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3 一个接一个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3 一个接一个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回顾,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一个接一个文本分析课文是一首儿童诗,是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铃的作品。她用儿童最自然的状态来体验、感受这个世界,用最接近儿童的语言表达简单的内心世界。诗歌共4节,前三节格式相似,每节都是3句话:第一句讲孩子被成人世界惊扰后的不开心,第二句是孩子的希望,第三句是孩子转念之后的喜悦。每一节的第一句连接着上一节的结尾,内容环环相扣,与题目“一个接一个”相契合。最后一节诗中孩子天真的发问,使诗歌更富有童趣,引发小读者们的情感共鸣。本首儿童诗内容贴近学生的世界,通过与生活的对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蕴含的意境和童真童趣。教学目标1.认识“接、再”等12个生字和单耳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觉”的字音;会写“过、各”等7个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感受“我”的快乐,愿意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学重点在朗读诗歌中感受“快乐”,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接、再”等12个生字和单耳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觉”的字音;会写“过、各”等7个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掌握识字、写字方法,正确读写生字。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播放小朋友们玩老鹰抓小鸡游戏的视频)教师提问:小鸡们是怎样跟在鸡妈妈后面的?(小鸡们“一个接一个”紧紧地跟在鸡妈妈的后面。)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一个接一个)相机识字:(课件出示小朋友手拉手图)小手拉在一起就是“接”,所以“接”的偏旁是提手旁。小结: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时,我们是一个接一个地跟在鸡妈妈后面的,那本课讲的是什么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地做什么呢?让我们翻开课本,好好地读一读吧。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同桌互读、相互正音。注意:在拼读课文时找出本课的生字,和同桌重点交流生字的字音。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特别注意自己读得不够流利的地方。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齐读,教师指导正音。①“再、做”是平舌音,“种、这”是翘舌音;“种、样”是后鼻音,“伴”是前鼻音。②认识多音字。多音字“觉”要据义定音。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上册课文《大还是小》中的句子:“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在“觉得”一词中,“觉”是“感觉”的意思,读“jué”。再指名在课文中找出“觉”所在的句子:“快回家睡觉!”在“睡觉”一词中,“觉”表示“睡眠”,读“jiào”。 jiào 睡觉 夜已经很深了,妈妈还没有睡觉,她还在工作呢。 jué 觉得 我觉得小鸟在为我唱歌,树叶在为我鼓掌。(2)学生自由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教师归纳总结。①形声字识记:种、样、伙、伴。②熟字加偏旁。故+亻=做 中+禾=种 羊+木=样 文+辶=这 口+ =各 去+卩=却认识新偏旁:单耳旁(卩)——却、即、叩。③组词巩固识记。A.(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中的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再开火车比赛读。 接着 接力 一再 再见 做事 做伴有趣 趣事 这样 这里 各自 各种 各样B.(课件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一读,再齐读。接手 睡觉 再三 做工 种子 一样同伙 同伴 风趣 这边 也好④语境识记。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生1:妈妈再三对我说:“晚上十点之前一定要睡觉啊,不然明天起不来的。”生2: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玩,总会发生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真开心啊!⑤字谜识记。◇有水可养鱼虾,有土可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走遍天下。(也)◇二十八人。(伴) ◇秋禾已收人才来。(伙)4.指导书写生字。(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对重点字进行书写示范。预设:生字结构分类指导。①“过、这”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都含有走之。先写“寸”,再写走之。“寸”的一点写在中心点上。“辶”第一笔偏右书写;第二笔宜稍斜;最后一笔是平捺,注意起伏变化。先写“文”,再写走之。“文”的一捺变为长点。注意:教师范写横折折撇( ):短横起笔稍往上斜,往左下折,形成尖角,而后面的折撇写得自然圆转。②“种、样、伙、伴”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种”左右等宽,“样、伙、伴”左窄右宽。禾木旁最后一笔是点;“中”的第一笔短竖写在竖中线上,末竖写得长而直。木字旁的横和“羊”的第一横写在一条水平线上。“羊”的第三横要穿插到木字旁中点的下方,竖长伸。“火”的长撇穿插到左下格,捺舒展。 “半”的一竖起笔要高于单人旁,“点”写在竖中线上,短横贴近横中线。③“各”是上下结构的字。折文的横撇和捺交叉在中心点上;“口”字要写得扁一点,偏右。(2)学生描红、临摹。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交流评议。(3)对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投屏展示,教师点评,学生再写生字。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边读边想。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完后交流自己的感受。3.(课件出示课文中的长句子)指导学生恰当地把握停顿。◇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正和小伙伴们/玩着跳房子,操场上/却响起了/上课铃声。◇不过,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4.再一次读整首诗,想一想:“我”有哪些经历?“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经历:踩影子——做好梦——和小伙伴玩跳房子——听老师讲故事;心情变化:开心——沮丧——开心。5.学生再说课题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说完整。(“一个接一个”是指文中的小朋友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做着不同的事情,每一件事情都让她感到很开心、很有趣。)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2.引导学生和同桌说说自己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事,交流怎样让自己变得更快乐。