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学案
展开4.4免疫学应用
学 案
学习目标
- 说明免疫学在疫苗、器官移植、免疫诊断、免疫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 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接种流感疫苗及其他疫苗
一、疫苗
- 疫苗的概念:通常是用 或 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 疫苗的发展
(1)世界上最早用免疫的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国家是
(2)最在研制疫苗的是
(3)2006年,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 获得美国的批准
(4)2018年5月,我国首个人和动物的 获得新兽药证书,用于 ,这是新型的基因工程疫苗。
3.疫苗的作用机理:是人们根据免疫反应的规律来设计的,当给机体输入外源抗原时,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具有 。除此之外,免疫系统还具有 ,免疫力能维持较长的时间。
二、器官移植
1.器官移植的概念:医学上把 置换 的器官,以重建其
功能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
2.意义: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治疗多种重要疾病的
3.免疫排斥的解决措施:
(1)选用与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以上的供体器官
(2)使用 ,抑制受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
或 状态
4.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 、 和
课堂检测
1.疫苗通常用灭活和减毒的病原体制成,接种后机体可产生免疫反应,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疫苗可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抵抗各种疾病
B.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一直起防御作用
C.灭活和减毒的病原体保留了其抗原特性,但不会致病
D.接种疫苗后同种病原体再次侵染时,浆细胞只来自记忆细胞的分化
2.下列有关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疫苗具有广谱预防的功能,例如接种牛痘疫苗能预防天花病毒
B.疫苗通常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C.疫苗可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人体,可以用来预防疾病
D.疫苗一般是一类接种后能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抵抗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品
3.百白破疫苗的接种在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多次接种的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记忆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D.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的传染病,分别由不同的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发病率。下列关于接种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引发特异性免疫而不发生非特异性免疫
B.辅助性T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
C.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
D.体内出现一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的抗体
5.如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清理伤口不包扎,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厌氧菌等感染的机会
B.狂犬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注射狂犬疫苗,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C.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起到增强作用
D.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
6.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配型相合
B.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可能导致患者感染疾病
D.对受体来说,器官移植过程中来自供体的组织或器官相当于抗体
7.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但异体器官移植手术最大的障碍就是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关于免疫排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体液免疫作用的结果
B.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C.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为组织相容性抗原
D.对先天性免疫丧失者进行器官移植,不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8.免疫接种包括两种方法:①注射抗体,②注射抗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治愈者的血清进行的治疗属于方法②
B.方法①在接种对象体内引起B细胞的增殖、分化
C.方法②是通过使人体患病然后获得免疫力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预防一些传染病
9.下列关于免疫学应用方面的一些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传染病,从而达到不再患传染病的目的
B.国家给每一个新生儿按计划注射某种疫苗,使其获得免疫力,叫人工自动免疫
C.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等措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叫免疫治疗
D.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器官供者与受者的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10.下列有关免疫失调和免疫学应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IV 主要攻击人体的 T 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B.注射过宫颈癌疫苗的女性,仍需定期做宫颈癌筛查
C.器官移植后病人应服用免疫抑制剂防止术后感染
D.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将自身物质当做异物攻击
11.下列关于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天花疫苗使机体获得抵抗天花病毒感染的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B.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用于疾病的临床检测
C.用有关抗体检测肿瘤标志物和给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分别属于免疫检测和免疫治疗
D.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B细胞和T细胞
12.接种疫苗,是现代医学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疫苗接种的过程中,部分婴幼儿在疫苗注射后会开始啼哭,这是因为注射疫苗后会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到__________人会产生痛觉;而部分婴幼儿在注射疫苗之前就开始啼哭,这属于__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2018年7月,长生生物公司“狂犬病疫苗造假”事件,成为笼罩在每一个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云。为探究某批次狂犬病疫苗效价(效价通俗地说就是测定该疫苗注入体内后产生抗体的多少),利用疫苗溶剂、合格疫苗和相应设备仪器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a.实验思路:
