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复习练习题
展开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亚历山大远征时,在东方建立了多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城内商业繁荣,学术氛围浓厚。由此可见亚历山大远征( )
A.给埃及带来的只有巨大的灾难与痛苦 B.客观上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C.亚历山大里亚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 D.经济发展与战争互为推动作用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亚历山大远征时,在东方建立了多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城内商业繁荣,学术氛围浓厚”可知,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所以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给埃及带来的只有巨大的灾难与痛苦”,所以A错误;“亚历山大里亚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C错误;“经济发展与战争互为推动作用”不符合题意,所以D错误。
2.据记载,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
A.使亚历山大帝国长治久安 B.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
C.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 D.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创造条件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据记载,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可得出,亚历山大的做法有利于加强与被征服地区的联系,进而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创造条件,故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之上,未能维持长治久安,故A项错误;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始于新航路开辟,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故C项错误。
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开创蒙古帝国基业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忽必烈 D.成吉思汗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为蒙古帝国开疆拓土奠定了基础,D正确;根据题干信息“蒙古帝国”可排除A、B;忽必烈建立元朝,排除C。故选D。
4.蒙古建国后,于1219年至1260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既深且远。下列不属于西征影响的是( )
A.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 B.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C.建立横跨亚欧非的世界性帝国 D.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民族分布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三次西征将一个草原汗国发展为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性帝国,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D关于亚历山大东征的说法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5.“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新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新文明诞生”,可得出,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斗争,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希腊文明走向衰落,故B项错误;“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6.有学者指出,《马可·波罗行纪》是一部中世纪以传递香料贸易相关新闻为核心,辅以东方世界各种奇闻趣事的“新闻书”,成为当时人们获得跨地域消息的媒介。这位学者认为( )
A.威尼斯是当时世界新闻中心 B.该书起到了新闻传播媒介的作用
C.马可·波罗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D.该书直接服务于欧洲的殖民扩张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马可·波罗行纪》……成为当时人们获得跨地域消息的媒介”可知,该学者认为《马可·波罗行纪》起到了新闻传播媒介的作用,B符合题意;A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排除;C表述正确,但材料内容没有涉及;D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现在人们对希腊这一黑暗时代(指古代希腊遭受蛮族入侵)的了解要比印度遭受蛮族入侵时期的了解详尽得多,这主要归功于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宝贵遗产”是指( )
A.《神曲》 B.《荷马史诗》
C.《天方夜谭》 D.《马可·波罗行纪》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古代希腊遭受蛮族入侵时期的历史。《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故B项正确;排除ACD项。
8.公元前4世纪,一个庞大的帝国建立起来。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该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波斯帝国
【答案】B
【解析】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继位后,出兵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故B正确;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排除A;7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排除C;公元前6世纪建立波斯帝国,排除D。
9.元宪宗元年(1251年),蒙哥即位时,在波斯境内,尚有两个国家保持独立:一是立国于马三德兰地区(今伊朗北部马赞德兰省)的木刺夷国;一是建都巴格达的黑衣大食王国(报达国)。其西还有叙利亚国。此三国彼此不相声援,地位孤立。其中木刺夷人屡劫蒙古商旅。蒙哥大汗为了维护蒙古汗国的权益,扩大疆土,决定远征波斯,以图在该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材料反映了蒙古西征( )
A.灭掉花剌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 B.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C.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一带 D.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
【答案】B
【解析】材料“一是建都巴格达的黑衣大食王国(报达国)”“蒙哥大汗为了维护蒙古汗国的权益,扩大疆土,决定远征波斯”等,反映了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的第三次西征,故B项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
10.(成吉思汗的大将)哲别和速不台的侵入波斯、高加索和罗斯“不过是一次长途奔袭。他们去后,这些地方的人民可能以为是做了一场噩梦,而蒙古人留在这些城市里面下来的冒烟的瓦砾场以及堆积如山的尸体证实他们经过这里是可怖的事实。”材料说明蒙古西征
A.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B.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
C.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 D.推动欧洲城市发展
【答案】C
【解析】蒙古西征本身是对这些国家的武装入侵,大肆屠杀当地居民,给当地带来深重灾难,故AB错误,C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发展问题,故D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让商人自由经商,“为地方行旅谋安,于诸大道中置卫士”,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窝阔台通过征服高丽与西征,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原来金山一带‘深谷长坂,车不可行’……窝阔台率军西行时‘始辟其路’”。1251年蒙哥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
——摘编自孙秀君《论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对陆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材料二 “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出发亲征花刺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恩汗从不花刺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载:“马可·波罗及其他一些欧洲人,都曾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如果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
——摘编自马婷《蒙古西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采取的措施。试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文化交流的表现。
【答案】(1)措施:拓展疆域,鼓励通商;修筑道路,设立驿站;驻扎军队,派遣官吏。意义:促进了蒙古帝国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为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思考。
(2)前期以战争方式为主,注重技术交流;后期以和平方式为主,实现全方位交流。
【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一中“让商人自由经商”、“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通过征服高丽与西征,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始辟其路”,、“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帝国时期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采取了鼓励通商,拓展疆域,修筑道路,设立驿站,驻扎军队,派遣官吏等措施。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帝国时期维护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对促进帝国境内贸易发展,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影响当今“一带一路”建设等,具有积极意义。
(2)方式:根据材料二中“亲征花刺子模”、“进军撒麻耳干”、“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等信息可知,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有战争和和平两种。表现:根据材料二中“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表现主要有,前期以战争方式为主,注重技术交流;后期以和平方式为主,实现全方位交流。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学立意,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要求,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随堂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