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通州区梨园中学(初中部)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通州区梨园中学(初中部)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40分)
1.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基本单位是
A. 千克B. 秒C. 牛顿D. 千米
2. 下列各物体的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手表上指针的走动B. 正在平直跑道上起跑的飞机
C. 正沿直线射向球门的足球D. 自动扶梯从二楼上三楼
3.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行船B. 远树C. 河岸D. 山峰
4. 某位九年级男生对与自己身体相关的物理量进行了下列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正常体温为 50∘CB. 自身质量约为 50 kg
C. 手指甲宽度约为 1 mmD. 跑步的速度约为 50 m/s
5.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手在屏幕上形成的手影
B.
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
地上的树影
D.
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6.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增大摩擦的是
A.
轮胎上刻有花纹
B.
在轴承中加滚珠
C.
在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
D.
旅行箱下装有小轮
7.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 0.45米=0.45米×100=45厘米
B. 350厘米=350厘米÷100米=3.5米
C. 0.45米=0.45米×100厘米=45厘米
D. 350厘米=350×1100米=3.5米
8. 对下列图片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力敲打鼓面,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C.
用 B 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D.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 以下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物质不同,密度一定不同
B. 金属件在打磨过程中,质量和密度均变小
C. 氢气球在升空胀大时,里面氢气的密度变小
D. 温度计中的水银从室温放入开水中,密度不变
10. 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1min后两人相距12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B.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C. 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 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24分)
11. 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 8 min 才能到达地球,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km。
12. 如图所示,分别在 A 、 B 处用同样大的力推门,在 点推门效果更明显,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有关。
13.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 ,折光能力 ,或者是眼球在前后方向上 ,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视网膜上得到的是一个 。近视眼要用由 制成的近视眼镜来做矫正。
14. 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因为在“光在纤维中的传输用于光学通信”的成就而获得 200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在玻璃纤维中的传输情况是光线每次由内层玻璃芯射向内外层的分界面时,均要发生反射,而不发生折射,从而使光在不断地反射中沿内层玻璃芯向远处传播,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回答:当增大入射光线 AB 的入射角时,CD 光线的入射角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D 点将要向 侧移动(选填“左”或“右”)。
15. 车正常行驶速度是 54 km/h,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是 5 m/s,汽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 倍。若它们都运动相同距离时,汽车需 1.5 h,则自行车就需 h。
三、解答题(共2小题;共26分)
16. 小红的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2.5 km,她骑车上学所花的时间为 15 min,求她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17. 有一节运油车内装了 30 m3 的石油,从车中取出 30 mL 的石油,称得质量为 24.6 g。问:
(1)这种石油的密度是多少?
(2)这节油车所装的石油质量是多少?
四、实验题(共7小题;共46分)
18. 根据下图情况填写实验结果:
(1)木块的长度是 cm。
(2)温度计的读数是 ∘C
(3)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N
19. 某同学身高 1.70 m,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 1 m 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 0.5 m,则镜中像与他相距 m,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 视力检查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间隔 5 米。小明准备借助一块平面镜检查视力。如图所示,则他应坐在镜前 米处。图中小明正在用手示意他所看到的“E”字朝向,其示意方向应与视力表中“E”字的实际朝向 (填“相同”或“相反”)。
21. 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取等体积的两种物质,则 (选填“甲”或“乙”)的质量大,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是 ,甲的密度为 kg/m3。
22. 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 V总。
B.计算石块的密度。
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 V水。
D.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m。
(1)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2)测量石块质量时,右盘有 10 g 、 5 g 的砝码各 1 个,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天平恰好平衡,石块的质量为 g。
(3)先在量筒中倒入 20 mL 的水,然后将小矿石浸没在水中,此时水面如图丙所示眼睛应该在 (A/B/C)位置再次读取水的体积,根据观测结果可知该小矿石的体积为 cm3,密度为 g/cm3。
(4)若考虑石块吸水,所测得的密度 (偏大 / 偏小),原因: 。
23. 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如下:
(1)把纸板 ENF 地立在平面镜上。
(2)一束光贴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O 点,用量角器测出 和 的大小。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把纸板 NOF 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在纸板 NOF 上是否能看见反射光线,这一步操作的目的是 。
24. 小明同学想利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探究凸透镜完整的成像规律。
(1)现有三个凸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为 50 cm 、 25 cm 、 15 cm,应选择焦距为 cm 的凸透镜进行实验研究。
(2)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将光具座放到水平桌面上,调整凸透镜的中心、蜡烛火焰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应保持在 ;然后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只左右移动光屏,始终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可能是 。
(3)把凸透镜固定在 50 cm 刻度处,让蜡烛位于 15 cm 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此成像原理可应用于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成像。
(4)第(3)小问成像后,如果让蜡烛向左运动到某一位置,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才可以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五、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共10分)
25.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是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如下的探究.
