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展开这是一份冀教版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22页。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函数定向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关系中,一定能称是x的函数的是( )
A.y2=4x B.|y|=x-2 C.y=|x|-3 D.y4=64x
2、在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3、根据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函数的值,若输入的值为1,则输出的值为2;若输入的值为,则输出的值为( ).
A. B. C.4 D.8
4、今年暑假期间,小东外出爬山.他从山脚爬到山顶的过程中,中途休息了一段时间.设他从山脚出发后所用时间为(分钟),所走的路程为s(米),s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明中途休息用了20分钟
B.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为每分钟 70米
C.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3800米
D.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小于休息后爬山的平均速度
5、火车匀速通过隧道时,火车在隧道内的长度y(米)与火车行驶时间x(秒)之间的关系用图象描述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火车的速度为30米/秒;②火车的长度为120米;③火车整体都在隧道内的时间为35秒;④隧道长度为1200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6、如图,图中的函数图象描述了甲乙两人越野登山比赛.(x表示甲从起点出发所行的时间,表示甲的路程,表示乙的路程).下列4个说法:
①越野登山比赛的全程为1000米;
②甲比乙晚出发40分钟;
③甲在途中休息了10分钟;
④乙追上甲时,乙跑了750米.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个
A.1 B.2 C.3 D.4
7、A,B,C三种上宽带网方式的月收费金额yA(元),yB(元),yC(元)与月上网时间x(小时)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以下有四个推断:
①月上网时间不足35小时,选择方式A最省钱;
②月上网时间超过55小时且不足80小时,选择方式C最省钱;
③对于上网方式B,若月上网时间在60小时以内,则月收费金额为60元;
④对于上网方式A,若月上网时间超出25小时,则超出的时间每分钟收费0.05元.
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A,B两地相距30km,甲乙两人沿同一条路线从A地到B地.如图,反映的是两人行进路程y(km)与行进时间t(h)之间的关系,①甲始终是匀速运动,乙的行进不是匀速的;②乙用了5个小时到达目的地;③乙比甲迟出发0.5小时,④甲在出发5小时后被乙追上.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甲、乙二人约好同时出发,沿同一路线去某博物馆参加科普活动,如图,x表示的是行走时间(单位:分),y表示的是甲到出发地的距离(单位:米),最后两人都到达了目的地.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面有四个结论:①甲、乙二人第一次相遇后,停留了10分钟;②甲先到达目的地;③甲停留10分钟之后提高了行走速度;④甲行走的平均速度要比乙行走的平均速度快.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在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函数的定义域是 _____.
2、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地区一天中, ________随__________变化而变化.
3、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
4、小强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那里锻炼了一阵后,又去早餐店吃早餐,然后散步走回家,其中表示时间,表示小强离家的距离.图象提供的信息,有以下四个说法:①体育场离小强家千米;②在体育场锻炼了分钟;③体育场离早餐店千米;④小强从早餐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千米/小时.其中正确的说法为_____ (只需填正确的序号).
5、已知三角形底边长为4,高为,三角形的面积为,则与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在国内投寄平信应付邮资如表:
信件质量x(克) | 0<x≤20 | 20<x≤40 | 40<x≤60 |
邮资y(元/封) | 1.20 | 2.40 | 3.60 |
(1)根据函数的定义,y是关于x的函数吗?
(2)结合表格解答:
①求出当x=48时的函数值,并说明实际意义.
②当寄一封信件的邮资是2.40元时,信件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克?
2、图(a)是某公共汽车线路收支差额(票价总收入减去运营成本)与乘客量的函数图象;目前这条线路亏损,为了扭亏,有关部门举行提高票价的听证会.
乘客代表认为:公交公司应节约能源,改善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实现扭亏.公交公司认为:运营成本难以下降,公司已尽力,提高票价才能担亏根据这两种意见,可以把图(a)分别改画成图(b)和图(c).
(1)说明图(a)中点和点的实际意义.
(2)你认为图(b)和图(c)两个图象中,反映乘客意见的是______,反映公交公司意见的是______.
3、下列各题中分别有几个变量?你能将其中某个变量看成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吗?若能,请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
(2)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一般地有经验公式,其中表示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单位:).
(3)在国内投寄到外埠质量为以内的普通信函应付邮资如下表:
信件质量 | |||||
邮资/元 | 1.20 | 2.40 | 3.60 | 4.80 | 6.00 |
4、已知:在Rt△ABC中,,,,左右作平行移动的等边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始终在边上,、分别与相交于点、.
(1)如图1,当点与点重合时,点恰好在斜边上,求的周长;
(2)如图2,在作平行移动的过程中,图中是否存在与线段始终相等的线段?如果存在,请指出这条线段,并加以证明;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假设点与点的距离为,与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求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5、假设圆锥的高是6cm,当圆锥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随着底面半径而变化,(圆锥的体积公式:V=πr2h,其中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圆锥的高)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
(2)如果圆锥底面半径为r(cm),那么圆锥的体积V(cm3)与r(cm)的关系式为_________.
