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01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02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03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04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05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06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07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章中心,写作特点,内容图示,知识清单,说悦愉快,老师传授的知识,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以为快乐,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篇 《 论语》十二章
    考情搜索10年未考。
    本文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给人以启示,教育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1)在记言中兼顾叙事;(2)言简义丰,富于哲理。
    一、重点字词梳理1.注音
    2.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   ,意思:    。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   ,意思:     。 
    有 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6.其他重点实词子:         时习:        谋:        忠: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按时温习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迷惑,疑惑 命令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 
    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代词,……的人
    介词,对,对于于此,意思是在其中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二、重点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
    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原则和态度?  2.“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温习”这一问题,请说说二者强调的重点有何不同。  
    交友原则: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态度:以与朋友交流学习的心得、探索为人的道理为乐事。
    前者强调“时习”的过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后者强调通过“温习”达到“知新”的目的,强调“悟”,即思考。
    3.孔子极力赞赏颜回哪一种品质?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什么?包含了什么道理?    
    安贫乐道;“不改其乐”是因为颜回安贫乐道,对生活的清苦、困顿毫不在意,执着于对“道”的追求。道理:人要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4.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统编教材·思考探究) 
    示例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并且在生活中不断实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温故”和“知新”并不是平列的两件事,关键是要“知新”,要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2)学习态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学习的态度,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所以,在学习中,我们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2019·安徽中考导向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迴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①祗迴: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同“悦”,愉快仰望,敬仰离开停止,消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儒生们按时到孔子家中演习礼仪。
    4.请结合【甲】文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宽厚大度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敬仰他。
    第2篇 陋室铭 刘禹锡
    考情搜索本篇目2017年与《论语·子罕》选文以比较阅读的形式考查。
    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表达自己的志趣。(2)运用类比手法,以“山不在高……有龙则灵”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陋室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3)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一、重点字词梳理1.注音
    只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指官府文书 形体、躯体
    二、重点句子翻译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  2.文中写诸葛庐、子云亭的用意何在?  
    丝竹:世俗的乐曲。案牍:官府文书。
    用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暗示“陋室”不陋,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主旨情感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4.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   5.本文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借陋室表达自己高雅的志趣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怀。
    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
    ◎写作特色6.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托物言志。作者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说“陋室不陋”,从而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1~4题。【甲】望岳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指山色聚集这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层云升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3.“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尤其传神,请你进行赏析。  4.《陋室铭》中,作者从     、    、     三个方面描写了“陋”室。 
    “割”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了阴阳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居室环境 交往之人 日常生活
    第3篇 爱莲说 周敦颐
    考情搜索本篇目2014单篇考查,2020与白居易的《咏菊》以比较阅读的形式考查。
    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1)以花喻人,托物言志。(2)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中心,加深立意。以“牡丹之爱”“菊之爱”衬托“莲之爱”,以突出“莲之爱”者的境界之高。(3)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4)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zhuó  lián
    2.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蔓”原意:藤蔓。在句中的意思:         。 “枝”原意:枝茎。在句中的意思:         。 
    (2)形容词作状语原意:远处。在句中的意思:         。 
    清澈清芬
    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沾染(污秽) 
    亲近而不庄重 靠近赏玩
    认为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二、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文中爱菊、爱莲、爱牡丹分别代表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2.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爱菊”代表隐居避世的人生态度,“爱莲”代表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爱牡丹”代表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
    作者感慨世上像他一样爱莲花的人很少,也感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的?分别写出了莲的哪些品质?  4.《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出了莲不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的高洁、庄重的品质;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从体态、香气的角度写出莲正直不苟、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的品质;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风度、气质的角度写出莲庄重不可轻慢的品质。
    洁身自好,正直质朴,豁达大度,保持独立人格,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主旨情感5.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写作特点6.本文写莲花,为什么开头先写菊花和牡丹?  7.文中三次写到菊和牡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
    写菊、牡丹是为了用古人对花的不同喜好作为比较和陪衬,来衬托作者对莲的情有独钟。
    三次写到菊和牡丹,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第一次,表明自己爱好的与众不同;第二次,突出了莲的“君子”形象;第三次,讽刺了追名逐利的世态,赞美了如莲一般洁身自好的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选自李盛仙《夏日赏荷》)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甲】段点明世人甚爱牡丹原因的句子是:            ;【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4.【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 (1)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2)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第4篇 河中石兽 纪 昀
    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既未被河水冲到下游,也未原地不动沉入河沙,居然逆流而上,到了数里外的上游。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1)用词准确,语言简洁。作者在叙述事件时,抓住了事件的要点,不做过多的修饰。(2)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不是在于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而是引出了最后深刻的思考,促使读者自省,这才是这篇文章的精髓所在。
    河中石兽寻找石兽的四种途径:第一种: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第二种:到河的下游寻找第三种:到河底沙中寻找第四种:到河的上游寻找道理:实践出真知。
    4.其他重点实词临:        河干:        山门:        圮:        
    一起,一并经过,经历  寻找
    拖 农具,用于除草、平土等
    你们这些人 研究、探求
    根据 道理 主观地判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文中围绕寻找石兽,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看法?  2.文段(第3段)讽喻了什么现象?  
