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三) 精品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三) 精品课件01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三) 精品课件02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三) 精品课件03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三) 精品课件04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三) 精品课件05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三) 精品课件06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三) 精品课件07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三) 精品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三) 精品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三) 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文呈现,参考译文,文章中心,写作特点,内容图示,知识清单,海水运动,其他重点实词,像天然形成的水池,盘旋飞翔旋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2篇 北冥有鱼 《庄子》
    考情搜索10年未考。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迁往南方的大海。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齐谐》中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振翅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离开的时候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第1层:写大鹏的形象,突出它出身不凡及形体庞大。 第2层:写大鹏的活动。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 第3层:写大鹏飞上高空之后眼中的景象。
    本文通过鲲鹏变化和鹏飞南冥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1)想象丰富,意境开阔。(2)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
    一、重点字词梳理1.注音
    冥  溟  海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记载怪异的事物击水,拍打水面
    二、重点句子翻译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文中引用《齐谐》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2.说说《北冥有鱼》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又是个怎样的形象。(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改编)   
    借《齐谐》一书中的话来证明对鹏的描写是真实可信的。
    《北冥有鱼》讲了三层意思。①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②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里,扶摇九万里;③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3.文章是如何表现大鹏“志存高远”的形象特点的?  
    通过写变鲲为鹏表现其志在高空,通过写飞往南冥表现其志在千里。
    ◎写作特点4.文章用“鲲、鹏”开篇,有什么妙处?  5.文章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有何作用?  
    ①文章开篇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给人以意境开阔之感;②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作者采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是为了阐明“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哪怕大如大鹏,它的腾飞也要有所“凭借”。
    ◎拓展探究6.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示例 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2020·四川成都)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第1~4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答案 B 解析 B项,志:记载。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 A 解析 A项,介词,到。B项,介词,用,凭/介词,因为。C项,连词,表转折,然而/连词,表承接,就。D项,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代词,他的。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答案 C 解析 “苍苍”是“湛蓝”的意思,由此排除A、B两项。“其……其……”连用,是“是……还是……”的意思,排除D项。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答案 B 解析 B项,“展现了作者的恐惧”说法错误。作者是想借大鹏依然有所依靠,想告诉读者:人的认识有限,离无所待的逍遥很遥远。
    第13篇 虽有嘉肴 《礼记》
    考情搜索近10年未考。
    文章以吃菜(“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的类比讲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本文采用类比的手法说明学习的道理,把抽象的道理阐释得形象生动。
    学(第一个)  敩  教导
    美味的肉食最好的道理好处困惑
    二、重点句子翻译1.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
    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兑命》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改编)  
    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2.本文中的“教”与“学”之间有怎样的辩证关系?变式设问: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统编教参·问题探究)  
    其一,教和学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事情,有教才有学,二者相互依存。其二,课文所说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既强调教育者自己要亲身学习,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自我反省,同时强调教育者在教的过程中,也会深化认识,发现自己理解上不透彻的地方,并努力改进。
    ◎写作特点3.文章以“嘉肴”“弗食”开篇,有什么作用?  4.“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文章最后引用《兑命》的一句话是否多余?  
    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学学半”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这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举一例加以分析。(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改编) 
    短文“故曰”之前,全都是对偶句。第一组,以“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任举一组即可)
    (2020·辽宁本溪、辽阳、葫芦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4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正义》)【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选自《颜氏家训》)注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 C 解析 A项,动词,吃/喂;B项,所以/缘故;D项,道义/道路。C项,只。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讲解谈论文章(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涵养德行,以利于事(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 (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性,有利做事。
    第14篇 马 说 韩 愈
    本文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1)托物寓意,中心明确。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抨击摧残、埋没人才的现实。(2)脉络清晰,结构精巧。正面提问和反面论述相结合。
    cá  lì 
    sù  dàn
    2.通假字(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同   ,意思:  。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   ,意思:           。 (3)才美不外见 同   ,意思:          。 
    祗 衹(只)  只、仅
    食 饲  喂
    见 现  表现
    才能,能耐 能够,胜任
    (和普通马)一同死 马槽
    吃一次 有时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正确方法才能、才干通晓
    二、重点句子翻译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只能在奴仆的手里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不能表现在外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本文开篇出人意料地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意在说明什么?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句,道出了千里马境遇之悲,虽有日行千里之能却英雄无路。结合第2段内容谈谈,千里马为何被埋没。 
    点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指出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性,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得到伯乐的赏识。
    食马者不能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标准喂养它;千里马因“食不饱”,无法发挥才能。
    3.作者列举了“千里马”的哪些遭遇?(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说说“食马者”应该怎样对待“千里马”。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按照驾驭它的正确方法来驾驭;按照喂养它的标准来喂养;通晓它鸣叫的意思,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主旨情感5.本文看似写马,实则喻人。文章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讽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变式设问: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6.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统编教材·思考探究)  
    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统治者愚妄无知(浅薄无能);有才能的人怀才不遇(不被赏识)的社会现实。
