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当堂检测题
展开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1.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过关检测题
一、选择题
1.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科学思维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概括的 ②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间接能动的反映
③前者是局限性,后者是无限性 ④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D。“眼中之竹”是对事物的直观反映,是表面的、肤浅的,“胸中之竹”是在对事物经过艺术加工的基础上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抓住了事物的基本特征,是深刻的,因此,②④正确;画竹看竹是以美学知识去欣赏、感知它,获取美的感觉,这种美的感觉就是“画意”,也就是郑板桥的“胸中之竹”,属于形象思维,故①不准确;③错误,任何认识都是对事物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反映,都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2.培根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花粉原料,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这个比喻所蕴含的科学思维道理是( )
A.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获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B.理性认识的获得需要在实践中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对其进行科学加工制作
C.感性认识是“香甜的蜜”,理性认识是“采集的花粉”
D.培根把抽象思维比作“香甜的蜜”,把形象思维比作“采集的花粉”
【解析】B。“从花园里采集原料花粉”喻指在实践中获得感性材料,“消化这些原料”喻指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酿成香甜的蜜”喻指形成理性认识需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B项符合题意,应入选。A、C、D三项观点错误,应排除。
3.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陶然于诗的绮丽如画之美,也不应忽视其璀璨的智慧之光。下列诗句与思维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①“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②“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能动性
③“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主要体现了思维的科学性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B。①:“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而不是概括性,①说法错误。②:“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能动性,②说法正确。③:“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③说法错误。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
4.随着天文历算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能够非常准确地算出日月食发生的时间、范围。这说明( )
①思维都具有一定的间接性 ②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③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④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①:间接性强调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能直接感知,而思维却可以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测算日月食的时间、范围,并不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①不选。②③:对日月食的准确测算,体现了预见性和客观性。②③正确。④:对日月食的准确测算,体现了预见性和客观性。没有强调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④不选。故本题选C。
5.马克思深入分析晚清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愤怒声讨英国等殖民主义者对中国进行的罪恶的鸦片贸易,深刻揭露西方列强在中国犯下的血腥暴行,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人民革命,深信这个伟大而古老的国家必将获得解放。这主要体现了思维具有的特征是( )
A.客观性 B.实践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
【解析】C。A:思维属于主观,排除A;D:材料没有体现思维的概括性,D不选。B:实践性不是思维的特征。B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对中国革命前途的科学预见,说明思维具有间接性。C正确。故本题选C。
6.为落实联合国发起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联合国首个全球人道主义应急枢纽于2020年4月30日在华启动。该应急枢纽由联合国委派世界粮食计划署负责运营,致力于为包括联合国系统、各国政府及其他人道主义合作伙伴在内的国际社会提供全球抗疫应急响应。这表明( )
A.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脑的机能
B.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C.理性认识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D.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
【解析】D。AB:两项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没有涉及,AB不符合题意。C: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而不是理性思维,C说法错误。D:根据当前抗疫形势的需要启动此计划,体现了思维在实践中产生,“该应急枢纽致力于……提供全球应急响应”体现了思维反作用于实践,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7.现在人们生病的时候都会去医院看病,大部分看的是西医,西医的诊断一般都是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一些检查来确定患了哪些疾病;也有少部分人会去看中医,中医有四诊,医生一般都是通过这四种诊断方法来判断患者出现了什么问题。这表明思维具有( )
①间接性 ②概括性 ③预见性 ④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B。①④: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通过症状来判断病情,这就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而通过症状进行病情的诊断,也是意识发挥能动性的体现,①④正确。②:材料未能体现思维的概括性,②不符合题意。③:材料未体现思维的预见性,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8.由于天文学家事前做出了准确预报,使得众多的天文爱好者有幸目睹日环食这一壮丽天文奇景。这一事实表明( )
A.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脱离物质而存在
B.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符合人们的意志
C.人们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把握规律
D.思维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能够对客观事物做出超前反映
【解析】D。A: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可脱离物质而存在,A错误。B: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但不能使规律符合人们的意志,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B错误。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认识和把握规律,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D:天文学家对日环食的准确预报,是对客观事物做出超前反映的具体表现,这说明科学思维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对客观事物做出超前反映,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天文部门预测,2019年有5次日食。据此回答7、8小题。
9.2019年12月26的日环食,亚洲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西北部、东非部分地区和东欧将看到这一戏剧性的场面。这说明( )
A.思维都具有一定间接性 B.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C.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解析】A:思维不都具有间接性。A错误。B:亚洲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西北部、东非部分地区和东欧“将看到”日环食,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B正确。C: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C不符合题意。D: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思维结果的可检验性。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0.针对此次日环食天象,许多地方做起了“日环食”文章,特别是有些最佳观测点,当地居民开始谋划如何用“日环食”来带动自己地方的其他产业。这说明( )
