+∠ACP= 度.(2)类比探索:∠ABP、∠ACP、∠A的关系是 .(3)变式探索:如图②所示,改变三角尺的位置,使点P在△ABC外,三角尺的两边PM、PN仍恰好经过点B和点C,则∠ABP、∠ACP、∠A的关系是 .3、如图,在△ABC中,点D为∠ABC的平分线BD上一点,连接AD,过点D作EF∥BC交AB于点E,交AC于点F.(1)如图1,若AD⊥BD于点D,∠BEF=120°,求∠BAD的度数;(2)如图2,若∠ABC=α,∠BDA=β,求∠FAD十∠C的度数(用含α和β的代数式表示).4、已知直线AB∥CD,EF是截线,点M在直线AB、CD之间.(1)如图1,连接GM,HM.求证:;(2)如图2,在的角平分线上取两点M、Q,使得.请直接写出与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3,若射线GH平分,点N在MH的延长线上,连接GN,若,,求的度数.5、如图,中,BE为AC边上的高,CD平分,CD、BE相交于点F.若,,求的度数.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解析】【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ACD=63°,再由△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DEC,得到△ABC≌△DEC,证明∠BCE=∠ACD,利用平角为180°即可解答.【详解】解:∵∠A=33°,∠B=30°,∴∠ACD=∠A+∠B=33°+30°=63°,∵△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DEC,∴△ABC≌△DEC,∴∠ACB=∠DCE,∴∠BCE=∠ACD,∴∠BCE=63°,∴∠ACE=180°-∠ACD-∠BCE=180°-63°-63°=5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由旋转得到△ABC≌△DEC.2、D【解析】【分析】利用测量的方法只能是验证,用定理,定义,性质结合严密的逻辑推理推导新的结论才是证明,再逐一分析各选项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证法一只是利用特殊值验证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证法2才是用严谨的推理证明了该定理,故A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证法1测量够100个三角形进行验证,也只是验证,不能证明该定理,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的验证与证明,理解验证与证明的含义及证明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3、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邻补角的性质即可得.【详解】解:如图,,,又,,即三角形的外角和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邻补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4、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对顶角相等求解即可.【详解】解:设AD与BC相交于O,则∠COD=∠AOB,∵∠C+∠COD+∠D=180°,∠A+∠AOB=∠B=180°,∠C=∠A=90°,∴∠D=∠B=2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对顶角相等,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解答的关键.5、A【解析】【分析】利用三个平角的和减去中间三角形的内角和,再减去三个的角即可.【详解】解:,,,,,,故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6、A【解析】【分析】利用DE∥AF,得∠CDE=∠CFA=45°,结合∠CFA=∠B+∠BAF计算即可.【详解】∵DE∥AF,∴∠CDE=∠CFA=45°,∵∠CFA=∠B+∠BAF,∠B=30°,∴∠BAF=1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板的意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画法知,过点作边上的高,垂足为,其中线段是的高,再结合图形进行判断.【详解】解:线段是的高的图是选项.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高是指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连接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8、A【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及三角形内角和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7=∠4+∠2,∠6=∠1+∠3,∴∠6+∠7=∠1+∠2+∠3+∠4,∵∠5+∠6+∠7=180°,∴∠1+∠2+∠3+∠4+∠5=18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9、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A、1+2<4,不能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B、4+6>8,能组成三角形,故符合题意;C、5+6<12,不能够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D、3+3=6,不能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三个数.10、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关于∠DOE,然后根据外角的性质求解.