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01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02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03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04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05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06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07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章中心,写作特点,内容图示,知识清单,一词多义,全数词一,其他重点实词,都消失,这晚上八时左右,围鸟兽的细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7篇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考情搜索10年未考。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同时还不着痕迹地融入了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恋。
    (1)描写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2)运用白描手法,抓住景物突出特征,“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痴人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一、重点字词梳理1.注音
    ɡēnɡnácuìsōnɡ hànɡ dànɡ
    dī  hén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白色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白汽弥漫的样子 
    不要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  2.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阅读本文似亦可感痴者乐雪。作者与金陵人的“痴”各有怎样的表现?  
    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
    作者的“痴”表现在大雪三日后独自去看雪,金陵人的“痴”表现在于亭中铺毡饮酒赏雪。
    3.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统编教参·问题探究)  
    作者的“痴”表现在:①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其特立独行、率性的一面;②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③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和淡淡的哀愁。
    ◎主旨情感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强”和“拉余同饮”中的“拉”二字表现出人物的什么感情?   5.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强”和“拉”表现出作者的喜悦和金陵人的豪爽好客。
    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写作特点6.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统编教材·思考探究)   
    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有的本不是量词,如“痕”“芥”甚至可以说是临时借用的),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拓展探究7.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统编教材·思考探究)  
    (1)侧面描写,即“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两句,没有正面写雪,而写“大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寂寥凄清。(2)间接描写,即“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几句,没有直接写雪,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3)动态描写,即“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由远及近,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仿佛是一个逐渐拉近的长镜头,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果”。
    (2020·安徽滁州来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湖心亭看雪》)【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选自柳宗元《江雪》)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这 撑(船)白汽弥漫的样子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无,没有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面孤船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3.【甲】文中“            ”一句运用写意的手法,巧妙地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满是冰雪的西湖万籁无声的寂然景象;【乙】诗中“          ,          ”两句也写出了江上极其幽静与沉寂的景象。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4.从【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和【乙】诗“独钓寒江雪”两句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作者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第18篇 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憎恨的,但我所憎恨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憎恨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祸患,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因此,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憎恨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第①段:提出论点,以设喻引出本文主旨,即舍生取义。然后具体分析和阐释“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第1层: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第2层:从正反两方面具体阐述分析为什么要“舍生取义”。第3层: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贤者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保持了本心。
    ②一箪(dān)食,一豆羹(ɡēnɡ),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第②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行人、乞丐和见利忘义之人,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论点。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着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时时保持“本心”。
    (1)善用比喻。用“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面对“嗟来之食”以“乞人不屑”来比喻守义不辱。取义浅近,既使道理易接受,又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2)对比手法。以“鱼”与“熊掌”、“生”与“义”的对比,更加突出论证了中心论点。
    2.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 同   ,意思: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同   ,意思:    。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   ,意思:     。 (4)乡为身死而不受 同   ,意思:     。 
    辟 避  躲避
    辩 辨  辨别 
    得 德  感恩、感激
    乡 向  先前、从前
    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求得同“德”,感恩、感激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讨厌,憎恨胜过,超过
    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停止 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做 为了
    给 同“欤”,语气词
    二、重点句子翻译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死亡是我所憎恨的,但我所憎恨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用呢?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2.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①段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  
    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本心”就是“人的羞恶之心”,“是心”就是“这种心”,其义与“本心”相同。
    3.第②段列举了哪两个事例?有何作用?   
    ①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②“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事例。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写作特点4.通读文章,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①段)、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第②段)。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抉择时,将“义”放在首位,摒弃利己的做法。
    ◎拓展探究5.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统编教材·积累拓展) 
    示例 事例:①文天祥,宁死不屈服于元朝,拒绝了高官厚禄的诱惑,舍生赴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著名作家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买美国的救济粉,被称为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理解:舍生取义在当代仍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时代背景的不同,“舍生”在如今已经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经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义。只有让舍生取义的精神牢牢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我们的民族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2020·安徽蚌埠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真卿①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②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节选自《史林测义》)注①真卿: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谥“文忠”。②见……于……:表被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讨厌,憎恨同“避”,躲避曾经 脸色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敌人)挖坑要活埋他,堆积柴草想要烧死他,用多种手段逼迫他,但是不能让颜真卿的内心有丝毫害怕。
    3.【乙】文中“                   ”(原句)和【甲】文中的“舍生而取义者也”相契合。 4.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把“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请结合颜真卿的经历,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 
    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
    颜真卿面对敌人的百般威逼面不改色,为了心中信奉的道义而终为奸人所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舍生取义”的内涵。(意思对即可)
    第19篇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ɡ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赶快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辩解;等待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第①段:记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第1层:写少时读书的刻苦勤奋。第2层:写成年后求师之艰。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yìnɡ)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mà)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隆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水来洗濯,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过来。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给(我)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在腰间佩戴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的样子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现在我虽然年老,没有什么成就,犹且有幸参与到君子的行列中,而承蒙天子的恩宠荣耀,跟随在公卿之后,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四海之内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第②段:写自己外出求学之艰辛和取得的成就。
