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综合与测试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综合与测试练习,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若点在第三象限,则点在.,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已知点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京改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四章一次函数必考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以下能够准确表示张家口市地理位置的是( )
A.离北京市100千米 B.在河北省
C.在怀来县北方 D.东经114.8°,北纬40.8°
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下表记录了实验中温度和时间变化的数据.
时间/分钟
0
5
10
15
20
25
温度/℃
10
25
40
55
70
85
若温度的变化是均匀的,则18分钟时的温度是( )
A.62℃ B.64℃ C.66℃ D.68℃
3、某油箱容量为60升的汽车,加满汽油后行驶了100千米时,邮箱中的汽油大约消耗了,如果加满后汽车的行驶路程为x千米,邮箱中剩余油量为y升,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A.y=0.12x B.y=60+0.12x C.y=-60+0.12x D.y=60-0.12x
4、已知4个正比例函数y=k1x,y=k2x,y=k3x,y=k4x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k1>k2>k3>k4 B.k1>k2>k4>k3
C.k2>k1>k3>k4 D.k4>k3>k2>k1
5、若点在第三象限,则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6、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k,b是常数)( )
A.y=kx+b B.y=kx C.y=kx+b(k≠0) D.y=x
7、甲、乙两名运动员在笔直的公路上进行自行车训练,行驶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四种说法:①甲的速度为40千米/时;②乙的速度始终为50千米/时;③行驶1小时时,乙在甲前10千米处;④甲、乙两名运动员相距5千米时,t =0.5或t =2或t =4,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已知点A(-2,y1)和B(-1,y2)都在直线y=-3x-1上,则y1,y2的大小关系是( )
A.y1>y2 B.y1<y2 C.y1=y2 D.大小不确定
9、正比例函数的函数值随的增大而减小,则一次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若点A在第二象限,且A点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的距离为4,则点A的坐为_______.
2、(1)每一个含有未知数x和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改写为______的形式,所以每个这样的方程都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一条_____,这条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x,y)都是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2)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求_____为何值时对应的两个函数值相等,以及这两个函数值是______;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相应直线的______.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到x轴的距离是________.
4、点A为直线上的一点,且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则A点坐标为______.
5、点A(3,y1,),B(-2,y2)都在直线y=kx+b的图像上,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如图所示,直线AB交x轴于点A(a,0),交y轴于点B(0,b),且a、b满足,C的坐标为(﹣1,0),且AH⊥BC于点H,AH交OB于点P.
(1)如图1,写出a、b的值,证明△AOP≌△BOC;
(2)如图2,连接OH,求证:∠OHP=45°;
(3)如图3,若点D为AB的中点,点M为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连接MD,过D作DN⊥DM交x轴于N点,当M点在y轴正半轴上运动的过程中,求证:S△BDM﹣S△ADN=4.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给出如下定义:点P到图形上各点的最短距离为,点P到图形上各点的最短距离为,若,就称点P是图形和图形的一个“等距点”.
已知点,.
(1)在点,,中,______是点A和点O的“等距点”;
(2)在点,,中,______是线段OA和OB的“等距点”;
(3)点为x轴上一点,点P既是点A和点C的“等距点”,又是线段OA和OB的“等距点”.
①当时,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如果存在请求出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P在内,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m的取值范围.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的解析式为y=x,直线l2的解析式为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直线l1与l2交于点C.
(1)求点A、点B、点C的坐标,并求出△COB的面积;
(2)若直线l2上存在点P(不与B重合),满足S△COP=S△COB,请求出点P的坐标;
(3)在y轴右侧有一动直线平行于y轴,分别与l1,l2交于点M、N,且点M在点N的下方,y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已知O为坐标原点,B(0 ,3),OB=CD,且OD=2OC,将△BOC沿BC翻折至△BEC,使得点E、O重合,点M是y轴正半轴上的一点且位于点B上方,以点B为端点作一条射线BA,使∠MBA=∠BCO,点F是射线BA上的一点.
(1)请直接写出C、D两点的坐标:点C ,点D ;
(2)当BF=BC时,连接FE.
①求点F的坐标;
②求此时△BEF的面积.