①实验分组:将30只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成年小鼠随机均等分成甲、乙、丙三组。
②实验处理:甲组注射适量的合格疫苗,__________。
③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抽取各组小鼠等量的血液测定特异性抗体的数量。
④强化实验:__________,对三组小鼠再次分别注射相应的疫苗或溶剂。
⑤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b.实验结果如图:
c.实验分析:
①与正常疫苗相比较,该批次疫苗注射产生的抗体含量较低,所以该批次疫苗效价较差。
②连续注射疫苗后抗体数量增多明显,其原理是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发现个别小鼠出现了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接种的疫苗是特定的抗原,能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不能激发人体抵抗各种疾病,A错误;接种疫苗后,机体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存在一段时间,记忆细胞存在的时间长至几年甚至终生,B错误;病原体灭活或减毒后仍有抗原特性,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但是不会导致机体患病,C正确;二次免疫时,浆细胞来自记忆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D错误。
2.答案:A
解析:疫苗属于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不具有广谱预防的功能,A错误;疫苗通常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正确;疫苗可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人体,可以用来预防疾病,C正确;疫苗一般是一类接种后能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抵抗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品,可用于预防疾病,D正确。
3.答案:D
解析: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抗体,也会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且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抗原,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接种百白破疫苗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几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机制,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答案:B
解析:疫苗是灭活的抗原,既能引发特异性免疫,也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辅助性T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B正确;抗体不能清除细胞内的抗原,C错误;体内能够出现三种分别抑制三类病菌的抗体,D错误。
5.答案:D
解析:狗咬伤后清理伤口,不包扎,能减少人被狂犬病毒感染的机会,同时抑制厌氧菌繁殖,A正确;注射狂犬疫苗,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够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正确;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相对于二次免疫,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正确;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能够杀死体液中的病毒,而对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毒不起作用,D错误。
6.答案:D
解析: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配型相合,减少免疫排斥反应,A正确;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正确;免疫抑制剂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其应用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可能导致患者感染疾病,C正确;对受体来说,供体的组织或器官相当于抗原,D错误。
7.答案:A
解析: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作用的结果,A错误;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正确;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外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C正确;对先天性免疫丧失者进行器官移植,不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
8.答案:D
解析:治愈者的血清中含有大量抗体,用其血清进行治疗属于①注射抗体;②注射抗原能刺激人体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方法②是通过注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但一般不会使人体患病;医学上一般采用②注射抗原来预防一些传染病。
9.答案:A
解析: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免疫治疗:人在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激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D
解析:接种天花疫苗使机体获得抵抗天花病毒感染的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用于疾病的临床检测,B正确;用有关抗体检测肿瘤标志物利用了抗原和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属于免疫检测,给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属于免疫治疗,C正确;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强免疫力,D错误。
12.答案:(1)大脑皮层;条件
(2)a.实验思路:②乙组注射等量的该批次疫苗,丙组注射等量的疫苗溶剂;④在注射后的第3天、第7天
c.实验分析:②二次免疫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③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解析:(1)人体感觉到痛,产生痛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婴幼儿在注射疫苗之前就开始啼哭说明是大脑经过分析产生的结果,属于条件反射。
(2)a.根据实验目的和给出的部分实验步骤,按照实验设计原则的要求,实验思路:①实验分组:将30只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成年小鼠随机均等分成甲、乙、丙三组。②实验处理:甲组注射适量的合格疫苗,乙组注射等量的该批次疫苗,丙组注射等量的疫苗溶剂。④强化实验:根据记忆细胞的特点,在注射后的第3天、第7天,对甲、乙、丙组小鼠再次分别注射合格疫苗、该批次疫苗、疫苗溶剂。c.实验分析:②连续注射疫苗后抗体数量增多明显,其原理是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③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学案及答案,共7页。
选择性必修1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1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思考讨论,自主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学案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