【详解】解:∵AB∥CD,∠A=45°,∴∠A=∠DOE=45°,∵∠DOE=∠C+∠E,又∵,∴∠E=∠DOE-∠C=15°.故选:B【点睛】本题比较简单,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1【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解答.【详解】解:∵点E是AD的中点,∴S△ABE=S△ABD,S△ACE=S△ADC,∴S△ABE+S△ACE=S△ABC=×4=2cm2,∴S△BCE=S△ABC=×4=2cm2,∵点F是CE的中点,∴S△BEF=S△BCE=×2=1cm2.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主要利用了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原理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2、40°##40度【解析】【分析】根据已知得出∠B=2∠A,∠C=∠A+20°,代入∠A+∠B+∠C=180°得出方程∠A+2∠A+∠A+20°=180°,求出即可.【详解】解:∵∠B是∠A的2倍,∠C比∠A大20°,∴∠B=2∠A,∠C=∠A+20°,∵∠A+∠B+∠C=180°,∴∠A+2∠A+∠A+20°=180°,∴∠A=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用了方程思想.3、50°【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平角的概念求出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的度数.【详解】解:∵∠ABD=110°,∴,∴故答案为:50°.【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角的概念,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角的概念,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4、9【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根据第三边是整数,从而求得第三边长的最大值.【详解】解:设第三边为a,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7﹣3<a<3+7,即4<a<10,∵a为整数,∴a的最大值为9.故答案为:9.【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注意第三边是整数的已知条件.5、①④##④①【解析】【分析】根据垂直定义可得∠BAC=90°,∠ADC=∠ADB=∠CAE=90°,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然后再根据余角定义和补角定义逐一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 , 是的余角;故①符合题意; , 互为余角,互为余角, ,互为余角,所以图中互余的角共有4对,故②不符合题意; 与互补;∵∠1+∠DAC=90°,∠BAD+∠DAC=90°, ∴∠1=∠BAD, ∵∠BAD+∠DAE=180°, ∴∠1+∠DAE=180°, ∴∠1与∠DAE互补, 故③不符合题意; , 所以与互补的角有 共3个,故④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的结论有:①④故答案为:①④【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垂直的定义,互余,互补的含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互为余角的两个角之和为 互为补角是两个角之和为”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A+∠C=90°;(2)∠C﹣∠A=90°,见解析;(3)45°【解析】【分析】(1)过点B作BE∥AM,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结论;(2)过点B作BE∥AM,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结论;(3)利用(2)的结论和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得结论.【详解】(1)过点B作BE∥AM,如图,∵BE∥AM,∴∠A=∠ABE,∵BE∥AM,AM∥CN,∴BE∥CN,∴∠C=∠CBE,∵AB⊥BC,∴∠ABC=90°,∴∠A+∠C=∠ABE+∠CBE=∠ABC=90°.故答案为:∠A+∠C=90°;(2)∠A和∠C满足:∠C﹣∠A=90°.理由:过点B作BE∥AM,如图,∵BE∥AM,∴∠A=∠ABE,∵BE∥AM,AM∥CN,∴BE∥CN,∴∠C+∠CBE=180°,∴∠CBE=180°﹣∠C,∵AB⊥BC,∴∠ABC=90°,∴∠ABE+∠CBE=90°,∴∠A+180°﹣∠C=90°,∴∠C﹣∠A=90°;(3)设CH与AB交于点F,如图,∵AE平分∠MAB,∴∠GAF=∠MAB,∵CH平分∠NCB,∴∠BCF=∠BCN,∵∠B=90°,∴∠BFC=90°﹣∠BCF,∵∠AFG=∠BFC,∴∠AFG=90°﹣∠BCF.∵∠AGH=∠GAF+∠AFG,∴∠AGH=∠MAB+90°﹣∠BCN=90°﹣(∠BCN﹣∠MAB).由(2)知:∠BCN﹣∠MAB=90°,∴∠AGH=90°﹣45°=45°.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由题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1)90,40 ;(2)∠ABP+∠ACP+∠A=90°;(3)∠A+∠ACP-∠ABP=90°.