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祝福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祝福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初中学段曾学习鲁迅先生的《故乡》《孔乙己》等篇章。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我们认识了一些人物,比如由聪明活泼的闰土变麻木愚昧的闰土,由站着喝酒却穿长衫的孔乙己等,鲁迅先生往往通过人物的形象特征揭示社会封建余毒毒害人民的主题。接下来,我们学习鲁迅笔下的另一个人物——祥林嫂,看看《祝福》这一篇小说揭露了什么内容。(板书《祝福》)
二、介绍背景,揭示主题。
本文写于1924年2月7日,后收入作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中国社会已经历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当时的国人有一定的影响。但很多民众,尤其是中国农村的民众依然遵循着封建社会的道德,祥林嫂的悲剧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三、检查预习(略)。
四、分析课文。
1. 速读课文,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情 节 内容 起讫段落 时间
序 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
结 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 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开 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34―53 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
发 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54―65 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
高 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1 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
尾 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112
2.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1)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2)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3.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第33段“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4.在祥林嫂不幸的人生中,她周围的人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
(1)祥林嫂人生的不幸:再嫁——儿子被狼吃了——头上的疤——死
(2)周围人的反应
①再嫁
婆婆:卖(心安理得)
四婶:被婆家绑架捆走,首先想到的是给自己家惹了麻烦。
小叔子:强按嫂子的头拜堂
鲁四老爷:皱眉,认为可怜,但败坏风俗,祭祀不准她沾手。
②儿子被狼吃了
鲁镇的男人:“没趣的走了开去”。(毫无同情心)
女人们:“陪出许多眼泪来”“特意寻来”“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厌烦得头痛了”
③头上的疤
“发生了新趣味” (又成了他们生活的调剂)
④祥林嫂的死
鲁四老爷:咒骂 (为什么?)明确:鲁四老爷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革和破坏他所信奉的统治秩序的行为。女人再嫁,在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中,是女人最大的罪恶,鲁四老爷是不能容忍的。“这样的女人”在这时死去,更显得与社会作对。
家里的短工:“穷死”的,“淡然”
“我”:开始有些“惊惶”;“心地已经渐渐轻松”
“活得有趣”的众人:“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大家欢欢喜喜地过年。
小结:封建思想文化和封建统治造成的麻木、冷酷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析祥林嫂形象:
1.文中有几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有什么变化? 从中反映了什么?找出相关描写体会其作用。(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2.鲁迅说过:“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文中是怎样描写祥林嫂的眼睛的?有什么作用?
小结:眼睛的描写,有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形象地揭示了祥林嫂走向绝境的过程。
3.从文中找出几处典型的语言描写并品味其心理。
4.从文中找出祥林嫂的动作描写,分析其“反抗”精神。
明确:(1)逃:山中出逃,做工鲁镇——敢于直面封建妇道、孝道, 维护自我尊严。
撞:改嫁中的“出格”行为——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
捐:倾其所有——洗刷“污秽”。
问:死前问“我”鬼神——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质疑。
(2)抗争是自发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所以,抗争的结果只能是逃出“苦海”,又进“狼窝”。封建礼教与迷信在祥林嫂头脑中也是根深蒂固的,落后与愚昧仍然是祥林嫂性格中相当突出的因素。
5.总结祥林嫂的形象。
明确:祥林嫂是个勤劳淳朴、身体健壮、意志坚韧的劳动妇女,在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下,经济上受尽剥削,政治上备受压迫,精神上惨遭摧残,虽经一系列反抗最后仍不免沦为乞丐,冻饿致死。她是我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个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她的结局是对中国吃人的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
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篇小说有哪几处环境描写?品味其中的语句,体味环境描写的作用。
明确:(1)开头的祝福景象: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香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为小说情节的开展勾画背景和渲染气氛。
(2)祥林嫂死后当晚“冬季日短……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一节: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从“寂静”“沉寂”等词中可以看出。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舒畅”实际上可理解为愤激和沉痛。
(3)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微雪点点的下来了”:暗示着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了点明时节,暗示情节的作用。
(4)结尾的祝福景象: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
作用:文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年末雪景是自然环境,祝福景象是社会环境。另外,祥林嫂周围其他人物也是她生活的社会环境。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卫老婆子、柳妈等与祥林嫂之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些人将祥林嫂逼上死地。鲁镇的人可以说都不是凶手,又可以说都是凶手。迫害祥林嫂的人们,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观念的驱使。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的同情,他们一开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剧满足一下自己的猎奇心理,等到厌倦了,便对之嘲笑唾弃,表现出一种冷漠厌烦的态度,他们也是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统治了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鄙视祥林嫂,他们的态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和鲁四老爷一起,把祥林嫂逼上了死路。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深入探讨
1.作家丁玲曾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那么,杀死了祥林嫂的凶手是谁?
