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讲解_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_提高练习题 试卷 1 次下载
- 知识讲解_ 奇偶性_提高练习题 试卷 1 次下载
- 巩固练习_指数函数及其性质_提高 试卷 2 次下载
- 知识讲解_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_提高练习题 试卷 2 次下载
- 巩固练习_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综合_提高 试卷 4 次下载
知识讲解_函数与方程_提高练习题
展开函数与方程
【学习目标】
(1)重点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判定二次函数零点的个数,会求函数的零点;
(2)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3)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函数的零点
1.函数的零点
(1)一般地,如果函数在实数处的值等于零,即,则叫做这个函数的零点.
要点诠释:
①函数的零点是一个实数,当函数的自变量取这个实数时,其函数值等于零;
②函数的零点也就是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③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的实数根.
归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2)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的零点个数,方程的实根个数见下表.
判别式
方程的根
函数的零点
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两个零点
两个相等的实根
一个二重零点
无实根
无零点
(3)二次函数零点的性质
①二次函数的图象是连续的,当它通过零点时(不是二重零点),函数值变号.
②相邻两个零点之间的所有的函数值保持同号.
引伸:对任意函数,只要它的图象是连续不间断的,上述性质同样成立.
2.函数零点的判定
(1)利用函数零点存在性的判定定理
如果函数在一个区间上的图象不间断,并且在它的两个端点处的函数值异号,即,则这个函数在这个区间上,至少有一个零点,即存在一点,使,这个也就是方程的根.
要点诠释:
①满足上述条件,我们只能判定区间内有零点,但不能确定有几个.若函数在区间内单调,则只有一个;若不单调,则个数不确定.
②若函数在区间上有,在内也可能有零点,例如在上,在区间上就是这样的.故在内有零点,不一定有.
③若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不是连续不断的曲线,在内也可能是有零点,例如函数在上就是这样的.
(2)利用方程求解法
求函数的零点时,先考虑解方程,方程无实根则函数无零点,方程有实根则函数有零点.
(3)利用数形结合法
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的图象与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
要点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与方程系数的关系
(1)设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实根,则x1、x2的分布范围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之间的关系是:
①当x1<x2<k时,有;
②当k<x1<x2时,有;
③当x1<k<x2时,;
④当x1,x2∈(k1,k2)时,有;
⑤当x1、x2有且仅有一个在(k1,k2)时,有.
要点诠释:
讨论二次函数的根在区间的分布情况一般需从三方面考虑:①判别式;②区间端点的函数值的符号;③对称轴与区间的相对位置.当k=0时,也就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零分布.
(2)所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零分布,是指方程的根相对于零的关系.比如一元二次方程有一正根,有一负根,其实就是指这个二次方程一个根比零大,一个根比零小,或者说这两个根分布在零的两侧.
设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个实根为x1,x2,且x1≤x2.
①;
②;
③;
④x1=0,x2>0c=0,且;x1<0,x2=0c=0,且.
要点三:二分法
1.二分法
所谓二分法就是通过不断地把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
2.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一般步骤:
已知函数定义在区间D上,求它在D上的一个零点x0的近似值x,使它满足给定的精确度.
第一步:在D内取一个闭区间,使与异号,即,零点位于区间中.
第二步:取区间的中点,则此中点对应的坐标为
.
计算和,并判断:
①如果,则就是的零点,计算终止;
②如果,则零点位于区间中,令;
③如果,则零点位于区间中,令
第三步:取区间的中点,则此中点对应的坐标为
.
计算和,并判断:
①如果,则就是的零点,计算终止;
②如果,则零点位于区间中,令;
③如果,则零点位于区间中,令;
……
继续实施上述步骤,直到区间,函数的零点总位于区间上,当和按照给定的精确度所取的近似值相同时,这个相同的近似值就是函数的近似零点,计算终止.这时函数的近似零点满足给定的精确度.
要点诠释:
(1)第一步中要使:①区间长度尽量小;②、的值比较容易计算且.
(2)根据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的根的关系,求函数的零点和求相应方程的根式等价的.对于求方程的根,可以构造函数,函数的零点即为方程的根.
【经典例题】
类型一、求函数的零点
例1. 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1) ;
(2);
(3).
【答案】(1)-3,1;(2)-1,1;(3)-2,0,2.
【解析】根据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之间的关系,要求函数的零点,就是求相应方程的实数根.
