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评课课件ppt
展开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知识导学 基础落实
知识点一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1.亚历山大远征(1)内容:公元前334年,_______国王亚历山大东征,灭亡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2)影响: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①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②______名城推罗成年男性居民几乎都被屠杀。③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空。
④在中亚,大量当地居民或被屠杀,或被强制迁移到亚历山大建立的城市中。(3)结果: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___________、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___________”。
2.“希腊化时代”(1)时期:指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的时期。(2)内容①亚历山大统治期间,试图以希腊文化(欧洲文化起源)为主导,融合埃及文化(非洲)和_________ (主要指波斯帝国)。②希腊人和_________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税收优惠,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
(3)影响①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____________、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②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前往研究。③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④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
(4)文学、科学成就①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_________》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②欧几里得编写的《_________》流传后世。③_________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埃拉托斯提尼利用探险家提供的资料,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④医生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
1.材料 亚历山大帝国囊括了东方的波斯文明、埃及文明和犹太文明以及印度文明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希腊化时代的人们作为庞大王朝的子民有了四海一家的意识,希腊化时代的世界主义取代了过去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多元文化共存局面下的希腊化世界呈现出开放的全球意识。依据材料分析“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有何特点。
提示 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
2.材料 希腊化时代在科学方面取得的进步超过了17世纪以前任何别的时期。一部分是由于亚历山大征服提供了经济良机,大大拓展的市场激发人们改进技术、增加产量的热情。后起诸王国间以及它们与外部强国间连续不断的战争产生了对较复杂的武器的需要,对希腊科学与中东科学(不仅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科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包括印度科学)间的直接交流也同样起了促进的作用。最后,希腊化国家的马其顿统治者是在希腊学问享有盛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慷慨地支持科学研究。
依据材料归纳希腊化时代在科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提示 原因:市场拓展激发人们改进技术、增加产量的热情;战争推动对武器的需要;希腊科学与中东科学的交流;统治者支持科学研究。
知识点二 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1.蒙古西征(1)第一次西征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_________发动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剌子模国,军队直抵黑海北岸。(2)第二次西征灭亡金朝后,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3)第三次西征______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进行第三次西征,攻占巴格达。(4)元朝和四大汗国的形成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_________,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蒙古帝国在中央汗国之外的四大汗国成为蒙古帝国的有效组成部分,四大汗国除伊利汗国与中央政权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外,其他汗国都是独立汗国,它们内部又不断衍生出几个小的汗国,相互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也时常发生战争。它们统治范围内的民族文化差异较大,这势必会引发各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蒙古三次西征的影响(1)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①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他们撰写的出使报告流传至今。②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由陆路来华,留居17年,后经海路返回。根据他口述记录的《_____________》,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③住在大都的畏兀儿人__________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2)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①由东向西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_________。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②大批移民自西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被称为“_______”,意即各色名目的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后来融入汉族和蒙古族。③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1.中国的蒙古化和欧洲的希腊化有何不同?
提示 元朝之后明清两代就完全继承了蒙古人的专制、野蛮与残暴,从而使中华古典文明从宋之后走向衰落和粗鄙化,尤以北方蒙古化的程度更高。中国的蒙古化与欧洲的希腊化是人类历史上两个惊人相似的文化历程。
提示 措施:打通东西交通大道的障碍;削平阻碍经济文化交流的堡垒。情况:中国的创造发明如火药、纸币、驿站制度等输出到西方,西方的药品、织造品、天文历法等输入中国。
2.材料 元史专家韩儒林先生说:“成吉思汗在开始西征起,便……把东西交通大道上的此疆彼界扫除了,把阻碍经济文化交流的堡垒削平了,于是东西方的交往开始频繁、距离开始缩短了。中国的创造发明如火药、纸币、驿站制度等输出到西方,西方的药品、织造品、天文历法等也输入了中国。”依据材料概括蒙古西征是如何促进东西方交流的。东西方交流的情况是怎样的?
