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下册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展开1.有感情地演唱《沂蒙山小调》这首歌。
2.初步了解音乐知识“鱼咬尾”及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模仿和自主探究的过程,运用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简谱、和理解歌词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表现等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音乐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民歌的艺术美;体验、表现作品中热爱家乡的感情;了解并尊重民歌。
2.通过多种形式的听(教师的清唱、视频演唱),感受、体验、探究、表现《沂蒙山小调》的情绪和风格。
2学情分析
1.部分学生对识谱不但不感兴趣,甚至排斥,需要通过教师的领唱,学生的学唱,使这一部分学生能融入进来,产生学习兴趣。
2.学生在节拍、节奏、音准、旋律、唱歌、创编等方面知识层次不同。需要教师进行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差异编排活动小组,互相取长补短。
3重点难点
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歌曲的风格特点。
3.歌曲的情绪。
难点:
1.一字一音。
2.一字多音及气息的运用。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回忆什么叫民歌?
2.民歌的体裁共分哪几类?
3.什么叫小调?
二、运用方言说出山东省的特产,请学生说出这首民歌产生的地点。
活动2【讲授】
学生看歌谱、自由阅读歌词:
一、教师介绍:
歌曲的调号、拍号、速度、表情术语、演唱形式、词曲作者以及这首民歌的不同版本。
学生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1.歌词中有哪些衬词?
那个,哎。
2.歌词中有哪些儿化音?
草低儿;谷子儿。
3.歌曲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演唱有什么特点?
一字多音;拖腔212;161;656;535。
活动3【活动】
课件展示:
一、由学生朗读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歌曲分析。
二、播放视频《沂蒙山小调》(韦有琴女独版),学生边听边打拍的同时要探讨四个方面的问题。
1.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
2.山东民歌有什么风格特点?
3.用怎样的情绪演唱?
4.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
学唱歌曲:
一、学唱歌谱:
1.教师领唱歌谱。
2.变换拍子的应用。
3. 休止符、结尾延长音的解决。
二、学唱歌词:
讲解气息的运用:
缓呼缓吸的方法。找好歌曲的换气口。
1.学生听教师清唱《沂蒙山小调》。
2.指导学生填歌词。
3.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的重点和难点。
4.教师指导全班演唱(电子琴)伴奏。
三、播放视频《沂蒙山小调》。(于文华、朱之文)演唱。
1.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
2.用怎样的情绪演唱?
3.他们的演唱风格特点?
4.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
5.和韦有琴的演唱有哪些不同?
6.你认为怎样演唱这首歌曲更符合它的背景和特点;你能用什么形式表达对沂蒙山的喜爱之情……
活动4【练习】
分组创编、讨论、探究、展示。
根据《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即兴填词。
提示:
长白山风光;
吉林风光;
家乡风光;
校园风光。
活动5【测试】
我是小歌手:
让学生通过齐唱、独唱、重唱、对唱四种演唱形式,自由选择其中一种演唱形式,演唱
《沂蒙山小调》。
初中人音版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音版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欣赏,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音乐☆青春舞曲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音乐☆青春舞曲教案及反思,共2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音版七年级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