(3)当r由1cm变化到10cm时,V由__________cm3变化到__________cm3.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据此即可确定函数.
【详解】
解:根据函数概念可得: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可得C中y是x的函数,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概念,关键是掌握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
2、C
【解析】
【分析】
由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 解不等式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函数中,
则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
3、A
【解析】
【分析】
输入,则有;输入,则有,将代数式的值代入求解即可.
【详解】
解:输入,则有;
输入,则有;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程序流程图与代数式求值.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求解代数式的值.
4、D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可知,小明40分钟爬山2800米,40~60分钟休息,60~100分钟爬山(3800−2800)米,爬山的总路程为3800米,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解:A、小明中途休息用了60−40=20分钟,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明休息前爬山的速度为2800÷40=70(米/分钟),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3800米,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明休息前爬山的速度为2800÷40=70(米/分钟),小明休息后爬山的速度是(3800−2800)÷(100−60)=25(米/分钟),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大于休息后爬山的平均速度,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读懂函数图象,从图象中获取必要的信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D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的图象即可确定在BC段,所用的时间是5秒,路程是150米,则速度是30米/秒,进而即可确定其它答案.
【详解】
解:在BC段,所用的时间是5秒,路程是150米,则速度是30米/秒.故①正确;
火车的长度是150米,故②错误;
整个火车都在隧道内的时间是:45-5-5=35秒,故③正确;
隧道长是:45×30-150=1200(米),故④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相应解决.
6、C
【解析】
【分析】
根据终点距离起点1000米即可判断①;根据甲、乙图像的起点可以判断②;根据AB段为甲休息的时间即可判断③;设乙需要t分钟追上甲,,求出t即可判断④.
【详解】
解:由图像可知,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为1000米,故①正确;
根据图像可知甲出发40分钟之后,乙才出发,故乙比甲晚出发40分钟,故②错误;
在AB段时,甲的路程没有增加,即此时甲在休息,休息的时间为40-30=10分钟,故③正确;
∵乙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为10分钟,
∴乙的速度为1000÷10=100米/分钟,
设乙需要t分钟追上甲,
,
解得t=7.5,
∴乙追上甲时,乙跑了7.5×100=750米,故④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从函数图像获取信息,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准确读懂函数图像.
7、C
【解析】
【分析】
根据A,B,C三种上宽带网方式的月收费金额yA(元),yB(元),yC(元)与月上网时间x(小时)的图象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由图象可知:
①月上网时间不足35小时,选择方式A最省钱,说法正确;
②月上网时间超过55小时且不足80小时,选择方式B最省钱,故原说法错误;
③对于上网方式B,若月上网时间在60小时以内,则月收费金额为60元,说法正确;
④对于上网方式A,若月上网时间超出25小时,则超出的时间每分钟收费为:(60﹣30)÷[(35﹣25)×60]=0.05(元),原说法正确;
所以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①③④.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B
【解析】
【分析】
根据甲、乙函数图像一个是直线一个不是直线即可判断①;根据甲从t=0开始出发,乙从t=0.5出发即可判断②③;根据甲、乙函数图像的交点的横坐标小于5可以判断④.
【详解】
解:由函数图像可知,甲的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乙的函数图像不是直线,故甲是匀速运动,乙不是匀速运动,故①正确;
乙在第0.5小时出发,在第5小时到达,则乙的行进时间为5-0.5=4.5小时,故②错误;
根据函数图像可知乙比甲迟出发0.5小时,故③正确,
根据函数图像可知,当乙追上甲时,两人的行进路程相同,即在函数图像中的甲、乙函数图像的交点处乙追上甲,则乙追上甲时,甲出发的时间小于5小时,故④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从函数图像获取信息,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准确读懂函数图像.
9、A
【解析】
【分析】
由图象可得:10分钟到20分钟之间,路程没有变化,可判断①,由甲35分钟时到达目的地,乙40分钟到达,可判断②,分别求解前后两段时间内甲的速度可判断③,由前后两段时间内甲的速度都比乙快,可判断④,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①由图象可得:甲、乙二人第一次相遇后,停留了20﹣10=10(分钟),故①符合题意;
②甲在35分时到达,乙在40分时到达,所以甲先到达的目的地,故②符合题意;
③甲前面10分钟的速度为:每分钟米,甲在停留10分钟之后的速度为:每分钟米,所以减慢了行走速度,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由图象可得:两段路程甲的速度都比乙快,所以甲行走的平均速度要比乙行走的平均速度快,故④符合题意;
所以正确的是①②④.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理解题意,弄懂图象上点的坐标含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10、C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不等式即可求解.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列不等式组为,
解得,,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关键是明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得0.
二、填空题
1、x≠0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直接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进行分析计算即可.
【详解】
解:函数的定义域是:x≠0.
故答案为:x≠0.
