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祝福教案
展开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负疚(jiù) 窈陷(yā) 悚然(sǒnɡ)
B.新正(zhēnɡ) 倔强(jiànɡ) 炮烙(là)
C.歆享(xīn) 草窠(kē) 荸荠(qí)
D.谬种(miù) 朱拓(tà) 踝骨(luǒ)
解析 A项,“窈”应读“yǎ”;B项,“烙”应读“luò”;D项,“踝”应读“huái”。
答案 C
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组词语是( )
A.寻死觅活 宽宏大量 沸反映天
B.百无聊赖 瘦削不堪 芒刺在背
C.咀嚼赏鉴 来龙去脉 阴谋鬼计
D.相形见拙 原形毕露 毫不介意
解析 A项,映—盈;C项,鬼—诡;D项,拙—绌。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我很________,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
(2)“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________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3)晚饭摆出来了,四叔________的陪着。
(4)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________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A.淡然 俨然 坦然 悚然
B.悚然 淡然 俨然 坦然
C.坦然 悚然 淡然 俨然
D.俨然 坦然 悚然 淡然
解析 悚然:害怕的样子。淡然:悠闲自得的样子。俨然:形容庄严。坦然:心里平静,没有顾虑的样子。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B.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D.“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解析 A项,引号中的冒号错,改为逗号并且后面加破折号;B项,“只要”前应加前破折号,与后破折号形成夹注;D项,句中的感叹号应放在“祥林嫂”后,说话与称呼语间用逗号。
答案 C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无非是在告诉人们,不用刀的杀人和不见血的杀人,实比严刑峻法还严酷,被杀害的范围和人数也要更多更广泛。
B.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不然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C.她未必不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
D.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解析 A项,“范围和人数”应为“人数和范围”,这样才能与后文对应;B项,“否则”与“不然”语意重复;C项,“未必不知道”应为“未必知道”,否则语意相反。
答案 D
二、阅读精练(32分)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9题。
语段一: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语段二: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语段三: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祝福。
(节选自鲁迅的《祝福》)
6.请简要分析语段一中的画线语句有何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用倒装语序来表达,突出祥林嫂的破碗是空的,说明鲁镇人不施饭食给祥林嫂,可见没有人同情祥林嫂,反映了鲁镇人的冷漠、麻木,作者通过“空的”一词,揭示出祥林嫂生存环境的冷漠无情。
7.请简要说说语段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写冬夜雪景的冷寂,暗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沉寂的冬夜,烘托了“我”强烈的压抑与悲愤之情。
8.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死去,“我”“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对此应怎样理解?“我”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我”的愤激之语。“我”同情祥林嫂的不幸,憎恶社会的不公和不平,但又无能为力,是一个软弱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9.语段三是如何叙写鲁镇的“祝福”景象的?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虚实结合。第一、二句是实写,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烈气氛。最后一句是虚写,以“我”的感受来写景。以喜写悲,以热烈的现实反衬祥林嫂惨死的悲凉,又突出严酷的阶级对立的现实,从而较好地表达出“我”的悲哀与愤怒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
永远的母亲
北方的季节,说变就变。好像时令就是命令,万物都违抗不得。春天到了,再坚硬的土地也得按时返青;秋天走了,再蓬勃的树叶也得屈尊枯萎。这是老天定下的时刻表,即使在这个弹丸小镇上,它仍然被一丝不苟地执行着。
振青嫂紧了紧身上的旧毛衣,使劲搓搓手,重新操起扫帚,一下下地扫过去。冬天越近,土地就越显得干硬,扫帚划过,响起刺耳的“咝啦”声,振青嫂的手也一阵阵干冷地疼痛。她只能把扫帚握得更紧,仿佛那是她的命一般。
其实,这把扫帚也的确是她的命,就像身上这件脱了线、退了颜色的旧毛衣是她唯一的外套一样。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七年。而七年前,她还是一个面庞红润的少妇,一个温婉朴实的母亲。只是后来,与她同来城里打工的丈夫弄丢了孩子,于是她失去了自己唯一尊贵的身份——母亲。她的亲爱的儿子豆豆,那时才只有五岁呢。
“找不到孩子,我就死在这儿!”每次回想这句话,振青嫂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比坚强的女人,就像扫帚下枯黄的叶片,干瘪苦涩但筋骨嶙峋。
现在,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跑到她面前,打断了她的回忆。小男孩有五岁左右,这让振青嫂想起了自己的心头肉,她忍不住暗地里比较:脸盘有点像,都是圆圆的,个头、胖瘦也差不多。不过,豆豆是双眼皮,比眼前这一个要漂亮些,而且,豆豆一边一个小虎牙,没有比他更惹人疼的孩子了。这样想过之后,振青嫂心中竟然略觉安慰。但是,既而她就想起:豆豆离开她已经七年多了。她不禁又将目光投向那个小男孩,这一次,他越看越像小豆豆了。
