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海淀区北京实验学校(初中部)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6114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北京海淀区北京实验学校(初中部)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6114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北京海淀区北京实验学校(初中部)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6114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北京海淀区北京实验学校(初中部)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
1. 3 月 12 日植树节这一天,学校组织九年级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根据图片信息,对图中这棵小树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A. 0.5 mB. 1 mC. 2 mD. 4 m
2.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来赞誉我国科技工作者。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霜的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液化B. 汽化C. 凝华D. 升华
3. 下面列举的四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B.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
景物在镜中成像
D.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4. 在一些城市的公路旁,常见到一种监测噪声的设备.当有汽车行驶过来时,设备上显示的数字会发生变化,这个数字的单位应该是
A. Hz B. dB C. km/h D. km
5.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B. 要减小测量误差,可以通过提高测量工具精密度,完善实验方法来实现
C. 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D. 选择精密度高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
6. 生活中有“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现象。根据声音可以判定是谁在说话,这是利用了声音的
A. 传播速度B. 响度C. 音调D. 音色
7. 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 25 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A. 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 25 cm
B. 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 25 cm
C. 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 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8. 如图所示,表示晶体物质凝固过程的图象是
A. B.
C. D.
9. 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A. B.
C. D.
10.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 20 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放在距该透镜焦点 10 厘米处,所成的一定是
A. 倒立的像B. 正立的像C. 放大的像D. 缩小的像
11. 对于远视眼患者而言,近处物体成像的位置和应采取的矫正方式是
A. 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
B. 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
C. 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
D. 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
12. 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 5 s,前 2 s 内通过 16 m 的路程,后 3 s 通过了 30 m 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 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A. 8 m/sB. 10 m/sC. 9 m/sD. 9.2 m/s
13. 下列关于几种光学仪器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凸透镜成正立缩小的实像D. 放大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14.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15. 以下是一则新闻消息:“今天零时,发改委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 125 元和 120 元,测算到零售价格 90 号汽油和 0 号柴油每升分别降低 0.09 元和 0.10 元。⋯⋯”据此估测 90 号汽油的密度为(不考虑 90 号汽油生产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A. 0.80×103 kg/m3B. 0.75×103 kg/m3
C. 0.72×103 kg/m3D. 0.70×103 kg/m3
二、双项选择题(共4小题;共16分)
16. 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一定越大
C. 物体的速度与通过路程成正比
D. 物体的速度与所用时间成反比
17. 下表中是几种物质的密度(单位 g/cm3),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铜冰硫酸水银海水蜡空气氧气×10−31.43×10−3
A. 密度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种物质
B. 纯水的密度和海水的密度相等
C. 液体的密度一定比固体的密度小
D. 液体的密度一定比气体的密度大
18. 如图所示的四种常见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A.
屋檐上的冰棱消融
B.
铁丝网上出现霜
C.
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
D.
草叶上出现露珠
19. 在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
人体热谱图
B.
倒车雷达
C.
验钞机
D.