(1) 由,令,得,故函数零点是-3,1;
(2)由,令得x=1,-1,故函数的零点是-1,1;
(3)令,即,
即,得,故函数的零点是-2,0,2.
【总结升华】求函数的零点就是求相应方程的实数根,一般可以借助求根公式或因式分解等方法,求出方程的根,从而得到函数的零点.
举一反三:
【变式1】求函数:(1);(2)的零点.
【答案】(1);(2)-3,1,2.
【解析】(1) 令,即,得.
(2)方程可化为
由知
所以函数的零点为;函数的零点为-3,1,2.
【总结升华】三次因式分解的关键是,裂项后的两组分别要有公因式可提取,函数求零点的题目和解方程的题目可相互转化.
【变式2】已知函数,当时,函数的零点,则 .
【答案】2 .
【解析】用数形结合法
作出 及的图象,
作出 及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当内变动,内变动时,显然对数函数图象与直线的公共点皆在区间内,即函数的零点,故.
类型二、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
例2.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
A.(1,2) B.(2,3) C.和(3,4) D.(e,+∞)
【答案】 B
【解析】 从已知的区间(a,b)中,求和,判断是否有.
∵,,∴在(1,2)内无零点,A错;
又,∴,
∴在(2,3)内有一个零点.
【总结升华】这是最基本的题型,所用的方法也是基本方法:只要判断区间[a,b]的端点值的乘积是否满足,还要看函数的图象在[a,b]上是否是连续曲线即可.
解答这类判断函数零点的大致区间的选择题,只需用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依次检验所提供的区间,即可得到答案.
利用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判定函数的零点(或方程的实根)所在的大致区间,有时比用数形结合(即作出两函数y=ln x与的图象,再确定两图象交点的横坐标所在的大致区间)更简捷,因此要善于灵活运用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来分析解决问题.
举一反三:
【高清课程:函数与方程377543 例3】
【变式1】若函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方程f(x)=0在区间[0,1]内一定有解
B.方程f(x)=0在区间[0,1]内一定无解
C.函数f(x)是奇函数
D.函数f(x)是偶函数
【答案】A
【变式2】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判定方程的一个根所在的最小区间为 .
-1
0
1
2
3
0.37
1
2.72
7.39
20.09
1
2
3
4
5
【答案】
【解析】令,由表格中数据知=0.37-1=-0.63<0,f(0)=1-2=-1<0,f(1)=2.72-3=-0.28<0,f(2)=7,39-4=3.39>0,f(3)=20.09-5=15.09>0,由于,所以根所在的最小区间为(1,2).
【高清课程:函数与方程377543 例5】
【变式3】若方程在(0,1)恰好有一解,求a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析】(1)当时,方程为,不满足题意舍去.
(2)当时,令,
分情况讨论:
①,
不满足题意舍去.
②,
若且即,满足题意.
若且即时,的另一解是.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的取值范围是.
类型三、利用函数图象求函数的零点个数
例3.已知函数,-1是函数F(x)=f(x)+2的一个零点,且对于任意x∈R,恒有f(x)≥2x成立,求实数a,b的值.
【思路点拨】根据-1是F(x)的一个零点知F(-1)=lgb-lga+1=0,而由对任意x∈R,恒有f(x)≥2x成立可得:恒成立.所以,带入lga=lgb+1可得:,所以便得到b=10,a=100.
【答案】a=100,b=10
【解析】由已知条件知,F(-1)=0;
∴lgb-lga+1=0;
又f(x)≥2x恒成立,有恒成立;
∴;
由将 lgb-lga+1=0得,lga=lgb+1;
∴;
∴;
故lgb=1,即b=10,则a=100.
【总结升华】考查函数零点的概念,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情况和判别式△的关系,以及对数的运算.
举一反三:
【变式1】关于x的方程(x2―1)2―|x2―1|+k=0,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存在实数k,使得方程恰有2个不等的实根;
②存在实数k,使得方程恰有4个不等的实根;
③存在实数k,使得方程恰有5个不等的实根;
④存在实数k,使得方程恰有8个不等的实根.
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答案】A
【解析】 据题意令|x2-1|=t(t>0) ①,
则原方程化为 t2―t+k=0 ②,
作出函数y=|x2―1|的图象如图,结合函数的图象可知:
当t=0或t>1时,方程①有2个不等的实根;
当0<t<1时,方程①有4个不等的实根;
当t=1时,方程①有3个不等的实根.
