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二、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展开第二节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条件。
2.知道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像的大小随物距变化的定性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5.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和原理。
教学重点
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
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计算机、凸透镜成像原理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照相机、投影仪、电影机、放大镜等成像元件都是凸透镜。但是,通过照相机所成的像是缩小的,通过投影仪所成的像是放大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通过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像?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呢?(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猜想
投影仪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光学仪器,大家仔细想一想,要想让屏幕上的图像大一些,应怎样调整?大家讨论讨论。同学们将自己的想法与其它同学交流。可能的猜想:与物体到透镜距离有关;与屏幕到透镜距离有关;与物体和像是否在透镜的两侧有关……
2、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
我们为每组提供了专门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器材——光距座及其附件,并在每组的计算机中安装了研究凸透镜成像所用的课件。大家可以任选其一或共同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条件。
(1)、我们事先为同学们准备了探究方案,同学们可以参照,也可以自己制定实验方案。
(2)、小组同学间注意分工合作。物距(u)表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v)表是像到透镜的距离。
下面同学们可以看自己桌面上的实验计划,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今天的实验内容:
任务1:按图1所示顺序将平行光源、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使他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之上。
任务2:利用平行光源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并在“光具座”上标出透镜中心、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点所在位置。
指导与提示:移动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的亮斑最小为止,测出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该透镜的焦距。
任务3:如图2所示,将物体(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的位置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填入表一中。
任务4:如图3所示,将物体(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上,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的位置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填入表一中。
任务5:如图4所示,将物体(蜡烛)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的位置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填入表一中。
任务6:如图5所示,将物体(蜡烛)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之内,同时用眼睛观察像。将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填入表一中。
记录表一
物距的范围 | 像距的范围 | 像的情况 | |||
同侧、异侧 | 正立、倒立 | 放大、缩小 | 实像、虚像 | ||
u >2 f |
|
|
|
|
|
u =2 f |
|
|
|
|
|
f < u <2 f |
|
|
|
|
|
u < f |
|
|
|
|
|
3、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收集实验数据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分析数据
各组的实验基本完成了,那个组愿意将实验数据来与同学共享;并阐述你们的到的初步结论。(以组为单位,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实验数据。并阐述通过实验所得到的初步结论。)
5、总结结论
将每次实验的数据进行研究,得到这样的结论: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透镜的二倍焦距,但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透镜的焦距时,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进一步研究表明: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另外,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我们不难发现如下规律:
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物距在不断减小,像和像距都在逐渐变大;
当物体从较近处远离透镜时,物距在不断增大,像和像距都在逐渐减小。
6、引导深入研究
提出讨论问题:
(1)、在成虚像和实像的情况下,轻轻吹蜡烛的火焰,使它像一侧偏斜,观察火焰的偏斜情况。
(2)、如果我们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
学生利用实验继续探究
三、课堂小结
像的虚、实与焦距有关。
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得到了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与物距相等,得到了与物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得到了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成虚像时,物、像的左右相反,上下相同;当成实像时,物、像的左右相反,上下也相反。
四、布置作业
1.课文第7页作业第1、2题。
课时作业设计
1、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离凸透镜36cm时,它的像清晰地映在距凸透镜20cm另一侧的光屏上,所看到的像是_______的_______的_______像,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_______18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的焦距为8cm,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2cm远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将会出现物体_______,_______的实像。
3、判断像的虚实可用下列方法:能用眼睛看到,不能在屏上成像的是_______像;既能用眼睛看到,又能在光屏上成像的是_______像。
4、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一次实验位置图,光具座上A、B、C三点分别用于放置器材,其中B点应放_______(填“光屏”,“蜡烛”或“凸透镜”)。若此时刚好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则蜡烛是放在_______点,此时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焦距。
5、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实像,如果将透镜的表面遮去其下面的一半,不让光透过,则光屏上像的变化情况是( )
A、屏上的像消失了
B、像变得模糊不清,需要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
C、光屏上只有一半的烛焰的像
D、光屏上仍有完整的像,只是亮度减弱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当蜡烛位于凸透镜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相交换,则在光屏上将出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小的实像 D、得不到像
7、如图所示,用手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则看到的是( )
A、正立的像 B、虚像 C、倒立的像 D、放大的像
初中物理一、透镜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一、透镜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透镜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透镜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明确学习目标,新知学习,课堂小结,知识反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二、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二、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