医用杀菌灯
三、填空题(共7小题;共32分)
20. 光年是 单位。
21. 小芳站在穿衣镜前 1 m 处,远离平面镜 0.5 m,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 小芳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小芳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关闭门窗,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 降低噪声的。
23. 物理学中,把 叫做物质的密度,它表示这种物质单位体积的 。
24.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 的;以树木为参照物,青山是 的。(以上两空均填“运动”或“静止”)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 而言的。
25. 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因为在“光在纤维中的传输用于光学通信”的成就而获得 200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在玻璃纤维中的传输情况是光线每次由内层玻璃芯射向内外层的分界面时,均要发生反射,而不发生折射,从而使光在不断地反射中沿内层玻璃芯向远处传播,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回答:当增大入射光线 AB 的入射角时,CD 光线的入射角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D 点将要向 侧移动(选填“左”或“右”)。
26. 如图甲所示,“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 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用图乙所示的透镜可以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四、实验题(共11小题;共66分)
27. 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指出该同学操作的两项错误之处。
(1) ; 。
(2)下面是小红做“测量液体温度”的一些实验步骤,请你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面的编号有序地排列出来。
A.观察温度计里水银柱液面,当液柱不再升高时,记下读数
B.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C.估测液体的温度
D.从被测物体中取出温度计,放在稳妥的地方,整理好仪器
E.此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F.读数时眼睛视线应与温度计里细玻璃管内的水银液面相平
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3)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28. 如图所示,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听到的声音如何变化? 。实验中,做不到完全抽成真空,但通过推理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29. 如图所示,物体 A 的长度为 cm。
30. 某同学利用焦距为 f1 的凸透镜做了三次实验,透镜、蜡烛、光屏所在位置以及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情况如图所示。
(1)由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物距的不断变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 f2 的凸透镜(f2
31. 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由数据可知小车从 B 点运动到 E 点的平均速度是 cm/s。
小车的位置ABCDEF距A点距离( cm)小车运动时间( s)
32.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点。
(1)图中是“研究水的沸点”实验,如图乙中 A 、 B 所示,其中 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的变化情况;当水温升到 90∘C 时,每隔 1 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在实验中记录了下列的数据。
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温度/∘C90919293949596979893989898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 分钟时的数据。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 ∘C,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4)在图丙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3. 小明利用天平、烧杯、量筒等器材测量橙汁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质量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转如图甲所示,为了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应 。
(2)下列实验步骤顺序合理的是 (用字母表示)
A.计算橙汁的密度
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104.8 g
C.烧杯中盛适量的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m
D.调节天平平衡
E.将烧杯中的橙汁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的体积为 50 mL
(3)测量橙汁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总质量 m= g,橙汁的密度为 kg/m3。
(4)小华在本实验中不用量筒,只添加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也完成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A.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 m0;
B.向一个烧杯中倒入适量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 m1;
C.向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与橙汁等深度的水(如图丙),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 m2;
D.计算出橙汁的密度 ρ橙汁= (水的密度用 ρ水 表示)。
34. 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将玻璃板垂直纸面放置,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 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小心地移动蜡烛 B,直到与蜡烛 A 的像重合。
(1)实验时应选用 (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
(2)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移去蜡烛 B 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 A 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本实验多次改变蜡烛 A 的位置,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选填序号)。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35.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选取焦距为 10 厘米的凸透镜、高为 3 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 u 、像距 v 以及所成像的像高 L像 分别记录在表一中。在得到凸透镜成实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记录在表一的后两列中。表一:f=10 厘米,h物=3 厘米