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借助插图和朗读,读懂诗歌,感受“我”的心情变化,体会“我”的快乐,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在朗读诗歌中感受“我”的快乐,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游戏巩固。课件出示一张苹果树图,树上有13个苹果,分别写有本课12个要求会认的字及1个多音字。教师点击一下图片,就会出现一个字,学生举手认读。读得准确的学生可以任意指一名学生读下一个字。游戏依此进行,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已学的知识。2.听写词语。学生写完后,同桌互评互纠。过去 种子 样子 伙伴 同伙同伴 这个 这里 各种各样 多种多样3.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师:老师小时候也玩过不少游戏,比如跳绳、抓石子、翻花绳等,玩得可开心了。同学们,你们平时会玩什么有趣的游戏呢?当你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游戏被迫中止,你们又会有什么感受?或许,你们能在今天的学习中和文中的“我”找到共鸣。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分小组朗读诗歌,比一比哪组读得好。注意:诗歌中感叹词较多,如“唉、啊、呢、啦、哪”等,要读出相应的感情。2.指导学习第1节,感受“我”的心情变化。(1)自由读第1节,看看第1节有几句话。(3句。)(2)学习第1句。①读诗歌,想画面。让学生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②(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片展示的情景以及小伙伴的心情。(月夜,两个小女孩在院子里玩踩影子游戏,她们玩得多开心啊!)③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画一张笑脸。④教师引说,学生想象:正玩得高兴,就听大人叫着:“快回家睡觉!”你有过在玩得起劲时被家人叫回家睡觉的经历吗?回想一下他们的声音、动作是怎样的,然后演一演。⑤教师指导朗读第1句:前半句用开心的语气读,后半句读出大人焦急的语气,声音响亮,读出“叫”的感觉。(3)学习第2句。①和小伙伴玩得正开心的时候,大人喊你回家睡觉,你心里会怎么想呢?(唉,要是能再多玩一会儿就好了。)②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己的心情。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一张哭脸。④指导读第2句话:读好儿化音“一会儿”,读好“唉、啊”,读出孩子的惋惜、沮丧之情。(4)学习第3句。①师生共读。师:不过,回家睡着了——生: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②学生交流:你做过哪些梦?指导理解“各种各样”。生1:我梦见自己骑着白马在天上飞,还和老鹰比赛谁飞得更高呢!生2:我梦见自己掉入一个黑漆漆的洞穴,刚要害怕,一大群可爱的熊猫就出来邀请我吃竹子。小结:你们的梦有的有趣,有的快乐,有的甜蜜,有的可怕,这就是“各种各样”。③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我”此时的心情,画一张笑脸。④教师指导学生用期待的语气读这句话。(5)指几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注意读出“快乐—沮丧—期待”的情感变化。3.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第2、3节,体会“我”的心情变化。过渡:这首儿童诗的第2、3节和第1节的结构、句式相同,同学们可以仿照学习第1节的方法来自学,相信大家通过自学,也能体会到“我”的心情变化。(1)自由读第2、3节,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明显的信息:这两节诗中“我”的心情变化和前面有什么不同?心情不好是因为什么?心情好了又是因为什么?(2)反馈交流,结合生活经历学习词语“伙伴”“有趣”,教师利用视频讲解“跳房子”游戏。(3)指名交流自己读书的收获。小结:不管是好梦被叫醒去上学,还是和小伙伴玩得正开心要去上课,“我”总是能够找到自己的快乐。(4)指名读,分小组读第2、3节,强调“唉、不过”,读出“我”的心情变化。(5)拓展探究:课文的前三节有什么相似之处?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讨。(6)做做课间操,回顾学习内容。踩什么?踩影子。做什么?做好梦。上什么?上学校。跳什么?跳房子。讲什么?讲故事。我和伙伴真快乐!过渡:文中的小朋友在遇到新的令人沮丧的事情时总能想到快乐的一面。你也是这样想的吗?4.学习第4节。(1)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出疑问的语气。(2)全班交流:你们和文中的“我”有没有相似的经历?和同学们说一说。(3)学生自由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他们凡事往好的方面想,这样才能收获快乐。示例:傍晚,正看着精彩的动画片,就听见妈妈叫着:“快去读书!”唉,我多想再看一会儿啊。不过,书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呢!(4)同桌互读,感受一下“我”的好奇。三、美读课文,课堂回顾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我”的心情变化。2.教师作结。师:在本课时的学习中,我们不仅从诗歌中感受到了快乐,还和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不仅跟着老师学习课文,还自己学习理解课文,真棒!诗歌中的“我”真是一个可爱、天真的好孩子。我们也要像她一样,遇事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让自己永远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四、巩固提升,作业设计1.默读下面一首儿童诗,和同桌交流阅读感受或收获。全都喜欢[日本] 金子美铃我好想喜欢啊,这个那个所有的东西。比如葱,还有西红柿,还有鱼,我都想一样不剩地喜欢。因为家里的菜,全都是妈妈亲手做的。我好想喜欢啊,这个那个所有的一切。比如医生,还有乌鸦,我都想一个不剩地喜欢。因为世界的全部,都是上天的创造。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1.课文是一首儿童诗,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学起来特别感兴趣。教学中,我重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我”的内心变化,体会诗歌蕴含的意境和童真童趣。如在第1节的学习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我”的心情;接着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谈,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文中人物的心情;然后再次通过诵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领悟,感受到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2.课文的前三小节结构相似,语言反复。因此,我重点讲读第1节,然后适当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2、3节,由扶到放,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3 一个接一个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激发兴趣,识记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小节,指导书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3 一个接一个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3 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课外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