5、【直观想象】
如图1,动点P在数轴上从负半轴向正半轴运动,点P到原点的距离先变小再变大,当点P的位置确定时,点P到原点的距离也唯一确定;
【数学发现】
当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为d,我们发现d是x的函数;
【数学理解】
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为d,当 时,d取最小值;
【类比迁移】
设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和为y.
①尝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及相对应的x的取值范围;
②在给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关于x的函数图像;
③当y>9时,x的取值范围是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解析】
【分析】
若将地球看作一个大的坐标系,每个位置同样有对应的横纵坐标,即为经纬度.
【详解】
离北京市100千米、在河北省、在怀来县北方均表示的是位置的大概范围,
东经114.8°,北纬40.8°为准确的位置信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实际问题中的坐标表示,理解经纬度和横纵坐标的本质是一样的是解题的关键.
2、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表可得: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符合一次函数关系式,设温度T与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为:,将,,代入解析式求解确定函数解析式,然后将代入求解即可得.
【详解】
解:根据图表可得: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符合一次函数关系式,
设温度T与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为:,将,,代入解析式可得:
,
解得:,
∴温度T与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为:,将其他点代入均符合此函数关系式,
当时,
,
故选:B.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理解题意,掌握根据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是解题关键.
3、D
【解析】
【分析】
先求出1千米的耗油量,再求行驶x千米的耗油量,最后求油箱中剩余的油量即可.
【详解】
解:∵每千米的耗油量为:60×÷100=0.12(升/千米),
∴y=60-0.12x,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式,求出1千米的耗油量是解题的关键.
4、A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直线经过的象限判断k的符号,再进一步根据直线的平缓趋势判断k的绝对值的大小,最后判断四个数的大小.
【详解】
解:首先根据直线经过的象限,知:k3<0,k4<0,k1>0,k2>0,
再根据直线越陡,|k|越大,知:|k1|>|k2|,|k4|>|k3|.
则k1>k2>k3>k4,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首先根据直线经过的象限判断k的符号,再进一步根据直线的平缓趋势判断k的绝对值的大小,最后判断四个数的大小.
5、A
【解析】
【分析】
根据第三象限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是负数,然后判断点Q所在的象限即可.
【详解】
∵点P(m,n)在第三象限,
∴m<0,n<0,
∴-m>0,-n>0,
∴点在第一象限.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6、C
【解析】
【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概念填写即可.
【详解】
解:把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做题的关键是注意k≠0.
7、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像上每一段表示的实际意义,再根据行程问题计算即可.
【详解】
①甲的速度为,故正确;
②时,已的速度为,后,乙的速度为,故错误;
③行驶1小时时,甲走了40千米,乙走了50千米,乙在甲前10千米处,故正确;
④由①②③得:甲的函数表达式为:,
已的函数表达为:时,,时,,
时,甲、乙两名运动员相距,
时,甲、乙两名运动员相距,
时,甲、乙两名运动员相距为,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为一次函数应用题,此类问题主要通过图象计算速度,即分析每一段表示的实际意义进而求解.
8、A
【解析】
【分析】
首先判定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为y随x的增大而减小,然后即可判断出y1,y2的大小关系.
【详解】
解:∵一次函数y=-3x-1中,k=-3<0,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1,
∴y1>y2.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比较一次函数中函数值的大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判断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
9、C
【解析】
【分析】
因为正比例函数的函数值随的增大而减小,可以判断;再根据判断出的图象的大致位置.
【详解】
解:正比例函数的函数值随的增大而减小,
,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
故选C.
【点睛】
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要掌握它的性质才能灵活解题.一次函数的图象有四种情况:①当,时,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②当,时,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③当,时,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④当,时,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10、B
【解析】
【分析】
根据点横纵坐标的正负分析得到答案.
【详解】
解:点P(-2,3)在第二象限,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熟记各象限内横纵坐标的正负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点在第二象限可得点的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正数,再根据点到坐标轴的距离即可得.
【详解】
解:点在第二象限,
点的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正数,
点到轴的距离为3,到轴的距离为4,
点的横坐标为、纵坐标为3,
即点的坐标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坐标、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熟练掌握四个象限内的点坐标的符号规律是解题关键.