实验序号u(厘米)v(厘米)L像(厘米)1u(厘米−1)1v(厘米−1)
(1)根据实验序号 1∼3 的数据,分析比较 u 与 v 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 ,成缩小的像。
(2)根据实验序号 4∼8 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 Δu 与像距变化量 Δv 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
①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 。
② 判断:当 u=11 厘米时,v 76.7 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 8(或 3 、 6)中 u 与 v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知:当 u=12.5 厘米时,v= 厘米。
(4)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中运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一定的规律,请根据这一规律在表二实验序号 9 中填入相应的数据。
表二 f=5 厘米,h物=3 厘米
实验序号1u(厘米−1)1v(厘米−1)9 0.15
36. 有如下一个假说:水果和蔬菜切开后,质量的变化可解释为是由于它们内部水分散失所至。如图所示的试验是验证该假说的实验方案的部分情景(实验材料是均匀刨开的胡萝卜 )
(1)实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能验证该假说的情景是 。(填“I”或“II”)
(2)情景 I 中控制的是胡萝卜的温度和表面积不变,通过改变胡萝卜表面 ,改变了胡萝卜水分的蒸发,如果胡萝卜的质量不同,说明假设正确,否则不正确。
37.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学习到了一些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想方法(如转换法等),请写出两种你知道的科学思想方法,并分别指出是在探究哪个物理问题时用到了该方法。
五、科普阅读题(共2小题;共14分)
38.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美食——冻豆腐
冻豆腐是一种传统豆制品美食,是北方人的发明,就是把新鲜豆腐冷冻以后再食用。新鲜豆腐的内部有无数的小孔,这些小孔大小不一,有的互相连通,有的闭合成一个个小“容器”,这些小孔里面都充满了水分。冷冻后的豆腐发生了奇妙的物理变化:我们知道,水有一种奇异的特性,在 4∘C 时,它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到 0∘C 时,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 10% 左右。当豆腐的温度降 到 0∘C 以下时,里面的水分结成冰,原来的小孔便被冰撑大了,整块豆腐就被挤压成网络形状。等到冰融化成水从豆腐里跑掉以后,就留下了数不清的海绵状孔洞(如图所示)。此时的豆腐孔隙多、弹性好、吃上去的口感 很有层次。放在浓汤里煮过的冻豆腐是非常好吃的,因为冻豆腐里的海绵状组织能充分吸收汤汁的美味。冻豆腐适合做火锅或者油炸后熘冻豆腐。下面告诉大家一个制作冻豆腐的秘方:在超市中买盒装韧豆腐,将韧豆腐切成大小均匀的块儿;把切好的豆腐凉水下锅,并放约 3 g 的食盐,待水煮开后,继续煮 1 min,将豆腐捞出;将捞出的豆腐放入凉水中,充分过凉后捞出沥干,一块块的码放到保鲜袋里,封好保鲜袋,将豆腐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冷冻即可。立即行动,为我们家庭的餐桌上增添一道可口的美食吧!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0∘C 时,冰的密度为 g/cm3;
(2)冻豆腐出现海绵状孔洞的成因是 ;
(3)冻豆腐从冷冻室里取出时会“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向 (选填“上飘”或“下落”)。
39.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干 冰
2015年中秋节这天,武昌的欧阳女士遭遇一件烦心事:一位朋友送来一个月饼礼盒,她拆开包装盒时,不慎将盒子里面多个像小冰糖一样的白色晶体散落到了自己的双腿上,仅仅只有几秒钟的工夫,欧阳女士就感到双腿有剧烈刺痛感,并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水泡,好像被烫伤了一样。她立即前往医院检查,医生称:这是被干冰冻伤了,皮肤出现红斑、起水泡,要保持干燥,要涂抹冻疮膏治疗。干冰(dry ice)是温度在零下 78.5∘C 以下的固态二 氧化碳,在常温下极易升华,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因而具有制冷、维持低温状态的效果。由于干冰温度很低,商家多用它维持小包装冰淇淋月饼的低温状态,人体直接接触很容易被冻伤。此外,干冰在吸收热量变为二氧化碳气体时,其体积能膨胀扩大 600∼800 倍左右,如果将干冰放在密封容器内或气体不能顺利释放的容器中时,就会引起压力迅速上升出现爆炸事故。切记在每次接触干冰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并且用厚绵手套或其他遮蔽物才能触碰干冰!汽车、船舱等地也不能使用干冰,因为升华的二氧化碳将替代氧气而可能引起呼吸急促甚至窒息!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干冰升华时,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皮肤直接接触干冰,就会被 (选填“烫伤”或“冻伤”);
(2)为了防止干 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将其装入矿泉水瓶后拧紧瓶盖,立即放入家用冰箱的冷冻室(设置到最低温为零下 24∘C)中保存,这种做法是 (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
(3)将一块干冰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水中就会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出现,请你对上述现象加以解释。
六、计算题(共1小题;共13分)
40. 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从交通标志牌到菏泽的距离为 18 km,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 40 km/h。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 30 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菏泽最少要用几分钟。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学生平均身高在 1.6 m∼1.7 m,对比可估测小树高度为 2 m。
2. C
3. B
【解析】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折射,当光从水或者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出现了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的现象,故B符合题意;汽车观后镜,是利用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山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 B
【解析】因为监测噪声的设备是用来测定噪声的等级的,而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监测噪声设备上数据的单位是分贝(dB);
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噪声增大,所显示的数据将增大.
