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二) 精品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二) 精品课件01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二) 精品课件02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二) 精品课件03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二) 精品课件04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二) 精品课件05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二) 精品课件06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二) 精品课件07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二) 精品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二) 精品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二) 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章中心,写作特点,内容图示,知识清单,奇丽的景色,一词多义,其他重点实词,美丽交相辉映,四季都,此起彼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6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考情搜索10年未考。
    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本文带有骈文的特点,骈散兼行。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一、重点字词梳理1.注音
    2.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古义:  。 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古义:  。 今义:消沉,萎靡。
    指水中潜游的鱼 争相,争着
    实在 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二、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简要概括山川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山水相映之美(如“高峰”与“清流”)。②色彩搭配之美(如“五色”与“青林翠竹”)。③晨昏变幻之美(如“晓雾”与“夕日”)。④动静相衬之美(如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为静,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为动)。
    2.《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统编教材·思考探究)  
    《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望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主旨情感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统编教参·问题探究改编)  
    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美景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美景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则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遗。“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
    ◎拓展探究4.说说这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用词方面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人,其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C 解析 A项,“歇”应读“xiē”;B项,“跃”应读“yuè”;D项,“佁”应读“yǐ”。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交相辉映四季翠绿的藤蔓忽然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实是欲界之仙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文章仅80余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1)叙事,朴素、淡泊而又自然流畅。(2)映衬得当,修辞精当。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
    形容水的澄澈大概是只是
    二、重点句子翻译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出了月色怎样的特点?  2.结合本文,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示例 ①景色之乐:作者虽遭贬谪,内心悲凉,但面对如此月色,醉在其中,乐从心生。②友情之乐:有友人相伴,更有漫步的悠闲,孤寂之情顿消,乐从心来。③情趣之乐:作者乐以忘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来欣赏月下美景,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
    ◎主旨情感3.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统编教材·思考探究节选)   4.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夤夜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包括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等。
    ◎写作特点5.请写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景物描写的句子:①月色入户。“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我”的寂寞之心,“入户”慰藉“我”,写得自然而生动。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修辞,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积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以动衬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形象逼真地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清幽宁静的美妙境界。
    ◎拓展探究6.说说这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改编)
    本篇短文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读此文,带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注饣甫糟啜醨(chuò lí):吃酒糟,喝薄酒。
    (2020·云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 大概是吃饱(使……饱,让……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
    3.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 (1)景物特点鲜明,“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2)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用竹柏的影子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3)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4)“交横”(“空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明澈,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4.【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
    ①在苏轼的眼中,月色(竹柏影)是可观(美好)的。②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中)与友人一起漫步中庭(欣赏月下美景),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
    第8篇 富贵不能淫 《孟子》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1)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深刻尖锐;(2)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
    2.通假字往之女家 同   ,意思:  。 
    女  汝  你
    使……惑乱,使……迷惑
    使……改变,使……动摇 
    5.其他重点实词岂:        诚:        大丈夫:         
    难道 真正,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害怕停息 这
    行冠礼教导,训诲到恭敬违背遵从
    二、重点句子翻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文中孟子连用两个问句质问景春的用意是什么?  2.请比较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对景春的观点进行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子未学礼乎”点明景春的错误在于考虑问题不合乎礼义之道。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内心对仁、礼、义的坚守。
    3.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4.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不能。“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写作特点5.《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从文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示例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采用排比的句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列举了大丈夫面对“富贵”“贫贱”“威武”这三种境遇时的表现,三个“不能”语气坚定,铿锵有力,形成一股刚毅之气。
    (2020·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第1~4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
    【乙】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②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③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④,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⑤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注①榷(què)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专卖。②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③矧(shěn):况且,何况。④阁诏:搁置诏书。⑤窜:这里指被流放。
    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3.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甲】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4.根据你对语段【甲】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乙】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①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②使用排比(反复),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词严,气势磅礴。
    能。①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②焚诏(抗诏),不惧权势。
    第9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考情搜索本篇目2015年以单篇的形式进行考查。
    本文主要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文章开始一连用六个事例,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在此基础上,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1)善用排比。文章开头连用六个事例构成排比,气势铺排,据此事实得出结论,令人信服。(2)正反对比。分别从个人、国家两个角度作对比,得出论点。
    2.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 同   ,意思:       。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同   ,意思: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   ,意思:       。 
