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9-3功(教案)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9-3功(教案)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第1页
    9-3功(教案)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功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功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答预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定义
    (2)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3)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
    (4)能运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搬运任务,生成功的定义,体会比较、归纳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做功实例的抽象与物理建模,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
    学情分析
    功是物理学中极为重要的物理量,是高中学习功能关系的基础。在初中物理“功”的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直接给出功的定义。将功的定义像法律条文一样使用,凡是不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之一的情况,均判定为不做功。这样处理在教学中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一定程度地解决现阶段学生知识储备的问题。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生成功的定义,而不是直接给出。这样处理可以弱化物理量定义时的人为感,让学生体会到“规定是有道理的,不是随心所欲的”。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突破违反直觉的教学难点。更进一步,生成物理概念的做法,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理性客观的思维习惯,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科学素质。所以在构建功的概念时,牺牲一部分课堂效率,将时间留给学生,当堂吃透概念、消化知识。
    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据此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会运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一:
    为什么要定义功?在没有能量概念的前提下,如何理解功的概念?
    难点二:
    如何理解“沿着力的方向”的距离。即在没有矢量概念,不知道力的分解的前提下,如何理解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时不做功,而距离与力成一定角度时做功,距离与力方向相反时也做功?
    教学过程
    4.1.2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生成概念
    【情境】同学们,跑男节目组来到了101中学,同学们作为学校代表参加比赛。首先大家需要面对一次搬运任务,已知完成任务所得分值与任务难易程度相对应,请问你该如何选出分值最高任务?
    任务卡依次展开:
    T1:将一个箱子从一层搬到二层
    T2: 将两个箱子从二层搬到三层
    T3: 将两个箱子从一层搬到三层
    T4: 将三个箱子从一层搬到二层
    【问题】
    Q1:任务1和任务2,哪个分值高?依据是?
    Q2:任务2和任务3,哪个分值高?依据是?
    Q3:任务3和任务4,哪个分值高?依据是?
    【回答预设】A1:T2的分高,因为搬运的距离一样,但搬了更多的箱子
    A2:T3的分高,因为搬运了相同的箱子,但箱子移动了更多的距离
    A3:T3的分高,虽然箱子数和搬运距离都不同,但两者的乘积,T3更大。
    【小结】在比较任务1和2时,我们在物体升高相同距离的情况下,比较施力的大小,施力大的任务,对应的分值应该高。在比较任务2和3的时候,在施力相等的情况下,比较物体升高的距离,距离大对应的分值也应该高。对于任务3和4,施加的力也不一样,物体升高的距离也不同,这时候大家聪明地计算了力和距离的乘积,乘积大的应该得到更高的奖赏。
    在物理中,力与距离的乘积就叫做“功”。
    【板书】功的定义、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活动2【讲授】概念辨析 难点突破
    一、结合实例,辨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例1: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结论1.当F=0,S≠0 时不做功,物体由于惯性运动
    例2: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施加了推力,但没推动
    结论2.当F≠0,S=0时不做功,劳而无功
    例3:物体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结论3. S与f方向相反,物体克服f做功
    例4: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结论4. S与G方向相反,叫做物体克服G做功
    例5:投掷运动
    已知推力F=200N , G=20N, 标枪掷出20m。求F做的功。问G是否做功?结论5. S与G互成角度,G做功为W = Gh
    h是G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不是物体真实移动的距离。
    回到例1: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G是否做功?
    结论6. G⊥S,在G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0,G不对物体做功
    二、判断以下情况各力是否做功
    系列图片展示:
    搬箱子上楼梯
    推椅子,椅子滑行了一段距离
    抱着箱子在原地等待
    将箱子举上柜子顶端
    推箱子但没推动
    抱着箱子水平移动
    活动3【练习】应用巩固 承上启下
    功的公式的应用
    例6:使用动滑轮竖直匀速提升重物,已知G物=10N,G轮=2N,物体升高了1m.不计绳重和轮轴摩擦。
    1. 求F
    2. 求拉力做的功WF
    3. 求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W物
    4. 求滑轮克服重力做的功W轮
    例7:使用滑轮组水平移动物体,已知F=10N,物体向左移动了2m.不计绳重、滑轮重和轮轴摩擦。
    1.求拉力做的功WF
    2.求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板书解题步骤,规范解题过程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回顾课堂知识点,强化记忆。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功
    1. 定义:如果在物体上施了力,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功”。
    2. 符号:W
    3.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4. 公式: W = FS
    5. 单位:国际单位:焦耳,焦(J)
    1J = 1 N·m
    常用单位:千焦(kJ)
    6. 不做功的情况: F=0,S≠0 物体由于惯性运动;F≠0,S=0 劳而无功;F⊥S

    相关教案

    物理北师大版五、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物理北师大版五、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功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知识准备,引入新课,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11.1 功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11.1 功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