    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这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写作特点7.作者在结尾中运用了设问这一修辞方法,自问自答,这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不知马”这个结论有什么含意?(统编教参·问题探究)  
    作用:用设问的手法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归结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含意:“不知马”的结论揭露了封建制度下人才受压制的不合理状况,另外强调了对人才要给予优厚的待遇以及识别、选拔人才的重要性。
    ◎拓展探究8.韩愈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 
    示例 (1)不同意。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自身有实力,不论什么条件下都能施展自身的才华。(2)同意。千里马只有遇到伯乐,才会被赏识,得到更多施展的机会,才更有可能实现自我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虫负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①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②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③取者,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选自柳宗元《虫负蝂传》,有删改)注①卬:同“昂”,高高抬起。②踬:绊倒。③嗜:爱好。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同“祇(只)”,只,仅 等同,相等
    2.翻译句子。(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它在爬行中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仰起头背着它们。
    3.在【甲】文中,“             ”一句揭示了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重要特征;在【乙】文中,“             ”一句生动表现了虫负蝂贪得无厌的本性。 4.【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甲】文: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控诉;【乙】文:表达了作者对贪得无厌的人的鄙视之情。
    第15篇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2)句式骈散结合。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
    qiáng  jí
    zhǐ  tīng
    kuàng  yí 
    chǒnɡ  xié
    2.通假字(1)百废具兴 同   ,意思: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   ,意思:     。 
    具 俱  全、皆 
    属 嘱  嘱托
    4.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北”原意:北方。在句中的意思:         。 “南”原意:南方。在句中的意思:         。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原意:时间在前面。在句中的意思:        。 “后”原意:时间在后面。在句中的意思:        。 (2)名词用作动词忧谗畏讥原意:谗言。在句中的意思:         。 
    在……之前 在……之后
    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连绵不断的雨 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形容草木茂盛圆形的玉哪有尽头 
    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二、重点句子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了。
    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迁客骚人“感极而悲”是“忧”,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也是“忧”,他们的“忧”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文中,“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感极而悲”忧的是个人的得失和环境的变迁;“先天下之忧而忧”忧的是国与民,是国家大事。
    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是一种宽广的胸怀。
    3.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前者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后者指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能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悲喜,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主旨情感4.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目的: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出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写作特点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   6.第③④两段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示例 “衔”“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洞庭湖充满生命力,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广阔浩渺。
    这两段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像两股激流,两相对照,情景交融,传达出景与情相互感应所表现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拓展探究7.“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有。“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了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2019·内蒙古通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第16篇 醉翁亭记 欧阳修
    考情搜索本篇2010年与《岳阳楼记》以比较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2016年与《桃花源记》以比较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
    全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的图画,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1)语句凝练,语意精警含蓄。如第②段写山间朝暮及四时景物的变化,言简意深,片语传神。(2)骈散结合,同时大量运用虚词“也”“而”,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yǔ  lǚ
    yá  sù
    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秀丽 茂盛命名为,是
    聚拢 返回乐趣  快乐,高兴
    山洞,这里指山谷 昏暗
    暗花 背着东西的人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清菜蔬 陈列,摆开 
    尽兴地喝酒 弦乐器 管乐器 
    下棋 倒下的样子 遮盖
    表示判断,语气更肯定表示判断,语气更肯定
    表示判断,语气更肯定表示陈述,语气较为和缓
    表示陈述,语气较为和缓
    二、重点句子翻译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弥漫的云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5.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浓密的绿荫。
    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作者写山间朝暮、四季的景物变化,有什么用意?  2.本文第②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   
    作者通过对山间朝暮、四季景色变化的描写,突出了山间美景的变化多姿,引人入胜,从而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观点,为写太守与滁州人一同游山做铺垫。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绘琅琊山的美丽景色。先是朝暮的明暗变化,又从“野芳”“佳木”“风霜”“水落石出”的角度写了四季的景致。
    3.文章第③段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作者治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不仅在“山水之间”,还寄托在“与民同乐”中。文章通过描写醉翁亭优美的环境和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以及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以及寄情于山水,排遣由于被贬官而产生的郁闷之情。
    ◎主旨情感5.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统编教材·思考探究)    
    归结起来,这些乐有:①山水之乐;②宴饮之乐;③禽鸟之乐;④滁人之乐;⑤太守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写作特点6.本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来写“乐”?哪种“乐”的境界最高?为什么?
    衬托。作者巧妙地运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乐”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2020·山西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1~4题。黄 鹤 楼崔 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翻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 (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翻译: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4.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②示例一:描写了醉翁亭周边宜人的环境、优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示例二:叙写了醉翁亭周边环境,得名由来,山间朝暮、四季之美景,表达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乐趣。
    相关课件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五) 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五) 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文呈现,参考译文,文章中心,写作特点,内容图示,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清单,长这里指身高,土地方圆,认为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章中心,写作特点,内容图示,知识清单,一词多义,全数词一,其他重点实词,都消失,这晚上八时左右,围鸟兽的细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章中心,写作特点,内容图示,知识清单,说悦愉快,老师传授的知识,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以为快乐,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