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01认识图形(二)-教案06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6840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01认识图形(二)-教案06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6840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一年级下册1. 认识图形(二)精品教案
展开图形的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例1
【教材分析】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例1给出了一幅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境图,装饰的彩花和彩旗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男女学生间隔围成圆圈跳舞,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排列的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有关找规律的内容,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在原有基础上探寻一些新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事物(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难点:体会一组图形的排列规律,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色笔、涂色卡。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发一串口令,你们用动作来完成。
师:拍手,拍肩,拍手,拍肩,拍手,拍肩……你们猜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
师:哇!你们真聪明,猜得很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
师:同学们真细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照一定方式来排列的事物,我们把这种排列方式叫做规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一年级二班的小朋友准备开联欢会,瞧,他们把会场布置的多漂亮,请看大屏幕,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小朋友们围成圈正在跳舞,会场上方挂着漂亮的小彩旗、灯笼、彩花。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小彩旗、彩花、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顺序,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吗?
师:他们的摆放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都是有规律的。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图形中的排列规律。(板书课题:图形的规律)
(2)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重复出现)
(3)课件出示彩花图、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生1:彩花是按红花、紫花、红花、紫花……这样的顺序排列的。
生2:灯笼是按红、蓝、蓝、红、蓝、蓝……这样的顺序排列的。
生3:小朋友是按男孩、女孩、男孩、女孩……这样的顺序排列的。
【巩固练习】
1.圈一圈
屏幕出示,让同学们上台圈一圈。
2.猜猜下一个是谁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师:我们除了按照事物的颜色、形状来找规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图画、动作、声音的规律,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孩子一定会发现这些奇妙的规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很多美的事物,只要我们努力去创造,就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板书设计】
图形的规律
小彩旗——红、黄、红、黄……
灯笼——红、蓝、蓝、红、蓝、蓝……
彩花——红、紫、红、紫……
小朋友——男、女、男、女……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 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 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拓展提升,感知体展是面,欣赏图形,感知图美,总结回顾,提高认识,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感受新知,观察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 认识图形(二)优秀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 认识图形(二)优秀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基本练习,思维拓展,单元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一年级下册1. 认识图形(二)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下册1. 认识图形(二)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激趣引入,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运用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