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1.1《报任安书(节选)》教案(1)(苏教版必修5)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5926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节选)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的】
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
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奋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3.体会融议论、记叙、抒情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题解:
报:回复;书,古代文体,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任安,司马迁的朋友。这是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二、默读感知
在这封回信中,可不可见到来信的一些内容?把原文找出来。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教导我要待人接物要谨慎,以向朝廷推荐贤能的人才为自己的责任。)
司马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回这封信的?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坐观成败)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三、疏通课文、梳理内容
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呢?
此文线索脉络十分清晰,大意是讲“刑余之人”难以“推贤进士”,唯有隐忍苟活,著书以偿前辱之债。
复信目的: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第1段)
复信内容:①受辱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 。(第2段)
②效古贤忍辱负重,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3、4段)
③再次表现自己无可比拟的忧愤处境,点明自己有负嘱托的原因。(第5段)
四、布置作业:诵读课文,默写第三、四段。
第二课时
一、导语
T be, r nt t be?(生存,还是毁灭?)是哈姆雷特所遇到的难题,生,将忍受屈辱,死,有未竞的事业,这样的问题,同样也存在于司马迁身上。
司马迁的笔下,有择死的英雄:投江的屈原、自刎的项羽;也有生的志士: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死,可以明志;生,可以践志。选择生,意味着选择比死更艰难,更考验人的精神和意志的荆棘之路,所以他说: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史记》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遭受屈辱而选择不选择死呢?
二、领悟:
1.司马迁受辱不死的原因。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我之所以忍受屈辱,苟且偷生,情愿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狱之中,是痛惜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耻于默默无闻而死,而文采不能显露给后世的人们。)
2.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动力。
司马迁对生命与事业的崇高信念,是基于他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的观察和认识;是基于他对古代学者历经苦难,献身著述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他发现,往昔“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不可胜数,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即对历史和文化做出贡献的人才能不朽。他认为,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的著述,以及《诗经》,都是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都是作者“意为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追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这些古代圣贤历尽磨难,坚强不屈,“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司马迁正是从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受极刑而无愠色”,坚强地活下来,他的愿望是“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并以此“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3.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
“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想用来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清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
三、比较
与《陈情表》的陈情方式
情:《报》生与志的矛盾
《陈》忠与孝的矛盾
陈的对象:《报》朋友
《陈》君主
陈的方式:《报》直抒胸臆,议论叙事带有浓烈的抒情意味,文情并茂,反复曲折;多用铺排,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陈》小心谨慎地叙事、说情,言词委婉闪烁,维护君主权威,打消君主疑虑,博取君主同情和怜悯。
四、积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身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都,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重点字词
走 太公牛马走(奔走,引申为仆人)
弃甲曳兵而走(逃跑)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朝着)
就 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就死)
草创未就(完成)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靠近,引申为承受)
虽 仆虽怯懦(连词,虽然)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连词,即使)
莫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没有谁,否定代词)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能,否定副词)
以 思垂空文以自见(连词,表目的)
欲以究天人之际(介词,用来)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秦亦不以城予赵(介词,把、拿)
五、 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
断句、翻译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我确实想完成这本书,把它(暂时)藏在名山之中,(以后)再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使它流行于大都会,这样
我就补偿了前番下狱受刑所遭到的侮辱,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哪里有悔恨呢!
2.发放同步练习
语文苏教版报任安书(节选)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苏教版报任安书(节选)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设想,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节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节选)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设想,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节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报任安书(节选)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语设计,解题,研习课文,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