A.科学思维能克服感性认识的局限,更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
B.科学思维能具体反映客观事物的特点
C.对“日环食”的预测属于典型的形象思维
D.正确的思维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解析】A:科学思维能够克服感性认识的局限,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不是更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A错误。B:“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是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因此不是具体反映客观事物的特点。B错误。C:对日环食预测体现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C错误。D:材料反映了2019年日环食对某些地区的旅游业的影响,说明正确的思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D正确。故本题选D。
11.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鸟,它们在大小、形态、生活习性、叫声、颜色、会飞不会飞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我们总能找出鸟的共同本质特征。于是,我们给鸟下了这样一个定义:鸟是有羽毛、会下蛋的动物。这主要表明( )
A.思维是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B.人们可以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思维具有间接性 D.思维具有概括性
【解析】D。D:材料中关于鸟的概念是概括分析、把握本质的体现,这表明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的特征,D符合题意。A:并不是所有的思维是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BC:思维具有间接性是指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通过事物的观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B错误,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2.我们平时看到的树,总是有高或矮、直或曲、粗或细、阔叶或针叶、乔木或灌木、落叶或常青等个性特征。“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质茎干植物。这反映出思维具有________特征( )
A.间接性 B.能动性 C.概括性 D.主观性
【解析】C。C:“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思维具有概括性,C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BD排除。故本题选C。
13.中国改革开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这说明( )
①实践是由思维派生的 ②思维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③思维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④思维要和实践相结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B。③④: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同时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了认识对象,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材料中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同时又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③④符合题意。①:思维是由实践派生的,而不是实践是由思维派生的,①错误。②:思维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但不能决定实践,②错误。故本题选B。
14.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A.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D.经过理性认识达到思维
【解析】C。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离不开现象,认识事物必须从认识现象开始。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只有通过实践,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并对之加工制作,才能上升为关于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这也体现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故C正确。AB:感性认识是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肤浅的,要通过实践,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并对之加工制作,上升为关于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故AB不选。D:未体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故D不选。故本题选C。
15.有人认为,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获得科学思维,尽量避免任何错误。下列属于思维特点的有( )
①间接性 ②能动性 ③准确性 ④概括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③:准确性不属于思维的特点,③排除。①②④:思维特点包括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①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两个分别以30万千米/秒和5万千米/秒的速度运动的物体在速度上的差别,人们凭感官是不能直接感知的,然而科学工作者却能够理解,若以5万千米/秒的速度飞向某一遥远星球的星际飞船,它的速度比光速慢了多少。据此回答14、15小题。
16.科学工作者对光速的理解说明了思维的( )
A.间接性 B.直接性 C.概括性 D.抽象性
【解析】A:科学工作者是通过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获得的感性材料来理解的,A符合题意。B:直接性不是思维的特征,B不符合题意。D:材料没有体现思维的抽象性,D与题意无关。C:思维概括性是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7.下列对思维的间接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它可以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它具有克服感性认识局限性的一面
C.它只会导致人们认识的失真
D.它既有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又有导致认识失真的弱点
【解析】A: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不能直接感知。A错误。B:思维的间接性具有克服感性认识局限性的一面,说法太绝对,B排除。C:思维的间接性可能因为感性材料的虚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的失误导致认识失真。C项表述错误。D:思维的间接性既有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又有导致认识失真的弱点,D正确。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18. 周雯的妈妈是水泥厂的化验员。一天,周雯来到化验室做作业,做完后想出去玩。“等等,妈妈还要考你一个题目,”她接着说,“你看这6只做化验用的玻璃杯,前面3只盛满了水,后面3只是空的,你能只移动1只玻璃杯,就使盛满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间隔起来吗?”爱动脑筋的周雯,是学校里有名的“小机灵”,她只想了一会儿就做到了。
(1)“小机灵”很快解决问题,这体现了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2)请你想想,“小机灵”是怎样做到的?材料是如何体现思维的特征的?
【答案】
(1)“小机灵”很快解决问题,这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能动性。
(2)做法:将第二个杯子中的水倒入第五个空杯中,并放回原处。
特征:①思维具有间接性。周雯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透过事物现象把握其本质和规律,体现这一点。
②思维具有概括性。周雯没有从表面上去思考,而是抓住了题目的本质要求,保证“盛满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间隔起来”。
③思维具有能动性。周雯积极开动脑筋,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时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思维形态及其特性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思维形态及其特性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米的速度侵蚀着当地人的庄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后练习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