    曾  增  增加
    衡  横  梗塞、不顺 
    拂  弼  辅佐
    选拔、任用 捣土用的杵
    征验、表现 脸色 显露、流露 了解、明白
    守法度的大臣 辅佐君王的贤士
    匹敌、相当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二、重点句子翻译1.舜发于畎亩之中。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
    内心忧困,思虑梗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文章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2.文中写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连用六个名人的事例是为了举实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也从正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炼。)这就为下文进一步议论说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部的侵扰。
    3.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本文在论述磨难对人的影响后,为什么还要提到国家的治理呢?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选用文中句子回答)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对“人”“国”都适用;造就人才主要论证了“生于忧患”,而治理国家主要论证了“死于安乐”。
    ◎写作特点6.《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从文中举例做具体分析。(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改编)  ◎拓展探究7.结合文中的事例,请简要谈谈你对人才成长的认识。  
    文章开头“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4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节选自《治国安民》)
    兴起,指被任用犯错误 同“弼”,辅佐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   
    用这样的方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干。
    隋炀帝还是不满足,横征暴敛搜求不止。
    3.【乙】文中,太宗的话印证了【甲】文的论点:           。 4.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甲】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 我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是今天人们增长才干的必要条件。因为任何一个人奋斗的过程中,都会犯错误。聪明的人会吃一堑,长一智,举一反三,进而获得成功;愚蠢的人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或者是不以为然,那他依然会在同一块石头上摔倒,终将一事无成。(言之成理即可)
    第10篇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考情搜索2016年与《醉翁亭记》以比较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
    本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
    (1)写景叙事,虚实结合。文中桃源内外的景物,村中的风俗人情都是通过渔人的观察和感觉或借助渔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2)组织材料,详略得当。如桃花源里面写得详,桃花源外面写得略;渔人进桃花源时写得详,出来时写得略。正因为详略得当,全文仅用三百多字,就叙述了一个有头有尾、有环境、有情节、有人物和有对话的动人故事。
    qiān  mò 
    要 邀  邀请
    舍弃 房舍 听到 听说
    劳作做寻找 随即,不久
    尽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邀请 告诉不值得,不必 
    没有实现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二、重点句子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他们都感叹惋惜。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先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记号。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本文第①段描写美丽的桃花林景色有什么作用?  2.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做简要分析。    
    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花多、花美的景色,突出了桃花林的奇异,预示着桃花林的不同寻常。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此处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描写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做铺垫。
    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3.阅读全文,请概括桃花源奇异在何处。
    ①景奇:桃花林美景奇、桃花源内环境奇;②人奇:桃花源人长期与世隔绝;③踪奇:后人再寻桃花源,都一无所获,不见其踪影。
    ◎主旨情感4.综合第②段中的内容,请简要回答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变式设问: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2018·白银)  5.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2018·威海)  
    示例 作者理想的社会是: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丰衣足食。(意对即可)
    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古代人民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能实现。
    ◎写作特点6.“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统编教材·思考探究)  ◎拓展探究7.本文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色彩,可读来却有一种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如此”包含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由入而出的所有经历和见闻。此处若再一一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
    ①在作者笔下,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切具体,似乎有迹可循;②作者笔下的桃花源神秘美好,但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非仙界云霓气象;③文章首尾设计的两个人物,都似真实可信。从全文来看,无论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还是刘子骥再寻桃花源,都写得很肯定,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2019·贵州安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节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桃花源记》)
    同“举”,推举 以……为子整齐的样子随即,不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3.【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5.【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甲】文侧重于议论,【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第11篇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文中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渲染了凄寒幽怆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贬官后的孤凄之情。
    (1)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2)情景交融,景中传情。小石潭的曲径通幽,游鱼的悠然自得,潭水的空明清澈,环境的清冷幽寂,都融入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luò  zhuì
    cēn  cī 
    qiǎ  chuàng  suì
    穿透 静止不动的样子 
    二、重点句子翻译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第①段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了小石潭的美?  2.“影布石上”的意思是鱼的影子映在石上。请结合第②段内容,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有哪些。  
    水特别清澈,以整块石头为底,潭岸岩石形状各异,岸边树木茂盛秀丽。
    日光折射入潭中,将鱼的影子投在石上,原因是潭水清澈;能够看清鱼影投在石上,原因是石潭面积小。
    3.说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4.统观全文,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本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踪写的,即: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上气氛—记录同游者。特点:幽静。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小石潭岸势曲折,不知其源和作者被贬谪后遭遇坎坷,前途迷茫相似。小石潭周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环境和作者被贬谪后的孤凄悲凉、悲哀深沉的心境相似。给作者带来了幽深冷寂、孤困悲凉、悲哀深沉的感受。
    ◎主旨情感5.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感?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意在表达作者空有满腔才华却不得志的孤凄悲凉的情感。(或:借被遗弃于偏远地方的美好事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表达怨愤抑郁的心情。)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被贬后,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写作特点7.结合本文内容说说第①段采用了什么写作顺序来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按照游览顺序“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通过“闻”“伐”“取”“见”等简练的词语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这样写,点出了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小石潭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做铺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小石潭记》)
    【乙】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鱼儿)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
    3.【甲】文描绘小石潭的环境,营造了  的氛围;【乙】诗借助对深秋时节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等景物的描写,突出了荒村         的景象。 4.《小石潭记》和《秋晓行南谷经荒村》都是柳宗元被贬官时所作,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忧伤凄苦的感情,《秋晓行南谷经荒村》表达了作者落寞孤愤的情感。
    相关课件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五) 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五) 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文呈现,参考译文,文章中心,写作特点,内容图示,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清单,长这里指身高,土地方圆,认为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章中心,写作特点,内容图示,知识清单,一词多义,全数词一,其他重点实词,都消失,这晚上八时左右,围鸟兽的细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章中心,写作特点,内容图示,知识清单,说悦愉快,老师传授的知识,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以为快乐,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