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共6页。
1.5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7页整理与复习“倍数与因数,2,3,5的倍数特征,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合数”等内容及练习五的相关内容。 教材提示 复习课重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梳理成知识网络,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材在这里设置了3道题: 第1道题,就是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并找到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形成倍数和因数的知识体系。 第2题的练习中找2,3,5的倍数特征。并通过议一议来找到2,5和3,5的公倍数。把2,3,5的倍数特征的知识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3题是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练习。来练习质数、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同时要把复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会复习的方法。在练习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奇数、偶数等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掌握2、3、5倍数的数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和总结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在回忆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系统把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灵活运用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能用网络图整理所学的知识,并理解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草稿本。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回忆的基础上,先初步回顾所学的知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由交流,学生可能的回答:1、认识了倍数和因数,知道倍数和因数是相互的。2、认识了质数和合数。3、 认识了公因数和公倍数。2.引入新课:这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课。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回忆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已学知识的作一个提示性回忆,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复习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 1、教师先以课件出示第15页第1题。要求学生先与同伴交流你在本单元里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知识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学生交流,然后引导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行整理。(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整理知识。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己梳理和归纳,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巩固新知: 1、出示第15页第2题。让学生先填一填。然后同位相互说一说你这样填写的理由。学生先独立完成,同位交流。最后小组汇报。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如下:(1)2的倍数特征是,个位是0,2,4,6,8的数。(2)3的倍数特征是:所有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3)5的倍数特征:个位是0或5的数。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2,5的公倍数是多少?如何求2,5的公倍数?3,5的公倍数是多少?如何求3,5的公倍数?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汇报、总结方法: (1)求2,5的公倍数,可以先求2的倍数,再从2的倍数里找5的倍数。也可以根据2和5的倍数特征中找共同的特征,就是个位是0。 (2)找3,5的公倍数。可以先找3的倍数,再从3的倍数里找个位是0或5的数。2.出示第15页第3题。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什么方法?要注意些什么?汇报总结方法:用短除法去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先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把除数乘起来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除数与余数的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师要求学生先在草稿本上练习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最后集体汇报交流。学生在草稿本上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最后集体交流订正。课件出示第16页练习五的第3题。提出启发性问题:求至少多少时间又同时发车。就是求到什么就可以了?引导学生理解:求5和8的最小公倍数。提出要求:在草稿本上求出结果。再汇报交流。出示第16页练习五的第4题。要求学生先理清题目中所提示的条件,再猜出电话号码。(119,这是一个火警电话。)5.同学们,你们知道陈景润吗?请同学们阅读第17页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再告诉我陈景润的贡献是什么?陈景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就是每个大于4的偶数是两个奇质数的和。教师出示验证试题,让学生练习验证: 8=( )+( ) 12=( )+( ) 24=( )+( )学生验证并汇报结果。(四)达标反馈习题;1.1.54÷9=6,( )是6和 ( )的倍数,( )和( )是54的因数。2.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3.20以内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4.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它的长和宽都是质数,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答案:1、54 9 6 9 2、8 48 3、15 4、长:7厘米 宽:3厘米。(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是整理与复习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引导学生总结:1、通过倍数和因数,认识了质数、合数。还会分解质因数。并通过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通过倍数,知道了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不是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如2是偶数并它是质数。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让学生再一次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牢固地记忆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 (六)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五的第1、2两题。2.1-20(含1和20),质数有( ),合数有( )。3.在一个长30厘米,宽12米的长方形鱼塘的四角和四条边上种树,若相邻两棵树间的距离相等,最少要种树多少棵?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4.甲数是乙数的3倍,甲、乙两数的和是96,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答案:2. 质数:2,3,5,7,11,13,17,19 合数:4,6,8,9,10,12,14,15,16,18,20 3. 30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6,所以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6米。 树的棵数:30÷6=5(棵) 12÷6=2(棵) 5×2+2×2=14(棵) 4. 96÷(3+1)=24 24×3=72 24和72的最小公倍数是72。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教学反思 本节整理与复习课,而整理与复习是在复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以达到知识的在序和易于把握。所以本节课有如下两点:第一:先回忆复习,再引导整理。要多让学生在小组内总结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再通过复习时,让学生先填一填,把2,3,5的倍数特征,及2,5和3,5的公倍数。并拓展延伸,认识和掌握同时2、3、5的倍数。教师以强调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为目标,顺利完成本节教学。 第二:小组合作,协调发展。教师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复习,然后以同桌两人为一组,出题考对方,教师巡视指导。以小组或同位互帮互学的基础上,达到共同的进行与发展。 教学资源: 选择“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填在下面各题的括号里。 1、1不是( ),不是( ),也不是( ),1是( )。 2、2是( ),也是( )。 3、8是( ),也是( );8是16的( ),也是2的( )。答案:1. 1不是质数,不是合数,也不是偶数,是奇数。 2. 2是偶数,也是质数。 3. 8是偶数,也是合数;8是16的因数,也是2的倍数。资料链接:公因数小常识 公因数,又称公约数。在数论的叙述中,如果n和d都是整数,而且存在某个整数c,使得n = cd,就说d是n的一个因数,或说n是d的一个倍数,记作d|n(读作d整除n)。如果d|a且d|b,我们就称d是a和b的一个公因数。根据裴蜀定理,对每一对整数a,b,都有一个公因数d,使得d = ax+by,其中x和y是某些整数,并且a和b的每一个公因数都能整除这个d。於是d的绝对值叫做最大公因数。求几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只要把它们的所有共有的质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