    ③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有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父母每年有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赠送来,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去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第③段:写当代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青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反面强调了勤苦学习的必要性。
    ④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议论辩驳,言辞温和,脸色平易。他自己说少年时用心学习很勤奋,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的人了。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本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际遇好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第④段:点明写序的目的,这就是“道为学之难”,“勉乡人以学”。
    作者通过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辛和刻苦学习的经历,现身说法,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1)紧扣中心,从不同角度加以阐述。(2)概叙与细叙相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记叙有概叙与细叙之分。(3)对比方法的运用,是本文写法上最明显的特点。主要将太学诸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自己过去学习时的艰苦进行对比,将自己从师时生活的俭朴与同舍生的奢华进行对比。
    qiè  xǐ
    yìnɡ  wò
    pī  qǐ
    qiú  wèi
    zhuàn  zhì 
    2.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   ,意思: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   ,意思:       。 (3)与之论辨 同   ,意思:       。 
    支 肢  肢体
    被 披  穿着
    辨 辩  辩驳
    借 超过约定期限 
    担心,忧虑 学问渊博的老师 
    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请教 
    训斥,呵责 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等待
    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绣花的衣服
    系帽的带子光彩鲜明的样子
    参与 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恩宠光耀跟随
    这里指朝廷 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泛指四时衣服 给予,赠送
    饥饿同辈拜见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诋毁,毁谤
    二、重点句子翻译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5.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6.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朝廷每天有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父母每年有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赠送来,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了。
    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作者为什么“不敢出一言以复”?   2.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这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作者“不敢出一言以复”是因为作者对老师的尊重与敬服,而且体现作者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①求书之难。这是由“家贫”所致。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②求师之难。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③求学之难。主要是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作者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
    ◎主旨情感3.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统编教材·思考探究)   4.从本文看,作者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这是一篇劝学之作。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意在强调: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享乐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
    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学业有成;粗食敝衣,乐在其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关心后学,谆谆教诲;坦诚率真。
    ◎写作特色5.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侧面表现了作者不怕苦的精神)。
    ◎拓展探究6.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统编教材·积累拓展) 
    示例 (1)赞同。学生应该虚心学习,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这既是对老师的尊敬,也是自己虚心求教的表现。(2)不赞同。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疑问和想法,与老师平等地交流、沟通,这样有利于求得真正的知识。
    (2020·安徽淮北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宋濂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更加 引、提出周到终于  善,好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诚然,卿不朕欺。   
    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
    确实是这样,你不欺骗朕。
    3.【甲】【乙】两文叙述的事件都与宋濂有关,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4.在学习和做人方面,【甲】【乙】两文分别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  
    【甲】文:宋濂奔走求师。【乙】文:宋濂向皇帝汇报饮酒实情,举荐贤臣。(意思对即可)
    学习方面:谦虚好学(或:学习要有主动性)。做人方面:要谦虚诚恳,坦诚待人。
    第20篇 曹刿论战 《左传》
    考情搜索本篇目2012年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以比较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2018年与《国语》中的语段以比较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以实情上报。”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做到明察,但一定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第①段:叙述战前的准备。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驱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第②段:叙述长勺之战的经过。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第③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
    本文通过记录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1)对比手法。通过鲁庄公和曹刿战前、战后的对话描写,反衬出曹刿的深谋远虑、从容镇静。(2)详略得当,中心突出。通过详写曹刿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在战场上的决断能力、论述取胜原因,略写“请战”“从战”“克敌”,再现了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听从 跟随实情信用原因,缘故连词,所以
    参与指安身独自享有  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虚夸,夸大 使信服明察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类 
    大败驱车追赶车轮碾出的痕迹车前的横木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推测,估计 埋伏 倒下
    凭、靠 指曹刿 起补足音节作用
    二、重点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以实情上报。
    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做到明察,但一定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说完就)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穷尽了。
    我发现他们的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什么?  2.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理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人物形象3.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他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了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另外,曹刿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说明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
    ◎写作特点4.文章第②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5.请简要分析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  
    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
    示例 ①使文章详略得当,能够集中表现主要内容——对战争的分析评论;②写曹刿的集中论战,可以更好地突出曹刿的军事才干,表现他的“远谋”。
    ◎拓展探究6.如何理解曹刿以平民身份而主动“论战”的行为?(统编教参·问题探究)   
    曹刿堪称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与军事家。他只是鲁国的一介平民,并非“肉食者”,本无机会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和实施。但他凭借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积极参与抵御外敌入侵的政治谋划与军事行动,并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
    7.在分析鲁庄公形象时,很多同学都认为他是一个“鄙人”。小红却说鲁庄公也有可取之处,如“齐师伐我。公将战”,一方面他没有做好准备就仓促决定应战,有些鲁莽;另一方面,面对强敌他决定亲自统兵参战,勇于担当。老师肯定了小红。请从文中另找一例,对鲁庄公进行简要分析。
    示例 如“既克,公问其故”,一方面看出鲁庄公缺乏军事谋略、指挥才能,另一方面看出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2020·重庆A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参与指诉讼事件赐福,保佑倒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彼竭我盈,故克之。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答案 A 解析 “人格的卑鄙”的说法错误,而是“见识浅陋”。
    4.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做简要分析。【链接材料】晋、秦围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
    曹刿主动救国,同乡人阻止都没能拦住,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烛之武不是主动出来救国,国君派他出使他都推辞,晓以私利后才答应出马,可见他重个人名利,轻国家大义。
    相关课件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五) 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五) 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文呈现,参考译文,文章中心,写作特点,内容图示,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清单,长这里指身高,土地方圆,认为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四) 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章中心,写作特点,内容图示,知识清单,一词多义,全数词一,其他重点实词,都消失,这晚上八时左右,围鸟兽的细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标文言文知识梳理及训练(一) 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章中心,写作特点,内容图示,知识清单,说悦愉快,老师传授的知识,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以为快乐,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