明确:
(1)鲁四老爷:
①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皱眉,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②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的反应可以用两次“可恶”和“然而”来概括: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转折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做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表示不满。“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③第一部分有鲁四老爷大骂新党的描写。这一切都可看出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他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他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2)婆婆和大伯:
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人身自由,丈夫死了还要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出格反抗也不可能改变她的命运。从中我们还可看到一个矛盾:婆婆卖媳妇是应该的,甚至人们还夸她精明,祥林嫂的反抗是不应该的。在这个角度上,封建思想是支持她婆婆的,婆婆可以支配媳妇的命运。但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也是唯一的罪名。在这个方面,封建思想又不可能原谅祥林嫂的“罪”。在这个矛盾中,我们看不到祥林嫂的活路。
大伯收房子也是应该的。原因很简单,祥林嫂没了儿子,也就是没了贺家的后代,也就成了贺家的外人,房子是不能给她的。但封建思想又教育女子们: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在这个矛盾中,我们也看不见祥林嫂的生存空间。
(3)柳妈:
柳妈和祥林嫂同样是一个守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地狱、报应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出苦海。但柳妈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祥林嫂花了十二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可是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祥林嫂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显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最终,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柳妈还算是同情祥林嫂的一个。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更显示出悲剧之可悲。
(4)鲁镇上的人们:
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的同情,他们一开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剧满足一下自己的猎奇心理,等到厌倦了,便对之嘲笑唾弃,表现出一种冷漠厌烦的态度,他们也是深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统治了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鄙视祥林嫂,他们的态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和鲁四老爷一起,把祥林嫂逼上了死路。
(5)封建礼教:
祥林嫂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却深受封建节烈观的影响。可见封建思想对中国人的毒害多么深重,不仅在鲁四老爷这样保守的乡绅头脑中根深蒂固,而且深入到社会最底层。祥林嫂对再嫁反抗越激烈,说明她受的毒害越深。不仅世人认为祥林嫂再嫁是罪恶,就连她自己也一直以再嫁为耻,精神萎靡,心怀恐惧。
2.“悲剧就是把美撕毁了给人看。”(鲁迅语),古希腊的剧作家把悲剧分为命运悲剧(不可抗拒的注定命运)、性格悲剧(性格缺陷导致的悲剧)、社会悲剧。你认为祥林嫂的悲剧属于哪种悲剧?鲁迅先生塑造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何在?
明确:
(1)社会悲剧。
(2)酿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封建宗法势力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深蒂固的统治。要使祥林嫂获得解放,只有粉碎绞在她脖子上的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这四条绳索。因此,我们认为,塑造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一是表现了他对妇女解放问题进行的广泛、深入、务实的思考,二是为她们深受封建思想毒害之深感到彷徨。
本文以“祝福”为题目,有什么意义?
①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也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
②作者把祥林嫂的死置于祝福的欢乐气氛中,以乐景写哀情,用反衬的手法深化小说的主题,要读者看到封建礼教是如何将一个人活活吞噬的。通过“祝福”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表现祥林嫂悲剧的命运,从而反映主题。
③祝福是一件封建习俗,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被逼上死路的,所以,小说取名《祝福》意义深刻。
二、总结
运用倒叙的手法交代小说情节,对祥林嫂的语言、肖像、动作等进行描写,通过环境的烘托揭露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对人民的毒害。
三、作业
利用所学习的语言、肖像、动作等描写方法,写一篇300字习作,介绍你身边的一位印象最深刻的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祝福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新课导入,深入阅读,拓展分析,总结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12 祝福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步骤,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2 祝福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鲁镇的环境,鲁四老爷的面孔,祥林嫂的惨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