5. C
6. D
7. B
8. B
【解析】晶体的凝固包括三个阶段:
一是液体降温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降低;
二是凝固的过程,温度是不变的;
三是液体凝固后,固体降温的过程.
所以温度是先降低,再不变,最后降低。
9. B
【解析】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B图正确。
10. C
【解析】透镜另一侧离透镜 20 cm 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所以 2f>20 cm>f,解得 20 cm>f>10 cm,当物体放在距该透镜焦点 10 cm 处,有两种可能:
①当物体放在透镜和焦点之间,距离凸透镜的焦点是 10 cm 处,u
11. C
12. D
【解析】运动员的路程 s=16 m+30 m=46 m,运动员的运动时间 t=5 s,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v=st=46 m5 m=9.2 m/s;故选D。
13. B
14. D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是 s=vt,式中 v 是常数,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t 轴)的直线,如图 ① 所示;s−t 图象是正比例函数,如图 ② 所示。
15. C
【解析】由 90 号汽油每吨降低 125 元,可算出降低 1 元对应的质量 m1,则:
m1=1125×1000 kg=8 kg,
也就是 8 kg 的 90 号汽油下调价格是 1 元,
由 90 号汽油每升降低 0.09 元,可算出下调 1 元对应的体积 V1,则:
V1=10.09×1 L=1009 L=1009×10−3 m3,
也就是 1009 L 的 90 号汽油下调价格是 1 元。
所以,90 号汽油的密度:
ρ=m1V1=8 kg1009×10−3 m3=0.72×103 kg/m3。
第二部分
16. A, B
【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说明速度一定越大,故AB正确;
由 v=st 可知,在时间一定时,物体的速度与通过路程成正比,而选项中没有控制时间一定,故C错误;
由 v=st 可知,在路程一定时,物体的速度与所用时间成反比,而选项中没有控制路程一定,故D错误。
17. A, D
18. B, D
【解析】A:屋檐上的冰凌正在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B:铁丝网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C: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D:草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19. C, D
第三部分
20. 长度
【解析】光年代表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
如果一年按 365 天计算,1光年=3×108 m/s×365×24×3600 s=9.4608×1015 m。
21. 3 m;不变
22. 分贝(dB);不能;传播过程中
【解析】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仪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 54.4,可知此时的噪声为 54.4 分贝(dB);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不能减弱噪声。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23.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
24. 运动;静止;地面
【解析】青山相对于竹排的位置发生变化,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青山相对于树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树木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地面而言的。
25. 增大;右
【解析】当增大入射光线 AB 的入射角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增大,所以 C 点右移,BC 光线在上表面的入射角增大,同样会使光线 CD 的反射角增大,D 点右移,使 CD 光线在下表面的入射角增大。
26. 增大;增大;远视眼
第四部分
27. (1) 温度计示数没有稳定时就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
【解析】题中同学把温度计插入热水后立即读数,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正在上升,还没有达到热水的温度;而且他还把温度计水中拿出来读数,温度计的示数会受外界温度影响,也是不对的。
(2) C 、B 、 E 、 A、 F 、 D
【解析】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实验顺序为:
C.估测液体的温度;
B.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E.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A.观察温度计里水银柱液面,当液柱不再升高时,准备读数;
F.读数时眼睛视线应与温度计里细玻璃管内的水银柱液面相平,记录读数;
D.从被测物体中取出温度计,放在稳妥的地方,整理好仪器。
(3) C
【解析】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了液体中,没有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方法正确;
D、玻璃泡没有与液体充分接触,错误。
28. 先变小后变大;介质;不能
【解析】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即传播声音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的声音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由于传播声音的介质增多,因此听到的声音变大。由此可见,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9. 3.80
【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难度较小。测长度要注意刻度尺的起始刻度,读数时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即 3.80 cm。
30. (1) 都变大
【解析】由题图中给出的现象可知,蜡烛靠近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像变大。