2、 y=kx+b(k,b是常数,k≠0) 直线 自变量 多少 交点坐标
【解析】
【分析】
(1)根据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解答即可;
(2)根据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解答即可;
【详解】
(1)一般地,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
∴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也对应一条直线,
故答案为:y=kx+b(k,b是常数,k≠0);直线
(2)方程组的解就是使方程组中两个方程同时成立的一对未知数的值,而这一对未知数的值也同时满足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式,因此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
∴答案为:自变量;多少;交点坐标
【点睛】
此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问题,关键是根据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解答.
3、4
【解析】
【分析】
根据点的坐标表示方法得到点P(3,﹣4)到x轴的距离是纵坐标的绝对值即|﹣4|,然后去绝对值即可.
【详解】
解:点P(3,-4)到x轴的距离为|﹣4|=4.
故答案为:4.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点到坐标上的距离,正确掌握点的坐标性质是解题关键.
4、,
【解析】
【分析】
根据点A为直线y=−3x−4上的一点,且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可得出x=|y|,求出x、y的值即可.
【详解】
解:∵点A为直线y=−3x−4上的一点,且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
∴|x|=|y|,
∴x=y或x=−y.
当x=y时,−3x−4=x,解得x=−1,
∴A(−1,−1);
当x=−y时,−3x−4=−x,解得x=−2,
∴y=2,
∴A(−2,2);
∴A(−1,−1)或(−2,2).
故答案为:(−1,−1)或(−2,2).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
【解析】
【分析】
根据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及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点A(3,y1,),B(-2,y2)都在直线y=kx+b的图像上,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判断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1)a=4,b=﹣4,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先依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得、的值从而可得到,然后再,,最后,依据可证明;
(2)要证,只需证明平分,过分别作于点,作于点,只需证到,只需证明即可;
(3)连接,易证,从而有,由此可得.
【详解】
(1)解:,
,,
,,
则.
即,,
,
.
在与中,
,
;
(2)证明:过分别作于点,作于点.
在四边形中,,
.
,
,
在与中,
,
,
.
,,
平分,
;
(3)证明:如图:连接.
,,为的中点,
,,,
,,
.
即,
.
在与中,
,
,
.
.
【点睛】
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二次根式及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等知识,在解决第(3)小题的过程中还用到了等积变换,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点E;(2)点H;(3)①存在,点P的坐标为(7,7);②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距点”的定义,即可求解;
(2)根据“等距点”的定义,即可求解;
(3)①根据点P是线段OA和OB的“等距点”,可设点P(x,x)且x>0,再由点P是点A和点C的“等距点”,可得 ,从而得到 ,即可求解;
②根据点P是线段OA和OB的“等距点”, 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上,可设点P(a,a)且a>0,根据OA=OB,可得OP平分线段AB,再由点P在内,可得 ,根据点P是点A和点C的“等距点”,可得 ,从而得到,整理得到,即可求解.
【详解】
解:(1)根据题意得: , , ,
, , ,
∴ ,
∴点是点A和点O的“等距点”;
(2)根据题意得:线段OA在x轴上,线段OB在y轴上,
∴点到线段OA的距离为1,到线段OB的距离为2,
点到线段OA的距离为2,到线段OB的距离为2,
点到线段OA的距离为6,到线段OB的距离为3,
∴点到线段OA的距离和到线段OB的距离相等,
∴点是线段OA和OB的“等距点”;
(3)①存在,点P的坐标为(7,7),理由如下:
∵点P是线段OA和OB的“等距点”,且线段OA在x轴上,线段OB在y轴上,
∴可设点P(x,x)且x>0,
∵点P是点A和点C的“等距点”,
∴ ,
∵点C(8,0),,
∴ ,
解得: ,
∴点P的坐标为(7,7);
②如图,
∵点P是线段OA和OB的“等距点”,且线段OA在x轴上,线段OB在y轴上,
∴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上,
可设点P(a,a)且a>0,
∵,.