    ①寺僧按照常规思维,认为石兽应该在原地;②寺僧又根据水流的情况,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③讲学家认为石兽沉于河沙中;④老河兵根据实践认为石兽应该在上游。
    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致“主观臆断”的现象。
    3.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中“笑”的具体原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讲学家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河沙中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
    ◎主旨情感4.文章中哪句话揭示了本文的主旨?  5.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统编教材·思考探究)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写作特点6.本文在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拓展探究7.如何理解寺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形象?(统编教参·问题探究) 
    本文语言平易,风格简淡。作者叙述精到明快,没有多余的修饰。如写打捞石兽,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简洁之至,又很生动。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正是“据理臆断”的态度;唯有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甲】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河中石兽》)
    【乙】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选自《愚公移山》)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B 解析 A项,“杮”应读“fèi”;C项,“匮”应读“kuì”;D项,“亡”应读“wú”。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颠倒,错乱 坑洞 指草木 顽固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笑”,请说说两文中的“笑”有何异同。  
    翻转不停止,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子子孙孙无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
    两文的“笑”都是嘲笑,只是对象不同。【甲】文中的“笑”,一是讲学家笑寺僧等“不能究物理”,二是老河兵笑讲学家认识错误,不切合实际;【乙】文是智叟嘲笑愚公的“不惠”。
    第5篇 三峡 郦道元
    考情搜索本篇目2013年以单篇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
    文章先写三峡总体形势,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夏天、春冬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景象。文章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1)先总后分,有分有合,结构严谨。先写三峡概貌,总体勾勒;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描写,特点鲜明。而春冬两季,特点相似,故合写;夏水湍急,秋气萧森,景象不同,故分写。(2)次序分明,文脉贯通。先写概貌,强调三峡之雄伟;次写四季景象,首先写夏水襄陵之雄伟峻急,接着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3)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起首写山;夏天和春冬两季,重点写水;最末段写秋,又以山为主。
    2.通假字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同   ,意思:            。 3.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          。 今义:或者。(2)属引凄异古义:           。 今义:归属。
    阙  缺  空隙、缺口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驾着快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飞速地往下冲荡茂盛甚,很
    天刚放晴 下霜的早晨 
    二、重点句子翻译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峡两岸山势的特点。  2.文章第①段写山,第②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连绵不断,遮天蔽日。〔或:山高岭连(岭连山高)。〕
    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做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促。
    3.第④段写了秋景,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凄”“哀”两个字,表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4.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每至晴初霜旦。表现了三峡秋景凄清、萧瑟、肃杀的特点。
    结构上: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之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
    5.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统编教材·思考探究)    6.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改编)  
    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猿鸣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作者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①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写作特点7.本文在写作时运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示例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萧瑟、凄凉的特点。
    8.为了突出景物特征,文中采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示例 (1)“重峦叠嶂,隐天蔽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三峡的高峻、连绵。(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富有音韵美和情韵美。
    ◎拓展探究9.如果你要去欣赏三峡的美景,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示例 我会在夏天去。那时江水漫上山陵,江面更显宽阔,那急流顺七百里峡谷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色,令我神往。
    (2017·福建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逆流而上延长看,回头看 就是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相关课件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五) 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五) 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文呈现,参考译文,文章中心,写作特点,内容图示,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清单,长这里指身高,土地方圆,认为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章中心,写作特点,内容图示,知识清单,一词多义,全数词一,其他重点实词,都消失,这晚上八时左右,围鸟兽的细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章中心,写作特点,内容图示,知识清单,说悦愉快,老师传授的知识,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以为快乐,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