(1)提出的问题: .
猜想与假设: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纤维各一块,足量的水.
(2)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 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 ,将现象记入下表.
布料种类涤纶麻棉杯中所剩水量最多较少最少布块所含水量最少较多最多
(3)结论: ;
(4)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 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千克是质量的单位;故A错误;
秒是时间的单位,故B错误;
牛顿是力的单位;故C正确;
千米是的长度单位;故D错误.
2. D
【解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3. A
【解析】A.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行船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符合题意;
B.研究对象不能选择自己为参照物,所以不能选择远树为参照物,不符合题意;
CD.远处的树与河岸、山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4. B
5. B
【解析】“手在屏幕上形成的手影”“地上的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6. A
【解析】轮胎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A 选项符合题意。轴承中装有滚珠,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是减小摩擦的一种方法,B选项不符合题意。在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力的,C 选项不符合题意。旅行箱下装有小轮是通过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的方法来减小摩擦的,D选项不符合题意。
7. D
8. C
【解析】用力敲打鼓面,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是通过无线电实现的,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用 B 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就是声音传递信息,故C正确;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9. C
10. A
【解析】【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这个物体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
【解析】解:A、以小明为参照物,1min=60s后两人距离120m,所以小红的速度是v=st=120m60s=2m/s。故A正确;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1min=60s行走120m2=60m,所以其速度是1m/s。故B错误;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红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应用。需要清楚的是,参照物不同,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第二部分
11. 1.44×108(1.4×108)
12. A;作用点
【解析】分别在 A 、 B 处用同样大的力推门,力的作用点不同,根据生活经验,在 A 点推门效果更明显,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13. 太厚;太强;太长;光斑;凹透镜
14. 增大;右
【解析】当增大入射光线 AB 的入射角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增大,所以 C 点右移,BC 光线在上表面的入射角增大,同样会使光线 CD 的反射角增大,D 点右移,使 CD 光线在下表面的入射角增大。
15. 3;4.5
【解析】由题知,v汽=54 km/h,v自=5 m/s=5×3.6 km/h=18 km/h,
汽车速度与自行车速度之比:
v汽v自=54 km/h18 km/h=3;
即汽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 3 倍。
已知它们都运动相同距离,则有
s=v汽×t汽=v自×t自
可得:
t自=v汽v自×t汽=3×t汽=3×1.5 h=4.5 h。
第三部分
16. 10 千米每小时。
【解析】小红的骑车上学所花的时间 t=15 min=0.25 h,
则她骑自行车的速度:
v=st=2.5 km0.25 km/h=10 km/h。
17. (1) 石油的密度为 0.82×103 kg/m3
【解析】石油样品的体积:
V=30 mL=30 cm3,
石油的密度:
ρ=mV=24.6 g30 cm3=0.82 g/cm3=0.82×103 kg/m3;
(2) 这节运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是 24.6 吨
【解析】这节运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
mʹ=ρVʹ=0.82×103 kg/m3×30 m3=24600 kg=24.6 t。
第四部分
18. (1) 2.25 ( 2.24∼2.28 均可)
【解析】刻度尺读数注意估读一位,木块起点对应 4.00 cm,终点对应 6.25 cm,所以长度为 6.25 cm−4.00 cm=2.25 cm;
(2) 28
【解析】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C,液柱上表面在 20∘C 上面 8 个格,所以读成 28∘C;
(3) 4.6
【解析】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0.2 N,指针指在 4 N 下面 3 个格处,所以读成 4.6 N。
19. 2;3;不变
【解析】平面镜成像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且物距与像距相等,已知物与平面镜距 1 m,故像与物距离 2×1 m=2 m;若他远离平面像 0.5 m,则物距 u=1.5 m,故物与像距离为 2×1.5 m=3 m;像的大小始终物的大小相等,故像的大小不变。