【解析】【分析】(1)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计算和中的角的关系即可.(2)由(1)所得即可得出∠ABP、∠ACP、∠A的关系为∠ABP+∠ACP+∠A=90°.(3)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推出∠A+∠ACP-∠ABP=90°.【详解】(1)在中∵∠MPN=90°∴∠PBC+∠PCB=180°-∠MPN=180°-90°=90°在中∵∠A+∠ABC+∠ACB=180°又∵∠ABC=∠PBC+∠ABP,∠ACB=∠ACP+∠BCP∴∠A+∠PBC+∠ABP +∠ACP+∠BCP =180°∵∠PBC+∠PCB=90°,∠A=50°∴∠ABP +∠ACP=180°-90°-50°=40°(2)由(1)问可知∠A+∠PBC+∠ABP +∠ACP+∠BCP =180°又∵∠PBC+∠PCB=90°∴∠A+∠ABP +∠ACP=180°-(∠PBC+∠PCB)=180°-90°=90°(3)如图所示,设PN与AB交于点H∵∠A+∠ACP=∠AHP又∵∠ABP+∠MPN =∠AHP∴∠A+∠ACP=∠ABP+∠MPN又∵∠MPN =90°∴∠A+∠ACP =90°+∠ABP∴∠A+∠ACP-∠ABP=9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尺的角度计算问题,三角板的角度分别为90°,45°,45°;90°,60°,30°两种直角三角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1)60°;(2)β-α.【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可得∠EBC=60°,∠AEF=6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BD=∠BDE=∠DBC=3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BAD的度数;(2)过点A作AG∥BC,则∠BDA=∠DBC+∠DAG=∠DBC+∠FAD+∠FAG=∠DBC+∠FAD+∠C=β,依此即可求解.【详解】解:(1)∵EF∥BC,∠BEF=120°,∴∠EBC=60°,∠AEF=60°,又∵BD平分∠EBC,∴∠EBD=∠BDE=∠DBC=30°,又∵∠BDA=90°,∴∠EDA=60°,∴∠BAD=60°;(2)如图2,过点A作AG∥BC,则∠BDA=∠DBC+∠DAG=∠DBC+∠FAD+∠FAG=∠DBC+∠FAD+∠C=β,则∠FAD+∠C=β-∠DBC=β-∠ABC=β-α.【点睛】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准确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4、 (1)见解析(2)∠GQH+∠GMH=180°,理由见解析(3)60°【解析】【分析】(1)过点M作MI∥AB交EF于点I,可得∠AGM=∠GMI,再由AB∥CD,可得MI∥CD,从而得到∠CHM=∠HMI,即可求证;(2)过点M作MP∥AB交EF于点P,同(1)可得到∠PMH=∠CHM,∠GMP=∠AGM,再由MH平分∠GHC,可得∠PHM=∠CHM,从而得到∠PHM=∠PMH,再由,可得∠HGQ=∠GMP,从而得到∠GMH=∠HGQ+∠PHM,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3)过点M作MK∥AB交EF于点K,设 ,可得 ,同(1),可得∠GMH=∠GMK+HMK= ,再由,可得,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 ,再由AB∥CD,可得∠AGH+∠CHG=180°,即可求解.(1)证明:如图,过点M作MI∥AB交EF于点I,∵MI∥AB,∴∠AGM=∠GMI,∵AB∥CD,∴MI∥CD,∴∠CHM=∠HMI,∴∠GMH=∠HMI +∠GMI= ∠AGM +∠CHM;(2)解:∠GQH+∠GMH=180°,理由如下:如图,过点M作MP∥AB交EF于点P,∵MP∥AB,∴∠GMP=∠AGM,∵AB∥CD,∴MP∥CD,∴∠PMH=∠CHM,∵MH平分∠GHC,∴∠PHM=∠CHM,∴∠PHM=∠PMH,∵,∴∠HGQ=∠GMP,∵∠GMH=∠GMP+∠PMH,∴∠GMH=∠HGQ+∠PHM,∵∠GQH+∠HGQ+∠PHM=180°,∴∠GQH+∠GMH=180°(3)解:如图,过点M作MK∥AB交EF于点K,设 ,∵GH平分∠BGM,∴ ,∵MK∥AB,∴ ,∵AB∥CD,∴MK∥CD,∴∠HMK=∠CHM,∴∠GMH=∠GMK+HMK= ,∵,∴,即,∵∠GMH+∠N+∠MGN=180°,∴ ,解得: ,∵AB∥CD, ∴∠AGH+∠CHG=180°,即 ,∴ ,∴∠MHG=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做适当辅助线,构造平行线,并熟练掌握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5、.【解析】【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然后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详解】解:在中,,,,平分,,为边上的高,,.【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已知,,,则的度数为,下列各图中,有△ABC的高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则的度数是,如图,在中,A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习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在ABC中,点D,如图,已知△ABC中,BD,下列图形中,不具有稳定性的是,如图,图形中的的值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