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展开意象和情感——联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
【专题解释】
本专题围绕“意象和情感”这一主题,从“意象的新奇”“意象的组合(叠加)”“意象的对举”三个角度来分析三首诗歌中意象的精妙运用,并以此来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预习准备】
1.熟读三首诗歌,分别梳理意象,并指出意象分别具有哪些艺术特点;
2.结合课后“学习提示”,初步领会三首诗歌的情感。
【教学过程】
任务一、区分:“物象和意象”
学习支架——
讨论、明确:
1.意象是情感化了的物象。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本来是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只是物象;但当它们与作家的羁旅之愁(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衰败、凄凉、孤寂的意象。
2.以意象营造意境,从而表达诗人的情感。
任务二、寻找:重点意象、领会情感
1.朗读三首诗歌,结合预习,完成表格。
2.借助课后“学习提示”,结合表格中的意象特点,初步领会三首诗歌的情感。
讨论、明确: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以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色、充满激情的意象来反映时代的大潮流,表达了对力的赞美,意在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劲之力。
《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赞美红烛“烧蜡成灰”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峨日朵雪峰之侧》——表达人的坚强的意志,赞美谦卑而顽强的生命力量。
任务三、探寻:意象的情感表达
知识支架——
第一、意象的新奇:品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表现一:有别于古典意象。同学们在古典诗词中常读到哪些意象?比如:杨柳、炊烟、落日、残月……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意象显得比较新奇。
明确:云海、北冰洋、太平洋、洪涛,这些意象展现了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图景,是古典诗词中不曾有过的,现代诗歌追求意象的新奇和独特,以表达诗人特殊的情感。
2.表现二:“感情将物象渗透、物象直射出感情”。新奇的第二个表现还在于诗人将人的动作和自然意象融合,意象成为生命的化身,渗透着诗人强烈的主观精神,借以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
第二、意象的组合(叠加)
1.引入:美学家布洛克说:“把一个柠檬放在一个橘子旁边,它们便不再是一个柠檬和橘子了,而变成了水果。”单个意象和意象的组合(叠加)所呈现出来的情感是大不相同的。
2.替换:以“洪涛”替换《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意象:把握意象组合的魅力。
讨论、明确:单用“洪涛”意象显得单一无力,哪怕修饰语再丰富也不足以表现整个世界波涛汹涌的情态;而“洪涛”这一意象和“白云、北冰洋、太平洋”相组合,就形成了意象群,更能展现出整个世界的力量,更能反映出五四时期时代狂飙的精神。
3.提升:意象的组合(叠加)源于诗人表达不同情感的需要。同一意象选择不同的组合,呈现出来的意义大相径庭。
请同学们猜想:三则组合可能传递的意义和情感?讨论、明确:组合意象(一)显示出静态的色彩之美,给人愉悦之感;组合意象(二)显出动态的生命之美,或许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组合意象(三)则显出一种压迫感和危机感。
第三、意象的对举
1.引入:罗吉·福勒说:“一般而论,凡是存在着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力量、冲动或意义的地方,都存在着张力。”诗歌在表现情感的时候,尤其注重意象的对举,即对立、相反的意象。以对立、相反的意象并举来使诗歌产生质的飞跃和意义的升华,从而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2.示例:以《峨日朵雪峰之侧》为例,寻找对举的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古典诗歌的意象对举,这一动一静,一富一贫的对比,让诗歌更显艺术张力。昌耀的诗《峨日朵雪峰之侧》非常注重诗歌意象的对举,以对举、对比、相反意象来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请同学们找出诗歌中有哪些意象对举呈现?表格呈现如下——
讨论、明确如下——
第一处,落日、滑坡的石砾,一股“向下”的力量和攀登者艰难的“向上”攀登对比,诗人向我们展示了攀登的艰难和人生的颠簸;除此之外,向下的力量是不断叠加的,如,“太阳”“山海”“深渊”意象不停叠加,“嚣鸣”“喊杀声”音响叠加,构成一组外部的力量,而对攀登者“我”的刻画则做了减法,只定格在指关节、血滴这样的触目惊心的意象上,显示出内部力量的痛苦,内外力量都在拉扯着攀登者下滑,但他却仍在坚守,体现了攀登者的坚毅。
第二处,小小的指关节和充满罅隙的巨石对比。
第三处,丝丝血滴和“千层”鞋底对比,这是渺小和巨大的对比,表现攀登者在大自然面前的卑微和坚强的毅力。
第四处,昂扬充满力量的“雄鹰、雪豹”和可怜的“蜘蛛”对比,雄鹰和雪豹是力量、速度、自由、英雄、王者的象征,而蜘蛛象征着弱小、卑微、平凡,诗人向我们展示了尽管弱小而且平凡,但仍然坚守高度的态度。
第五处是同一意象不同阶段的对比,“太阳”的“彷徨许久”与“决然跃入”形成一组矛盾,来展现一种动态的画面。
3.《红烛》中主体意象“红烛”与代表邪恶势力“残风”的对举。
任务四、尝试:意象的运用
1.对比:比较下列两首关于故乡的诗,谈谈感受。
明确:第一首直白,对故乡的思想反而显得不够浓烈;第二首用大量的意象组合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想。
2.尝试:运用你熟悉的“故乡中的有关意象”,写一首关于故乡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