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5.自相矛盾 PPT课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62437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5.自相矛盾 PPT课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624372/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5.自相矛盾 PPT课件+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62437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5.自相矛盾 PPT课件+教案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624372/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5.自相矛盾 PPT课件+教案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624372/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5.自相矛盾 PPT课件+教案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624372/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5.自相矛盾 PPT课件+教案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624372/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5.自相矛盾 PPT课件+教案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624372/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5.自相矛盾 PPT课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624372/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5.自相矛盾 PPT课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624372/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5.自相矛盾 PPT课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62437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说起寓言故事,同学们并不陌生,它往往通过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后人所耻笑。
韩非(约公元前280- -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著有《韩非子》一书,提出“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
今天我们学习的《自相矛盾》就选自《韩非子·难一》。
矛的前面尖尖的,是用于攻击敌人的一种兵器。
盾是圆形的,或者方形的,是用于防御敌人的一种兵器。
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
世上再没有比隐忍更好的盾牌了。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请同学们回顾以前学过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猜测意思。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结合“陷”的注释,可以知道“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是说楚人在夸耀自己的盾,从而推断出“誉”是“称赞”的意思。
句意: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句意: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它不能刺破的西。”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联系上文中楚人和围观者的对话,可以猜测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大意是楚人答不上来,进而可以猜测出“弗”的意思是“不”。
句意: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不能回答。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结合前文可知“不可同世而立”的东西是盾和矛,再根据常识判断出“不可陷之盾”和“无不陷之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种事物,进而明白“立”在这里的意思是“存在”。
句意:不能被刺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课文一共五句话,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
可以分成两部分,前面四句话是讲述这个故事,最后一句话是揭示一个道理。
请同学们回顾之前学过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展开想象,想象楚人在闹市叫卖的场景,也可以根据插图想象楚人和围观者说话时的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还可以想象楚人受质问“弗能应”后的表现和围观者的表现,把故事内容讲得更丰富。
结合楚人和围观者的对话,思考:“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楚人发现自己前后说法之间是有冲突的,所以面对围观者的质问无法应对。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 自相矛盾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 自相矛盾课文内容课件ppt,文件包含15自相矛盾课件pptx、15自相矛盾教案doc、15自相矛盾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5 自相矛盾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5 自相矛盾集体备课课件ppt,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其人弗能应也,吾盾之坚,初读感知,自相矛盾,识字卖矛,指导朗读,整体感知,品读释疑,复习引入,学法导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15 自相矛盾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15 自相矛盾示范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生字词,指导写字,独体字,部首“目”,部首“言”,部首“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