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后测评
展开第二节 人口迁移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完成1~2题。
1.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
A.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B.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
C.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D.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
2.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
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C.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D.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
解析 第1题,虽然县镇、农村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故A、B选项错误;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排除C选项;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优于农村,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导致农民工回流,D选项正确。第2题,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所以农民工回流可能导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农民工回流与对劳动力需求大的产业外迁等有很大关系,所以A、D错误;农民工回流不会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所以B错误;城市人口减少,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得以缓解和改善,C正确。
答案 1.D 2.C
下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分析回答3~4题。
3.“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北工业区的吸引 ②美国的南北战争 ③环境因素
④新兴产业的吸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3题,美国国内人口迁移方向在“二战”前后有较大的改变,“二战”前由于东北工业区经济较好,有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吸引大量南部移民进入,“二战”后由于西部、南部新兴工业的出现和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的恶化,导致人口开始向西部、南部迁移。第4题,20世纪50~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数量少、规模小,且多为有组织的迁移;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出现了大量自发性的民工流动现象,多为农村流向城市,主要是为了就业和经商。
答案 3.C 4.B
二、非选择题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对比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特点以及与各市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知共同特点主要是临近三市的省份;人口大省外来人口比例高,中东部省份比例高。第(2)题,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主要与到城市的距离、文化习俗适应、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关。第(3)题,此问为开放性问题,限制与否都可以,只要回答的理由能够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即可。
答案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高中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动人口子女现状容易导致流入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练习题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