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76)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76),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请根据要求填空。(以回答正确的8个空格计分。)(8分)
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 , ?
盼望着,盼望着, ,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
《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
《十则》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绳锯木断, 。(罗大经《鹤林玉露》) 2.口语交际。(3分)
在“说真话,诉真情”的写作指导课上,老师指出不少学生写博客或日记时文采飞扬, 可是写作文时却谎话连篇,套话成堆,缺乏真情实感。七年(6)班的同学就如何改变现状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发表你的看法。
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对《伊索寓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它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B.《伊索寓言》大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少部分是动物寓言。C.《蚂蚁和蝉》《两只口袋》等故事都出自《伊索寓言》。
D.《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2)下面两个故事,请任.选.一.个.简述其情节。(80 字左右,包括起因、经过、结果)(3 分)
①真假美猴王②计收猪八戒 我选():
综合探究。(4 分)
七年(1)班开展以“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回答问 题。
活动一:月亮 · 美称雅号(2 分)
①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②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③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雨楼。④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请找出上述诗句中月亮的雅称: 、 (写出两个即可)
活动二:月亮 · 民风民俗
右图展示的是清代中秋夜走月亮的风俗。请再写出 两种有关月亮的民风民俗活动。(2分)
二、阅读能力。(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13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 分)
翻译下面句子。(2 分)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从元方与客人的对话中,你领悟到为人处世应具备怎样的美德?(2 分)
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理由。(3 分)
(二)阅读《羚羊木雕》选段,完成10—14题。(13分)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 好吗?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 声音。
(1)太丘舍去.()
(3)下车引.之()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去后乃.至(
(4)元方入门不顾.(
)(2 分)
)
)
A. 过中.不至中. 有楼若者
C. 陈太丘与.友期行
B. 相委而.去任重而.道远
D. 日.中不至
与.儿女讲论文义
吾日.三省吾身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 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 别难过,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 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 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
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huǐ了。我 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不禁.()反 huǐ()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 分)
请从选文中找出描写月亮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3 分)
从“不见了”到再次出现,暗示了万芳的心理变化。请你描述一下她当时的心理活动。(3 分)
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和家长免不了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请联系本文,谈谈怎样才能尽 量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3 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14分)
芦苇花的温暖
①喜欢看初冬的芦苇,白茫茫的,好似原野提前飘落的雪。“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 花半蓼花。”在元人黄庚眼里,平分秋色的是芦花和蓼花,蓼花以热烈为美,芦花则是清淡传神。(A)萧瑟之中舞动的柔软的苇花,已是初冬原野里的主角。
②关于芦苇的诗句散落在历史的书卷中,可最初的来自《诗经》,蒹葭苍苍,在水一方,再没有哪一个词能比“苍苍”更能写出芦苇的韵味,而这种韵味只有在秋冬之际才能体会到。
③于是,去看它们,在立冬。它们立于苍茫中,褪去了生命的青葱鲜嫩,显露出淡雅的风姿。我们的生命,要经过怎样的春夏,才能对霜寒处变不惊?像深秋初冬的芦苇一样有着内外兼修的淡然?