∴OA=OB=6,
∴OP平分线段AB,
∵点P在内,
∴当点P位于AB上时, 此时点P为AB的中点,
∴此时点P的坐标为 ,即 ,
∴ ,
∵点P是点A和点C的“等距点”,
∴ ,
∵点,,
∴,
整理得: ,
当 时,点C(6,0),
此时点C、A重合,则a=6(不合题意,舍去),
当时, ,
∴,解得: ,
即若点P在内,满足条件的m的取值范围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间的距离,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等知识,理解新定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3、(1)点A、B的坐标分别为(6,0),(0,3),点C(2,2);△COB的面积=3;(2)P(4,1);(3)点Q的坐标为(0,127)或(0,125)或(0,65)
【解析】
【分析】
(1)点A、B的坐标分别为(6,0)、(0,3),联立式y=x,y=﹣x+3得:点C(2,2);△COB的面积=12×OB×xC,即可求解;
(2)设点P(m,﹣m+3),S△COP=S△COB,则BC=PC,则(m﹣2)2+(﹣m+3﹣2)2=22+12=5,即可求解;
(3)分∠MQN=90°、∠QNM=90°、∠NMQ=90°三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
【详解】
解:(1)直线l2的解析式为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则点A、B的坐标分别为(6,0)、(0,3),
联立式y=x,y=-x+3并解得:x=2,故点C(2,2);
△COB的面积=12×OB×xC=×3×2=3;
(2)设点P(m,-m+3),
S△COP=S△COB,则BC=PC,
则(m-2)2+(-m+3-2)2=22+12=5,
解得:m=4或0(舍去0),
故点P(4,1);
(3)设点M、N、Q的坐标分别为(m,m)、(m,3-m)、(0,n),
①当∠MQN=90°时,
∵∠GNQ+∠GQN=90°,∠GQN+∠HQM=90°,
∴∠MQH=∠GNQ,∠NGQ=∠QHM=90°,QM=QN,
∴△NGQ≌△QHM(AAS),
∴GN=QH,GQ=HM,
即:m=3-m-n,n-m=m,
解得:m=67,n=127;
②当∠QNM=90°时,
则MN=QN,即:3-m-m=m,解得:m=65,
n=yN=3-12×65=125;
③当∠NMQ=90°时,
同理可得:n=65;
综上,点Q的坐标为(0,127)或(0,125)或(0,6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与几何的综合,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1)(-1 ,0),(2 ,0);(2)①F(-3 ,4);②.
【解析】
【分析】
(1)由B(0 ,3)知OB=3,由OB=CD,且OD=2OC,知OC=1,OD=2,据此求解即可;
(2)①过点F作FP⊥轴于点P,利用AAS证明△FPB≌△BOC即可求解;
②过点F作FQ⊥BE于点Q,证明FB是∠PBE的角平分线,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
解:(1)∵B(0 ,3),
∴OB=3,
∵OB=CD,且OD=2OC,
∴OC=1,OD=2,
∴C(-1 ,0),D(2 ,0);
故答案为:(-1 ,0),(2 ,0);
(2)①过点F作FP⊥轴于点P,
∵∠PBF=∠BCO,BF=BC,
又∠FPB=∠BOC=90°,
∴△FPB≌△BOC(AAS),
∴FP=BO=3,PB= OC=1,
∴PO=4,
∴F(-3 ,4);
②过点F作FQ⊥BE于点Q,
∵∠CBO+∠BCO=90°,∠PBF=∠BCO,
∴∠CBO+∠PBF=90°,则∠CBF=90°,
由折叠的性质得:∠EBC=∠OBC,EB=BO=3,
∴∠EBC +∠EBF=90°,
∴∠EBF=∠PBF,即FB是∠PBE的角平分线,
又FQ⊥BE,FP⊥轴,
∴FQ= FP=3,
∴△BEF的面积为BEFQ=.
【点睛】
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5、(数学理解)5;(类比迁移)①y=5-2x(x4);②见解析;③x>7或x9或5-2x>9
解得x>7或x7或x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点P在第二象限内,P点到x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综合与测试精练,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一次函数y=kx+b,下面哪个点不在函数的图像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