“豆豆——”振青嫂伸出手去。其实,几年来,她已经习惯于管所有的小孩子叫豆豆。可眼前的孩子显然被这个陌生人吓着了,小嘴一撇,就跑开了。振青嫂叹口气,这种情景她也早就习惯了,岂止孩子如此,这里的大人,哪一个不是经常对她指指点点,有时还甩下一句“神经有问题”,好像丢了孩子并非她的不幸,而是她的罪孽。当然,如果振青嫂有文化,如果她也读过鲁迅的话,她也许会知道,我们中国人是善于淡化悲剧的,尤其是淡化别人的悲剧。
小男孩穿着鲜红的羽绒服,像一团小火球在马路牙子附近滚来滚去。振青嫂很想掉过头专心扫地,可那个可爱的身影像钉在了脑子里,一再吸引她的目光。于是,振青嫂又紧了紧毛衣,想到自己初为人母时的兴奋和紧张,焦虑和不安,这让她心里有些酸涩。仅仅是酸涩而已,也许她已在痛苦中浸泡太久,只能体会出除痛苦以外的感觉了。
也许这个平凡的下午注定要爆发一场灾难,当一辆重型卡车向小男孩驶去时,振青嫂头发倏地竖了起来,浑身酸麻,像要散架一样。而这个胖宝宝显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他被一记扫帚扫到三米开外,直到那个让他害怕的女人倒在车轮下。他才看着地上那一滩暗红的血,“哇”地哭了出来,而他哭的原因,可能是刚才摔倒时伤了自己的膝盖。
振青嫂仰面朝天地躺着,突然发现小镇的天空其实很蓝很蓝,而且并不像她想像中那么瘦狭,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现在,躺在地上,她在剧烈的疼痛中感到久违的舒适。围在她身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逐渐扩大的脸……
“没想到这个女人还挺勇敢!”
“哪儿啊,她肯定把孩子看成自己丢的那个了。”
“可她的孩子,少说也有十二岁了呀。”
“要不怎么说,她脑筋还是不清楚……”
“唉,啥人啥命,这样去了,也算她的造化。”
振青嫂突然觉出自己的伟大了,这些所谓的城里人,哪里懂她的心思,他们只知道毛衣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
而她,现在终于躺倒在自己扫了七年的干干净净的大街上,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想念她的豆豆,也许孩子在另一个世界等她,在那个世界里,她有一所房子,她可以在厨房里煮汤、煎鸡蛋,在客厅里看电视、织毛衣,一定要织两件,一件给自己,一件给她的豆豆……
10.找出文章前两段中隐含的自然环境描写,并分析其特点及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特点:冷清、萧索。作用:①奠定了冷漠、低沉的感情基调;②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烘托其不幸遭遇及坚强性格,为下文悲剧的发生作了铺垫。
1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下面这两句话的理解。(4分)
(1)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只知道毛衣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说明她局限于自己的苦难中已经很久,一直未能主动地于痛苦中解脱,这种痛苦使她越来越封闭,以至于忽略了外界的一切,尤其是能让自己感到舒畅的事物。
(2)物质上暂时贫穷并不可怕,这还有机会得到改善。但精神生活的贫乏,尤其是道德的缺失、同情心的缺失却是难以救治的大问题。
12.试分析文章第4自然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所写的她的不幸遭遇及她面对不幸的反应,进而为下文悲剧的发生埋下伏笔。
内容上:点明振青嫂作为母亲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性格特点,使她的形象鲜明、生动、饱满。
13.谈谈你对小说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最后一自然段是作者美好的想像,它借助振青嫂的心理活动传达出一种希望,用具体的细节描写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同时,让想像与现实形成对比,反衬以振青嫂为代表的不幸者恶劣的生存境遇。
三、语言表达(8分)
14.在下面语句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的句子相同。(4分)
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
文学家的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革命家的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例句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点出了作为思想家的鲁迅给世人思想意识方面的影响,所以下面所写的也应当注意例句所隐藏的要求。
答案 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成为现代文学的第一声呐喊 是寒光闪闪的一柄宝剑,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妖魔鬼怪
15.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4分)
要求:
(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做这一类试题,一定要注意审题。要落实每一条写作要求。运用比喻、排比描写肖像,在描写肖像的过程中深化提升。如鲁迅的头发根根竖直,可以反映出他倔强的性格和傲骨精神;写鲁迅的眼睛可以与其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相结合;描写鲁迅的嘴唇时则可以反映他犀利而不失幽默的语言。
答案 (示例)我将您的画像挂在我书桌的正上方。当我疲倦想偷懒的时候,我抬头看到了您,您那犀利的目光像闪电,灼烧着我混沌的思想,我想到活着就该跟您一样,“我以我血荐轩辕”;当我目睹不良现象却不敢挺身而出时,我抬头看到了您,您那上指的头发像利剑直刺我懦弱的灵魂,年轻人就该“横眉冷对千夫指”,敢于跟坏人坏事作斗争;当我遭受同学的误会而伤心时,我抬头看到了您,您那慈祥的面庞像广阔的海洋融化了我心中的寒冰,让我有宽厚博大的胸怀……您伟岸凛然,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年青一代永远向前。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祝福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祝福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祝福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慢慢走,欣赏啊(文本研习)永远新的旧故事祝福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慢慢走,欣赏啊(文本研习)永远新的旧故事祝福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文助读,课前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