④收割过的大地平静、平和,它们宁静、宁和。沿着坡度倾
斜的河滩下去,将那些土坡旁清瘦的芦苇丢在身后,不过,迎接你的,是对岸的一群,因为 近水,显得更有生气。(B)它们不是一棵棵单独生长,要长,就是一片片,一群群,风一吹,满天地的苇花齐整整地朝着一个方向。
⑤芦苇上的露水刚刚被朝阳晒干,身子骨似乎轻盈了不少,苇花微微舞动。它们能称为
花么?没有芬芳,没有娇嫩,只有灰白的一茎,可我还是执意把它们称为花,甚至比对菊更 喜爱它们。它们持久、恬淡,在细颈的瓶里插了数月也依旧没有谢幕的意思。
⑥一些往事漫过记忆,像风轻盈地漫过苇花。看见母亲脸上手上的细痕,知道母亲去了 苇塘。用芦根炖水喝,据说可以除燥,我们小孩子,也不知道什么是燥的岁月里,也就当解 渴的水,喝了一碗又一碗。
⑦最实用的而暖人的,是费了母亲数月功夫,集了蓬松松一包苇花,它们再也不能飞散时,是被缝进一个布袋里,枕在我们有梦的夜晚。至少,不用枕窸窸窣窣作响的稻壳芯的枕。
⑧苇花,从此和温暖关联。
选文开头引用关于芦苇的诗句有什么作用?(2 分)
阅读第③—⑤段内容,谈谈初冬芦苇的特点。(2 分)
选文语言优美,请从划线句子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3分) 我选():
文章结尾虽简短却意蕴深长,请说说你的理解。(3 分)
文中作者细腻地描绘了芦苇花,时值冬日,一定也有美丽的花儿打动过你吧,请你将它 描.写.出来。(提示: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60 字左右)(4 分)
三、写作能力。(40 分)
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40 分)
题目: 的日子(将题目补充完整)
题目:我爱这班级
要求: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 600 字(诗歌不少于 30 行)。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及评分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8分, 以回答正确的8个空格计分)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水滴石穿
2.(3分)示例:我认为我们应多增加阅读积累,多参与有益活动,并学会用心观察生活, 用心感受细腻的亲情、友情、师生情,那么,写作时就能自然流露真情实感。
3.(1)(2 分)B
(2)(3 分)我选①,示例:悟空因打死强盗被赶走,六耳猕猴趁机假冒他打伤唐僧, 抢去文牒,欲往西天取经。后真假悟空展开了恶战,最终如来使六耳猕猴现了原身,悟空把他一棒打死。
我选②,示例:唐僧悟空来到高老庄,得知庄主女儿被妖怪强占。悟空追赶妖怪到云栈 洞,得知他原为天蓬元帅,被贬下凡,误投猪胎,后经观音点化,在此等候取经人。遂引其 拜见师父,唐僧赐号八戒。
4.(1)(2 分)玉兔、桂魄、月桂、玉盘。(写出两个即可)
(2)(2 分)中秋节赏月、中秋夜放天灯、中秋夜舞火龙等风俗。(写出两种即可) 二、阅读能力。(40分)
(一)(13 分)
5.(4 分)(1)离开 (2)才 (3)拉 (4)回头看
6.(2 分) C
7.(2 分) 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8.(2 分)示例:从元方与客人的对话中,我领悟到为人处世应具备守信用、讲礼貌等美德, 这是为人处世非常重要的原则,是立世之本。
9.(3 分)示例一:不失礼,因为友人既对元方的父亲失信,又对元方的父亲失礼,所以元方的行为合情合理。
示例二:失礼,因为友人当时已觉得惭愧,要下车表示友好,既然他能知错就改,就应 该原谅他的过失。
(二)(13 分) 10.(2 分)jīn悔
11.(2 分)“我”到万芳家要回羚羊木雕。
12.(3 分)冷冷的;以冷冷的月光烘托了“我”当时哀伤的心情。
13.(3 分)示例:她怎么可以不讲信义要回羚羊木雕呢?可是我俩是好朋友,她不会无缘无故反悔的,肯定有什么苦衷,我怎能这样对她呢?我要把小刀送给她,我俩始终是好朋友。14.(3 分)示例:倘若“我”的父母能提前告知羚羊木雕的贵重,或“我”送礼物前能和父母商量一下,便不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可见凡事尽量想得周到一点,就能消除不必要的麻烦。
(三)(14 分)
15.(2 分)示例:巧借诗句表明芦花的清淡传神之美;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增添了文章的美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引出下文对深秋初冬的芦苇的描写。(答对两点即可) 16.(2 分)示例:显露出淡雅的风姿,有着内外兼修的淡然,宁静、宁和,持久、恬淡。
(答对两点即可)
17.(3 分)我选(A),示例:这句话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初冬芦苇丛生、随风飘舞的美景,抒发了“我”对芦苇的喜爱之情。
我选(B),示例:这句话采用了一连串的叠音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抒发了“我”对芦苇的喜爱之情。
18.(3分)示例:是对母亲不辞辛苦地为我们采集苇花缝制枕头的往事的感受;巧妙照应文 章的题目,同时篇末点题,突出苇花意味着温暖的母爱。
19.(4 分)示例:水仙花翡翠般的叶丛间,挤着一簇银盏似的花朵,散发出淡淡幽香,令人心旷神怡。一阵风儿吹过,花儿摇摆着娉婷绰约的秀姿翩翩起舞,难怪水仙花有“凌波仙 子”的美称啊!
三、写作能力。(40 分) 20.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有答案 (176),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病句中修改不正确的是,仿照划横线的句子,写出句式相仿,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176),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76),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积累,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