【点睛】
本题考查求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
(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
2、 温度 时间
【解析】
【分析】
根据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定义:自变量是会引起其他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是被操控的;因变量是由一些变化而被影响的量,是被测定或被记录的;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地区一天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故答案为:温度,时间.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自变量和因变量,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知二者的定义.
3、
【解析】
【分析】
函数关系中主要有二次根式.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3x+6≥0,
解得x≥﹣2.
故答案为:x≥﹣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
(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4、①②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的横坐标,可得时间,根据函数图象的纵坐标,可得距离.
【详解】
解:①由纵坐标看出,体育场离张强家2.5千米,故①正确;
②由横坐标看出,30-15=15分钟,张强在体育场锻炼了15分钟,故②正确;
③由纵坐标看出,2.5-1.5=1千米,体育场离早餐店1千米,故③错误;
④由纵坐标看出早餐店离家1.5千米,由横坐标看出从早餐店回家用了100-65=35分钟=小时,(千米/小时),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①②.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观察函数图象获得有效信息是解题关键.
5、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结果.
【详解】
解:由题意,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根据题意,找到所求量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1)y是x的函数;(2)①3.60,实际意义见解析;②大于20克,且不超过40克
【解析】
【分析】
(1)根据函数的定义判断即可.
(2)①②利用表格求出对应的函数值即可.
【详解】
解:(1)y是x的函数,
理由是:对于x的一个值,函数y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
(2)①当x=48时,y=3.60,
实际意义:信件质量为48克时,邮资为3.60元;
②邮资为2.40元,信件质量大约为大于20克,且不超过40克.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1)点的实际意义是运营前的前期投入为1万元,点的实际意义是当乘客量达到1.5万人次时收支平衡;(2)反映乘客意见的是图(c),反映公交公司意见的是图(b).
【解析】
【分析】
(1)读题看图两结合,从中获取信息做出判断.点的实际意义是运营前的前期投入为1万元,点的实际意义是当乘客量达到1.5万人次时收支平衡;
(2)根据题意知图象反映了收支差额y与乘客量x的变化情况,即直线的斜率说明票价问题;当x=0的点说明公司的成本情况,再结合图象进行说明.
【详解】
解:(1)点的实际意义是运营前的前期投入为1万元,点的实际意义是当乘客量达到1.5万人次时收支平衡;
(2)反映乘客意见的是图(c),反映公交公司意见的是图(b).
由图(b)看出,当乘客量为0时,支出不变,
但是直线的倾斜角变大,即相同的乘客量时收入变大,
即票价提高了,即说明了此建议是提高票价而保持成本不变,
由图(c)知,两直线平行即票价不变,
直线向上平移说明当乘客量为0时,收入是0但是支出的变少了,
即说明了此建议是降低成本而保持票价不变;
综上可得图(b)的建议是提高票价,图(c)的建议是降低成本,故反映乘客意见的是图(c),反映公交公司意见的是图(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用函数图象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变化情况,主要根据实际意义进行判断,解题关键是掌握读图能力和数形结合思想.
3、(1)(2)(3)都含有两个变量;(1)可将温度看成时间(可用字母表示)的函数,时间的取值范围是:;(2)可将看成的函数,的取值范围是:;(3)可将看成的函数,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据此即可得出答案,结合图像分析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
(1)(2)(3)都含有两个变量;
(1)可将温度看成时间(可用字母表示)的函数,时间的取值范围是:;
(2)可将看成的函数,的取值范围是:;
(3)可将看成的函数,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
4、 (1)△DEF的周长为9
(2)存在,.证明见解析
(3)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C及∠A的度数,由等边三角形求出∠ADC=90°,求出CD即可得到周长;
(2)根据边长求出CF+BE=3,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得到EG=BE,由,得到;
(3)分别求出△DEF与△DGH的面积,两者相减即可得到函数解析式.
(1)
解:在中,,,,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的周长;
(2)
解:结论:.
理由:,,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3)
,
,
.
【点睛】
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移的性质,等角对等边证明边相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公式求三角形的面积,求函数解析式,正确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5、(1)圆锥的底面半径,圆锥的体积;(2)V=2πr2;(3)2π;200π.
【解析】
【分析】
(1)圆锥的体积随着底面半径的变化而变化,于是圆锥的底面半径为自变量,圆锥的体积为因变量;
(2)由圆锥的体积公式:V=π•r2•h,h=6,可得函数关系式;
(3)根据函数关系式,求出当r=1cm和r=10cm时的体积V即可.
【详解】
解:(1)由于圆锥的体积随之底面半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圆锥的底面半径为自变量,圆锥的体积为因变量,
故答案为:圆锥的底面半径,圆锥的体积;
(2)当h=6时,由圆锥的体积公式:V=π•r2•h可得,
由圆锥的体积公式:V=π•r2•h可得,
V=2πr2,
故答案为:V=2πr2;
(3)当r=1cm时,V=2π(cm3),
当r=10cm时,V=2π×102=200π(cm3),
故答案为:2π,200π.
【点睛】
本题考查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关系式,理解函数的意义,掌握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斌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图像中表示是的函数的有几个,在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