(2) 左
【解析】凸透镜焦距变小,相当于物距变大,需要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31. 6
【解析】从 B 到 E 的距离:s=40 cm−10 cm=30 cm,
所用的时间 t=10 s−5 s=5 s,
小车的平均速度:v=st=30 cm5 s=6 cm/s。
32. (1) A
【解析】从图乙可以看出,A 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 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2) 9
【解析】表格中可以看出水是从第 8 min 开始沸腾的,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是第 9 min 时的数据,与其他的数据不同,所以是错误的。
(3) 98
【解析】水从第 8 min 开始就保持 98∘C 不再改变,所以沸点就是 98∘C。
(4) 略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进行描点,然后用平滑曲线把所有点连接起来。如答图所示。
(5) 减小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或加大火焰
【解析】液体从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的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水量的多少、水温的高低、火力的大小、是用酒精灯的外焰还是内焰加热等等,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故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小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
33. (1) 取出最后添加的砝码,移动游码
【解析】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质量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说明砝码质量偏大,则应取出最后添加的砝码,移动游码;
(2) DCEBA
【解析】测量质量先调节天平,实验时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再测量体积,故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DCEBA;
(3) 159.8;1.1×103
【解析】测量橙汁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总质量为 m=100 g+50 g+5 g+4.8 g=159.8 g,橙汁的体积 V=50 mL=50 cm3,橙汁的密度 ρ=m橙V=159.8 g−104.8 g50 cm3=1.1 g/cm3=1.1×103 kg/cm3;
(4) m1−m0m2−m0⋅ρ水
【解析】橙汁的质量 mʹ=m1−m0,橙汁的体积等于烧杯中水的体积 Vʹ=m水ρ水=m2−m0ρ水,橙汁的密度 ρ橙汁=mʹVʹ=m1−m0m2−m0ρ水=m1−m0m2−m0⋅ρ水。
34. (1) 较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解析】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较薄玻璃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观察到蜡烛 A 的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 大小
(3) 不能
【解析】移去蜡烛 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 B
【解析】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研究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的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
35. (1) u>v 时
(2) ① 成放大的像时,Δu<Δv
② 大于
(3) 50
(4) 0.05
36. (1) 控制变量法;I;
【解析】在实验中,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每次只研究其中一个,而控制其它的变量不变,所以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情景 I 中,一只装在塑料袋中,一只露在外面用风扇来吹,由于水分的蒸发,会造成外面的一只质量变小,所以能验证该假说的是情景 I。
(2) 空气流动的速度。
【解析】由图可知,本探究实验中,两组都有两个对照实验,其中左侧实验,进行了用塑料袋密封和用电风扇吹风的处理,因此是通过比较塑料袋内外的胡萝卜水分散失快慢来探究蒸发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如果胡萝卜的质量不同,说明假设正确,否则不正确。
37. 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累积法等,举例与方法对应即可
第五部分
38. (1) 0.9
(2) 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3) 下落
39. (1) 吸收;冻伤
(2) 错误的
(3) 大量气泡是由于干冰升华;大量白雾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第六部分
40. 汽车的速度为 v=st=18 km0.5 h=36 km/h;
从标志牌到菏泽最少要用的时间为 t1=sv1=18 km40 km/h=0.45 h=27 min。
答:汽车的速度为 36 km/h。从标志牌到菏泽最少要用 27 min。
【解析】交通标志牌“4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 40 km/h;“菏泽 18 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菏泽还有 18 km;已知行驶的时间,根据公式 v=st 可求速度的大小。
已知汽车的最大速度和到菏泽的距离,根据公式 t=sv 求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菏泽至少需要的时间。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_2022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_2022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5cmD,【答案】C,【答案】B,05kg左右,【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