20. 2.4;相反
【解析】由图可知:视力表离镜 2.6 m,视力表的像离镜也是 2.6 m,视力检查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间隔 5 m,所以人离镜子应该是 5 m−2.6 m=2.4 m。因为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所以所看到的“E”字朝向,应与视力表中“E”字的实际朝向相反。
21. 甲;1:2;5×103
【解析】由甲乙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知:ρ=mV,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故甲的密度较大,密度比为 2:1。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为密度的反比,故体积比为 1:2,甲的密度为:ρ=mV=5 g/cm3=5×103 kg/m3。
22. (1) DCAB
【解析】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D.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m。
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 V水。
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 V总。
B.计算石块的密度。
即实验步骤的顺序应调整为:DCAB;
(2) 16.4
【解析】由图可知,砝码质量为 15 g,游码示数为 1.4 g,故石块的质量为 m=15 g+1.4 g=16.4 g;
(3) B;10;1.64
【解析】观察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应该视线与凹液底部相齐平,正确的位置为 B;
由图可知,水与石块的总体积为 30 mL 即 30 cm3,故石块体积 V=30 cm3−20 cm3=10 cm3;
故石块的密度:ρ=mV=16.4 g10 cm3=1.64 g/cm3;
(4) 偏大;测得石块体积偏小
【解析】在此实验中,质量的测量结果是准确的,但因为石头吸水,导致测量出石头的体积会偏小,根据 ρ=mV 可知,密度会偏大。
23. (1) 竖直
【解析】因平面镜放在水平面上,故要把纸板 ENF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 ON 垂直于镜面,即为法线。
(2) 入射角;反射角
【解析】一束光贴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O 点,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3) 验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为验证验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把纸板 NOF 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在纸板 NOF 上是否能看见反射光线。
24. (1) 15
【解析】当物距等于 2f 时,像距等于 2f,此时像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小,为 4f,4×50 cm=200 cm>100 cm,不能使用焦距为 50 cm 的凸透镜;4×25 cm=100 cm,只能探究等大的情况,不能探究其他成实像的情况,不能使用焦距为 25 cm 的凸透镜;4×15 cm=60 cm,所以可用此凸透镜进行探究;
(2) 同一高度处;蜡烛在焦点处或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解析】在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的中心,蜡烛火焰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应保持在同一高度处,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物距等于或小于焦距时不能成实像,在光屏上得不到像。
(3) 缩小;照相机
【解析】使蜡烛位于 15 cm 刻度线外,此时 u=35 cm,物距大于 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4) 左
【解析】当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此时物距增大,要想在光屏上再一次成清晰的像,需要将像距减小,即将光屏向左移动。
第五部分
25. (1) 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吗?
【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不同的抹布擦桌面的效果,所以可提出与抹布有关的问题: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吗?
(2) 等量;杯中所剩水量;
【解析】只有三杯水等量时,才能通过杯内水的剩余量来探究抹布的吸水能力;
(3) 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系;
【解析】分析记录的数据表格可以观察到: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系;
(4) 棉.
【解析】因为棉质抹布的吸水能力最强,炎热的夏天,人体出汗较多,可采用棉质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以利于吸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通州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17-2018学年北京市通州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实验选择题,实验解答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通州区北关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题,科普阅读题,简答题,计算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