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检测(原卷版+解析版)
第四单元(选拔卷)-【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选拔卷)-【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文件包含第四单元选拔卷-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尖子生选拔卷部编版解析版doc、第四单元选拔卷-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尖子生选拔卷部编版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选拔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26分)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2)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4)有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陋室铭》中暗示陋室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商酌(zhuó) 案牍(dú) 陡峭(qiào) 悲天悯人(wén)B.麂子(jǐ) 驿路(yì) 简陋(lòu) 陶后鲜有闻(xiān)C.修葺(qì) 别扭(bié) 监督(dū) 诲人不倦(huì)D.契约(qì) 洗濯(zhuó) 亵玩(xiè) 颠沛流离(pèi)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体现了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B.晓丽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老师、同学请教,她这种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是值得肯定的。C.为了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他日夜操劳,鞠躬尽瘁,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D.自己不付出劳动,怎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B.见到亲人的那一刻,漂泊多年的他忍俊不禁地流下了心酸的泪水。C.有没有良好的家风是建设文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D.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全国高铁营运里程将达到约3万千米左右。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③⑥④⑤②C.③⑥⑤①④② D.③①④②⑤⑥6.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赞扬了了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贵品德。B.《驿路梨花》以梨花为喻,为线案。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讴歌了年青一代的优秀品质。C.《最苦与最乐》作者是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D.《爱莲说》的作者是刘禹锡,说是一种记叙文体,写法自由,大多是借一事一物抒发作者的感想。7.(2021·广东佛山·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题目。(4分)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1)结合原著,刘四爷和祥子有过哪些交集,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2分) (2)结合选文,文章中的语言反映了老舍的哪一个文字特点。(2分) 8.(2021·吉林双辽·七年级期末)孝心是连接亲情的桥梁和纽带,孝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所在的班级开展“孝亲敬老”活动,请你参与其中。(6分)(1)【辨识字体】下面是“孝”字不同的字形,选项中与字形相匹配的一项是( )(2分)A.楷书 草书 隶书 行书 B.行书 隶书 草书 楷书C.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D.草书 行书 楷书 隶书(2)【精彩开场】作为主持人,你准备在开场白中简介“孝亲敬老”对于中学生成长的意义,你将怎样说?请写在下面横线上。(不少于60字)(2分) (3)【点击故事】孝是中华传统美德,古今留下了很多关于孝的故事。请你写出两个故事名称。(2分) 二、古诗文阅读(1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与诗歌,完成后面小题。(5分)约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①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注】①绿蚁:指新出的酒9.两首诗歌中的主人公,都在等待________互诉衷肠。其中,白诗擅长色彩搭配,通过酒的绿,泥的红与_______,构成了富有表现力的画面。(2分)10.两首诗都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二)(2021·辽宁细河·七年级期末)阅读选文,回答各题。(14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3)偕数友 (4)实为花中仙子也12.翻译下面句子。(4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余以为妙绝 13.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甚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14.【甲】【乙】两文是如何赞美荷花的?(2分) 15.【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1分)很现代的叶圣陶彦 火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人,已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叶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他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1980年夏,叶圣陶老人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位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的是黄沙岭的夜景。好一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田园风景画!1980年中国内地刚开放,相信叶老也为中国崭新形势所鼓舞,所以心情是愉快的,冀望祖国大地展现出一派和平、丰美而欣欣向荣的景象。(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6.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7.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条幅?(3分) 18.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 (3分) 19.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向生命鞠躬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⑧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⑾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⑿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⒀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20.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2分) 21.第②段中的划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2.这篇小说哪一个词最能表现蚂蚱生命力的顽强?文中的哪一个细节可以证明?(3分) 23.怎样理解小说结尾“鞠躬”一词的含义?(3分) 24.在“我”看来,蚂蚱是害虫,专吃庄稼,因此用草秆穿透它的身体给儿子玩。你对我的做法是否赞同?为什么? 四、作文(任选一题)(50分)25.题目:你是我生活的阳光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26. 名篇佳作,让我们怦然心动,畅游书海;飞鸟白帆,多让作家怦然心动,运笔成章;春暖花开,让人们怦然心动,欣赏美丽自然。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让你怦然心动的时刻,或许是一朵花、一个人,或许是一句话、一首……请你把它记录下来吧!请以“ 让我怦然心动”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写出真情实感。(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