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 测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395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 测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395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 测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395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 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 测试卷,共6页。
最新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 测试卷
一、单选题
1. ( 2分 )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 ( 2分 )缘身在此山中( ) A. 缘分 B. 因为
3. ( 2分 )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 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 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 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4. ( 2分 )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 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 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 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5. ( 2分 )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 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 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 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二、判断题
6. 9. ( 8分 )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2)《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常用以形容人或事情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
7. ( 8分 )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2)《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常用以形容人或事情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
8. ( 10分 )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爬山虎是一种凶猛的动物。 (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句话中的“着”读“zháo”,不读“zhe”。 (3)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4)《游山西村》是唐代诗人陆游写的。 (5)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三、填空题
9. ( 1分 ) 本组词语中,有一个不是同类的________水稻玉米小麦米饭高粱
10. ( 2分 ) 把诗句补充完整。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
11. ( 2分 ) 根据语境注音。
像恐龙这样重________的动物,如果当时不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________洋。
12. ( 2分 ) 根据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内容判断正误。
①1910年时,魏格纳已经很老了。________
②柯彭教授很支持魏格纳的假说。________
13. ( 3分 ) 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慎重________ A.shèn;B.shèng
住宅________ A.zái;B.zhái
粗糙________ A.cáo;B.cāo
14. ( 4分 )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5. ( 4分 ) 照样子写词语。
例:柳暗花明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6. ( 6分 ) 我能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呈现________(chēn chéng) 彭教授________(péng póng)
精神大振________(zhèn zhèng) 资料________(zhī zī)
召开________(zhào zhāo) 假说________(jiā jiǎ)
17. . ( 8分 ) 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屈—________—________ 聚—________—________
而—________—________ 叟—________—________
四、问答题
18. ( 5分 ) 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所学的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
五、综合题
19. ( 2分 ) 读课文《蟋蟀的住宅》,理解句子的意思。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1)“伟大的工程”是指 。 (2)这句话写出了 。
20. ( 5分 )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______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______一把,使它______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1)把下面的词语填入横线上。拉紧贴巴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1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2 一把,使它 3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2)“巴”的意思是 1 。 (3)这段文字介绍了 1 。
21. ( 5分 )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______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______一把,使它______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1)把下面的词语填入横线上。拉紧贴巴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1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2 一把,使它 3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2)“巴”的意思是 1 。 (3)这段文字介绍了 1 。
六、现代文阅读
22. ( 6分 ) 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二天一早,他叩_____开了著名科学家柯彭教授的大门,把自己这个想法告诉了他。教授肯定了他的假想有道理,并说也曾有人提起过,但都没有足够的事实加以证明。教授劝他打消念头,不必为此枉费心机。(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注音。叩 开 枉 费心机 (2)“枉费心机”的意思是_____ A. 千方百计地谋划。 B. 白白地耗费心思。(3)短文中的“这个想法”是指 。 (4)短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是转述语,请根据你的想象把教授的语言写下来。 教授说:“ 。”
23. ( 9分 )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有一只猫头鹰,它的叫声特别难听,每天晚上人们要睡觉的时候,它就尖声地叫起来。因此,人们都非常讨厌它,看见它就指责它。 猫头鹰很苦恼(nǎo),就对它的邻居斑(bān)鸠说:“我要搬家了,搬到东方去。” 斑鸠说:“你为什么要搬家啊?” 猫头鹰说:“这里的人们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搬家。” 斑鸠说:“不知道你想过没有,你不改变那讨厌的叫声,无论你搬到哪里,当地的人们都会照样讨厌你啊!” 猫头鹰听了,低下了头。(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这篇短文中有________种动物,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听了斑鸠的话,猫头鹰为什么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