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随堂练习题
展开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僇人(lù) 惴栗(lì) 施施而行(yí)
B.斫榛莽(zhuó) 茅茷(fá) 箕踞(jī)
C.岈然(yá) 攒蹙(cuán cù) 颢气(jín)
D.引觞(shān) 满酌(zhuó) 颓然(tuí)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得西山宴游记 宴:举行宴会
恒惴栗 恒:常常
B.穷回溪 穷:走到尽头
到则披草而坐 披:拨开,分开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极:至
缘染溪 缘:沿着
D.攒蹙累积 攒:聚集
引觞满酌 引:拿起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eq \b\lc\{\rc\ (\a\vs4\al\c1(①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②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B.eq \b\lc\{\rc\ (\a\vs4\al\c1(①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②故木受绳则直))
C.eq \b\lc\{\rc\ (\a\vs4\al\c1(①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D.eq \b\lc\{\rc\ (\a\vs4\al\c1(①苍然暮色,自远而至,②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5. 翻译下列句子。
(1)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
(2)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译文:
(3)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词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eq \b\lc\{\rc\ (\a\vs4\al\c1(①缘染溪,斫榛莽,②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eq \b\lc\{\rc\ (\a\vs4\al\c1(①引觞满酌,颓然就醉,②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C.eq \b\lc\{\rc\ (\a\vs4\al\c1(①日与其徒上高山,②徒以有先生也))
D.eq \b\lc\{\rc\ (\a\vs4\al\c1(①觉而起,起而归,②朝而住,暮而归))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eq \b\lc\{\rc\ (\a\vs4\al\c1(①醉则更相枕以卧,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eq \b\lc\{\rc\ (\a\vs4\al\c1(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②以为轮))
C.eq \b\lc\{\rc\ (\a\vs4\al\c1(①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②举义向苍天,安得骑鸿鹄))
D.eq \b\lc\{\rc\ (\a\vs4\al\c1(①始得西山宴游记,②始指异之))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eq \b\lc\{\rc\ (\a\vs4\al\c1(①取之无禁,用之不竭,②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eq \b\lc\{\rc\ (\a\vs4\al\c1(①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②日与其徒上高山))
C.eq \b\lc\{\rc\ (\a\vs4\al\c1(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D.eq \b\lc\{\rc\ (\a\vs4\al\c1(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②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三、一法一练——利用语法结构推断实词的活用
所谓语法分析推断法,即根据实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根据汉语语法知识可以明确: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是由形容词、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可以推知它的词义。语法分析推断这一方法主要运用于认识词类的活用里。我们判断一个实词是否活用主要就是依据语法结构。如:
(1)“名词+名词”的动宾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当前面的名词充当谓语动词时,根据动宾结构特点可判断出后面的一个名词应该是宾语或补语,那前面的名词即活用为动词了。如《鸿门宴》中“籍(‘籍’本是名词词性,但它后面跟的是宾语‘吏民’,故应翻译为‘登记’,即名词活用作动词)吏民,封府库”。又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如用做名词,即应理解成“眼睛”,但根据句意推断是不正确的;若用做动词理解为“用眼睛示意”就比较恰当了。
(2)“名词+动词”结构。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可知,名词放在动词前面,一般作为动词施事或受事的主语。在文言文里,当我们看到“名词+动词”这种结构模式时,可以先判断一下该名词是否为动词的施事或受事主语,如果是,则是一般的名词,如“自远而至”;如果为非主语,只是作为一个修饰性的词语修饰动词的,那它就活用作状语了,如“箕踞而遨”中的“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名词为表时间、方位的词语(朝、夜、左、右、上、下、东、南、西、北等),放在动词前,我们基本可以直接判断它是活用作状语,如“日与其徒上高山”中的“日”。
(3)“动词+动词/形容词”结构。当出现两个动词或动词与形容词连用的情况时,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根据语法结构特点,他们在句中充当宾语或主语,那它们就自然活用为名词了。如《捕蛇者说》中“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这是动词活用为名词。“萦青绕白”,“穷山之高而止”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译文: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答案
1.C 2.A 3.C 4.B
5.(1)(西山)那高低的态势,(高的)山谷(一副)空阔的样子,(低的)深池(一片)低陷的样子,(有的地方凸起)像积土,(有的地方凹下)像地穴,(从山顶往下看去)千里之远如在尺寸(之间),(许多山)重重叠叠聚集收缩,尽收眼底。
(2)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外接天际,(从)四面望过去,浑然一体。
(3)自己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
6.C 7.D 8.C
9.(1)向下看见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注意:“下”为名词作状语“向下”)
(2)向水潭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溪水)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那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注意:“西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斗”、“蛇”为名词作状语,“犬牙”为名词作状语)
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成林的竹子,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阳光向下直照潭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与游人一起逗乐。
向水潭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溪水)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那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坐在石潭边,四周有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那种环境过于凄清,不能够长时间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同我一起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语文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与造物者游赤壁赋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与造物者游赤壁赋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劝学(节选)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劝学(节选)课时作业,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课内阅读,一法一练——弄清文言文的句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一师说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一师说课后作业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