(1)当时,方程t2―t+k=0存在2个不等的小于1的正实根,原方程就存在8个不等的实根;
(2)当k=0时,t=0或t=1,原方程存在{0,1,―1,,}共5个不等的实根;
(3)当时,,原方程存在共4个不等的实根;
(4)当k<0时,一元二次方程t2―t+k=0的根为一正一负,且两根之和为1,可知方程t2―t+k=0的正根t>1,故原方程只有2个不等的实根;
(5)当时,方程②无实根,故原方程无实根.
故选A.
类型四、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例4.(2016 广州模拟)已知二次函数,满足f(0)=2,f(x+1)―f(x)=2x―1.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2)若关于x的不等式f(x)―t>0在[―1,2]上有解,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3)若函数g(x)=f(x)―mx的两个零点分别在区间(―1,2)和(2,4)内,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1)通过f(0)=2,求出c,利用f(x+1)―f(x)=2x―1,求出a,b,得到函数的解析式.
(2)求出函数f(x)的对称轴,然后求解,列出关系式即可求解实数t的取值范围为(-∞,5).
(3),若g(x)的两个零点分别在区间(―1,2)和(2,4)内,利用零点存在定理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
【答案】(1);(2)(-∞,5);(3)
【解析】(1)由f(0)=2,即c=2,
又f(x+1)―f(x)=2x―1,得2ax+a+b=2x―1,
故,解得:a=1,b=―2,
所以.
(2),对称轴为x=1∈[―1,2],
又f(―1)=5,f(2)=2,所以=f(―1)=5.
关于x的不等式f(x)―t>0在[―1,2]有解,则t<=5,
所以实数t的取值范围为(-∞,5).
(3),若g(x)的两个零点分别在区间(―1,2)和(2,4)内,
则满足
解得:,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最值的求法,零点存在定理的应用,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5.若二次函数y=―x2+mx―1的图象与两端点为A(0,3),B(3,0)的线段AB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析】 先求出线段AB的方程,之后将图象交点问题转化为方程组解的问题,再将方程组解的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在区间上有零点的问题,最后通过不等式组求得m范围.
线段AB的方程为x+y=3(0≤x≤3),
由题意得方程组有两组实解.
①代入②得x2-(m+1)x+4=0(0≤x≤3)有两个实根,
令.因此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在x∈[0,3]上有两个不同的实根,故有
,解得.
故m的取值范围是.
【总结升华】本题解法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从列方程(组)开始,通过消元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对这个方程实根的研究转化为二次函数f(x)在[0,3]的实根,又转化为二次函数f(x)在[0,3]上与x轴有两个交点的问题,最后建立m的不等式组求出m的取值范围,整个解题过程充满了对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研究和转化,充分体现了函数方程思想的应用.
举一反三:
【变式1】 关于x的方程ax2―2(a+1)x+a―1=0,求a为何值时:
(1)方程有一根;
(2)方程有一正一负根;
(3)方程两根都大于1;
(4)方程有一根大于1,一根小于1.
【答案】(1)或(2)(3)不存在实数(4)
【解析】(1)当a=0时,方程变为―2x―1=0,即,符合题意;
当时,方程为二次方程,因为方程有一根,所以,解得.综上可知,当或时,关于的方程ax2―2(a+1)x+a―1=0有一根.
(2)因为方程有一正一负根,所以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又解得.
(3)方程两根都大于1,图象大致如图
所以必须满足
或两不等式组均无解.
所以不存在实数,使方程两根都大于1.
(4)因为方程有一根大于1,一根小于1,图象大致如图
所以必须满足或解得.
类型五、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的近似值
例6.求函数的一个正数零点(精确到0.1).
【答案】1.7
【解析】由于,可取区间作为计算的初始区间,用二分法逐步计算,列表如下:
区间
中点
中点函数值
[1,2]
1.5
-2.625
[1.5,2]
1.75
0.2344
[1.5,1.75]
1.625
-1.3027
[1.625,1.75]
1.6875
-0.5618
[1.6875,1.75]
1.71875
-0.1709
由上表计算可知,区间[1.6875,1.75]的长度1.75-1.6875=0.0625<0.1,所以可以将1.6875的近似值1.7作为函数零点的近似值.
【总结升华】应首先判断x的取正整数时,函数值的正负,使正整数所对应的区间尽量小,便于利用二分法求其近似值.