亚历山大政策对“希腊化时代”的影响
1.亚历山大的政策为“希腊化时代”奠定了政治基础。(1)在政治体制方面,他在波斯实行一种特殊的君主专制政体,融合了希腊与东方的特征。(2)他保留了波斯的专制政体,保留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笼络东方各地的贵族,任命原地区的将领等为官员,共同统治东方人民。2.亚历山大的政策为“希腊化时代”奠定了经济基础。(1)亚历山大远征,打通了欧亚大陆的交通,打破了东西方长期独立或隔离的状态,为东西方经济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也为希腊化的实现创造了经济基础。
(2)亚历山大将战争中掠夺来的财富用于兴建公共设施。他在巴比伦建立码头,开辟由波斯湾到埃及的航线;他疏通河道,兴修水利,使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及小亚细亚的农业得到较大的发展;东西方商业往来、经济交流日益加强。(3)亚历山大在远征路途中,建立了许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文明城市,并且随远征而来的大量希腊人纷纷涌入这些东方城市。这些城市成为沟通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的桥梁,成为孕育希腊化文明的沃土。
3.亚历山大的政策为“希腊化时代”奠定了文化基础。(1)亚历山大鼓励文化发展,拨了大量资金资助各种科学研究,积极兴建文化设施,这种文化策略成为联结东西方民族的纽带,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奠定了“希腊化时代”文化发展的基础。(2)亚历山大令马其顿军队中的大量雇佣兵居住在各个被征服地,他们都是希腊文化重要的传播者。
史料一 在希腊化时代的城市中,最著名的要数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城在希腊化时代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斯特拉波称其为“已知人类世界最大的百货商店”。然而,商业中心似乎还不足以概括亚历山大里亚的特性,它还是著名的政治中心。在亚历山大城里,希腊人和外国人住东城,埃及人住西城,犹太人住戴尔塔区,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熔炉。——杨巨平《碰撞与交融——希腊化时代的历史与文化》
设问(1)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亚历山大城成为希腊化时代政治、经济中心的原因,概括亚历山大城居住区的特色,结合所学说明这一特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提示 原因:亚历山大城位于尼罗河河口,地理位置优越;由亚历山大规划修建;托勒密占据埃及后,亚历山大城成为埃及都城。特色:分区聚族而居。影响:既保有埃及文化,又融入了希腊、犹太等多种文化,形成多种文化并存、互渗的多元格局。
史料二 希腊化时代的斯多亚学派主张“人人皆兄弟”,认为“人不只对政治共同体忠诚,更负有对世界共同体的忠诚”。这种世界主义是“以世界为人类生活的中心,从而倡导一种‘大一统’的社会”。艺术家把关注的目光从遥远的宇宙转向了多变的人生;在文学创作上,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所创新,由神话传说回归到了现实生活,出现了田园诗、科普诗以及反映中上层私人生活趣事的新喜剧。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23年-公元前30年)的统治者是埃及的征服者,而实际上却是埃及的君主制征服了希腊—马其顿人,“法老体系贯穿于整个托勒密时期”。西亚塞琉西王朝(又译塞琉古王国,公元前312年-公元前64年)的统治者,也基本上沿袭了波斯帝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杨凤霞《史海探微》
设问(2) 根据史料二,概括希腊化世界的特点。提示 特点:主张世界主义;关注现实;实行君主制。
认识古代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1)多元性:马其顿扩张后的帝国空前的广袤,首次统一了地中海以东的领域,足迹跨越亚、欧、非三洲。这次对外扩张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形成了包括希腊文化、埃及文化、西亚文化以及波斯文化的希腊化文化。
(2)开放性:伴随着东西方文明交互渗透的过程,超越种族和国界的观念开始呈现。在希腊化的过程中,各地区和各部落之间的差别在缩小,从前的宗教、城邦和公社的闭关自守性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在扩大,人们的活动超越了过去的城邦界限,出现了统一的希腊化世界的经济体系,希腊化时期的世界主义取代了过去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多元文化共存局面下的希腊化世界呈现开放的全球意识。
1.积极影响: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1)辽阔的帝国版图,有利于文化汇融。蒙古帝国几乎把亚洲合为一体,加速了东西方交流的进程。(2)通畅的交通,为东西交流提供便利的条件。①蒙古帝国内外都修有发达的“驿站”。②蒙古在西征过程中注重修通道路。③蒙古人的西征活动,使当时世界上各国的各种政治实体和种族的隔阂得到一次大变动,各种民族、文化相互见面、认识,甚至渗透融合。动乱带来了灾难,也带来了交流。
(3)蒙古帝国统治者重视东西商业往来和技术交流。蒙古帝国在东西之间各交通要道上均设有驿站,道路便捷,使商品流通较为便利、安全,当时欧洲各地、阿拉伯半岛、非洲北部及东岸沿海地区的商队来蒙古经商也更加频繁。(4)宽容的宗教政策。蒙古人信仰“长生天”,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他们吸纳了别族的文明,同时也容纳了别族的宗教信仰,对宗教实行宽容的政策,有利于统治和社会稳定。
2.不利影响(1)蒙古大军大肆屠杀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并焚毁城市和建筑,把城市变成“烟雾和灰烬”,这种毁灭性的残酷行为,毁灭了该地区的文明和生产力,阻碍了被毁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2)对这些地区的毁灭性打击,在客观上也阻滞了人类自身的进步。
史料 对于自成吉思汗开始的蒙古西征,长久以来,人们对此褒贬不一。苏联1957年出版的《苏联域外的东方中世纪史》是这样概括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为首的蒙古封建主,在差不多七十年的时间里,血洗了亚欧国家。前所未有的灾难落到了被征服国家人民群众的身上。征服,破坏了他们的城市,践踏了他们的田野,消灭了他们的生产力和文化。”但是,法国学者麦撒却这样说道:“蒙古人西征,将以前闭塞之路途,完全洞开,将各民族集聚一处……中世纪满天黑云,使人不得望见天日。
至是乃因蒙古西征,而重现光明。当时战争杀人,盈野盈城,似为人类惨祸,而不知实如空天霹雳,将几百年之酣睡懒病,自梦中警醒。”——杨峻岭《试析蒙古西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设问(1) 简述史料中关于蒙古西征的评价有何不同?提示 一种评价认为蒙古西征是前所未有的灾难,对经济文化发展造成严重的破坏;另一种评价认为蒙古西征恢复了东西方交通,促进了文化交流,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提供了契机。
设问(2) 对蒙古西征为何会有不同的评价?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提示 原因:评价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启示: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做出辩证的、全面的评价,既要看到评价对象的积极方面,也要看到消极方面。
蒙古西征的进步性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成吉思汗的政府拉开了人类近代史的帷幕。蒙古人带着东方的先进文化和科技,踏碎了黑暗时代的欧洲中世纪美梦,唤起了全球性的人类觉醒。正是在这种军事征服的推动和刺激下,欧洲开始了空前的技术、贸易和思想革命。蒙古对欧洲的征服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吉思汗将中国的先进文化和生产力带给黑暗时代的中世纪欧洲,使欧洲找到了通向“现代”的发展方向。