举一反三:
【变式1】根据表格内的数据,可以断定方程的一个根所在的区间是( )
x
﹣1
0
1
2
3
ex
0.37
1
2.72
7.39
20.08
x+2
1
2
3
4
5
A.(-1,0) B.(0,1) C.(1,2) D.(2,3)
【思路点拨】令,求出选项中的端点函数值,从而由根的存在性定理判断根的位置.
【答案】C
【解析】由上表可知,
令,
则f(-1)≈0.37+1-2<0,
f(0)=1-0-2=-1<0,
f(1)≈2.72-1-2<0,
f(2)≈7.39-2-2>0,
f(3)≈20.09-3-2>0.
故f(1)f(2)<0,
故选:C.
类型六、用二分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7. 学校请了30名木工制作200把椅子和100张课桌.已知制作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的工时之比为10∶7,问30名工人如何分组(一组制作课桌,一组制作椅子)能使任务完成最快?
【答案】 13人 、17人
【解析】 设x(1≤x≤29,x∈N)名工人制作课桌,(30-x)名工人制作椅子.一名工人在一个单位时间里可制作7张桌子或10把椅子,所以制作100张课桌所需的时间,制作200把椅子所需要的时间.要想任务完成最快,则应求y=max{P(x),Q(x)}的最小值,该函数图象如图3-1-2-5中实线部分所示,则x0即为y取最小值时的x的值.此时P(x)=Q(x),下面用二分法的知识求x0的整数值.
令,则,,所以x0∈(1,29);取中点,f(15)≈-0.38<0,所以x0∈(1,15);同理可得x0∈(8,15),x0∈(11.5,15),x0∈(11.5,13.25),x0∈(12.375,13.25),x0∈(12.375,12.8125),又因为x0∈N,所以x0=12或x0=13.当x0=12时,y=max{P(x),Q(x)}≈1.19;当x0=13时,y=max{P(x),Q(x)}≈1.18<1.19,所以取x0=13,即用13名工人制作课桌,17名工人制作椅子,可使任务完成最快.
【总结升华】首先将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然后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解.本题也可以直接求方程的解.
举一反三:
【变式1】 某电脑公司生产A种型号的笔记本电脑,2006年平均每台电脑生产成本5000元,并以纯利润20%标定出厂价.从2007年开始,公司更新设备,加强管理,逐步推行股份制,从而使生产成本逐年降低,2010年平均每台A种型号的笔记本电脑尽管出厂价仅是2006年出厂价的80%,但却实现了纯利润50%的高效益.
(1)求2010年每台电脑的生产成本;
(2)以2006年的生产成本为基数,用二分法求2006~2010年生产成本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率(精确到0.01)
【答案】 (1)3200;(2)11%
【解析】 (1)设2010年每台电脑的生产成本为P元,根据题意,得P(1+50%)=5000×(1+20%)×80%,解得P=3200(元).
故2010年每台电脑的生产成本为3200元.
(2)设2006~2010年生产成本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得5000(1-x)4=3200(0<x<1),令f(x)=5000(1―x)4―3200,作出x,f (x)的对应值表:
x
0
0.1
0.15
0.2
0.3
0.45
f (x)
1800
80.5
-590
-1153
-2000
-2742
观察上表,可知f (0.1)·f (0.15)<0,说明此函数在区间(0.1,0.5)内有零点x0.取区间(0.1,0.15)的中点x1=0.125,可得f (0.125)≈-269.因为f (0.125)·f (0.1)<0,所以x0∈(0.1,0.125).再取(0.1,0.125)的中点x2=0.1125,可得f (0.1125)≈-98.因为f (0.1)·f (0.1125)<0,所以x0∈(0.1,0.1125).
同理可得,x0∈(0.1,0.10625),x0∈(0.103125,0.10625),x0∈(0.104687,0.10625),x0∈(0.10546875,0.10625),由于|0.10546875-0.10625|<0.01,所以原方程的近似解为0.11.故2006~2010生产成本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率为11%.
知识讲解_余弦定理_提高练习题: 这是一份知识讲解_余弦定理_提高练习题,共8页。
知识讲解_随机抽样_提高练习题: 这是一份知识讲解_随机抽样_提高练习题,共10页。
知识讲解_平面_提高练习题: 这是一份知识讲解_平面_提高练习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