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解析 材料中给出的时间13—14世纪处于中国宋元时期。13 世纪,火药武器随蒙古国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后又传入欧洲,故A项正确;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出现在汉朝,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出现在隋唐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出现在明清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知识网络 必备术语
1.亚历山大远征是一次具有侵略性的远征,对东方一部分国家的文明造成了毁灭性的冲击,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亚历山大的远征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政治及经济交流。2.蒙古西征犹如一把双刃剑,带给被征服地区血和泪的同时,也把世界的范围变得更加广阔,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快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
1.波斯帝国相继征服了巴比伦、埃及、色雷斯和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等,波斯人统治期间,希腊、小亚细亚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开始了希腊化的进程。这反映了A.希腊文明产生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B.战争客观上加速了东西方之间文明交流C.战争深刻影响了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D.波斯帝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解析 由材料“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可知,波斯帝国征服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地,以其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加速了东西方之间文明交流,故B项正确。希腊文明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过程,希腊文明的产生未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排除A项;C项夸大了波斯帝国战争征服的影响,排除;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
2.“这个王朝主要统治埃及,仿照埃及模式建立了政府机构,定都亚历山大港。这个王朝的诸位君主也都被认为是埃及历史上的法老”。这一王朝是A.塞琉古王国 B.托勒密埃及C.马其顿王国 D.钦察汗国
解析 根据“埃及”“定都亚历山大港”等,可得出这一王朝是托勒密埃及,故选B项。
3.观察下表,造成“希腊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帝国的建立 B.“世界性帝国”的出现C.海洋文明的影响 D.世界性航路逐渐形成
解析 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征服托勒密埃及,这一时期的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历史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是古希腊历史由独立城邦走向统一的世界性帝国的过渡时期,此时“希腊化时代”地域辽阔,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故在社会思想、教育、商业等方面均与“希腊时代”存在差异,B项正确。
4.西征中,成吉思汗实行分封,长子术赤的领地在“额尔齐斯河上游和阿勒泰山一带”,直至钦察草原诸地区。次子察合台、第三子窝阔台在中亚、西域、中原等地得到了封地。第四子托雷管理他父亲的家族、财富和祖先的牧地以及蒙古帝国的全部精锐部队。成吉思汗的分封A.为蒙古四大汗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B.说明蒙军由征服转为防守C.使蒙古汗国控制了整个欧亚大陆D.遵循了中原地区的宗法制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蒙古的四大汗国为钦察汗国(亦称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上述分封具备了后来四大汗国的雏形,故为蒙古四大汗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故选A项。蒙古曾进行了三次西征,成吉思汗死后,还曾进行西征,故排除B项;蒙古汗国并没有控制整个欧亚大陆,故排除C项;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而材料中继承父业的托雷为第四子,可见并未遵循宗法制,故排除D项。
5.《马可·波罗行纪》中对忽必烈登基时间和年龄的记载与《元史》等汉文史料不同,之前学者认为这只是简单的笔误,但最新史学研究通过对比不同记载发现,其中原因应该是马可·波罗回国后记载时受到了伊斯兰历的影响。这表明A.古代官修史书的史料价值十分有限B.研究视角多元化使历史解读更趋于理性C.历史文献必须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D.不同的史观往往影响研究者的历史结论
解析 新史学研究通过对比不同记载发现,其中原因应该是马可·波罗回国后记载时受到了伊斯兰历的影响,新的史学研究视角对传统观点提出了新的解读,故B项正确。古代官修史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实物史料和不同的史观,故C、D两项错误。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他率领大军东征,军队所至,许多城市被洗劫一空,成千上万的人被俘为奴。他占领了小亚细亚和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进军途中,他建立了许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今天埃及的亚力山大港就是那个时候兴建的。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答案 在远征过程中,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透进了希腊文化当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举例: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举一例即可)
你如何理解“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试举一例在希腊化时代的自然科学成就。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亚历山大远征,政治建设,文化成就,希腊化文化的特点,希腊化时代产生的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教学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希腊化时代”,东西方交流,课堂导入,基础学习,深度学习,拓展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备课ppt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