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教材精创】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课件(2)-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精创】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课件(2)-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共44页。
鲁教2019版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单元整合提升知识体系乡村与城镇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城乡地域文化城镇化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深圳蛇口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乡村功能区乡村内部空间变化合理规划乡村空间的策略合理规划乡村空间的意义城镇功能区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合理规划城镇空间结构的意义及策略城镇空间结构的模式及变化地域文化及特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城镇化及过程不同地区的城镇化进程特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城镇化城镇化进程规律城镇化的意义城镇化的问题发达国家城镇化特点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特点我国城镇化特点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意义考点链接考点一:乡村内部空间结构1、乡村功能区考点一:乡村内部空间结构2、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合理规划从实际出发,使乡村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合理、节约用地改造和提高乡村传统产业,引导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注重对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地方和民族传统文化特色逐步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1.乡村规模大、房屋密集呈团块状的村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最适合以道路为骨架进行功能分区布局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下列四幅图是村落的四种平面形态图。读图,完成1~2题。对点题组一:乡村内部空间结构解析:第1题,甲图表示的是山区,人口较少,乡村规模小;乙图居住区集中分布于两条公路沿线,且呈带状;丙图是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的村落,规模大,房屋密集,呈团块状;丁图是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居住区沿河流分布且呈带状。第2题,乙图所示农业用地、居住区沿道路分布,因此最适合以道路为骨架进行功能分区布局。考点二: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1、城市功能区考点二: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3.该城市(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2018·高考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下图,回答3~4题。对点题组二: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解析:第3题,I区土地利用强度最大,应该为商业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商业网点最为密集。II区域土地利用强度较大,生活、经济活动较为密集,不宜建垃圾填埋场。IV区土地利用强度小,生产、生活活动少,人为释放热少,热岛效应弱。4.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2018·高考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下图,回答3~4题。对点题组二: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解析:第4题,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比值越大,土地利用强度越大。甲处利用强度增大,说明建设用地面积增大,扩大卫星城规模会 使土地利用强度明显增大。考点三: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因素(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①距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考点三: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因素(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②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交通通达度越高,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考点三: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因素(2)其他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5.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2016·高考天津卷)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对点题组三: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因素解析:第5题,该市北部地区地租等值线密度总体较南部地区小,故北部地区地租梯度总体较南部地区小。图中地租相同的区位,正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西北方向上地租递减较慢,可能是因为西北方向上交通设施较好,距离市中心较远地段地租仍很高。空气质量越好的地区,地租越高。地租等值线间距会越大。6.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2016·高考天津卷)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对点题组三: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因素解析:第6题,甲地地租水平较高,说明交通便利,环境质量较好,适合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航天航空产业、钢铁产业、汽车工业会造成噪声、水、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等,应远离市区。考点四:城市功能区的布局(1)工业区的布局原则①与城市整体②与住宅区:要有便利的交通;要设置卫生防护带。考点四:城市功能区的布局(1)工业区的布局原则③与风向④与河流:布局于城市河流下游。考点四:城市功能区的布局 (2)功能区布局是否合理的评价 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如距城市的远近、盛行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 ①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②根据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 ③注意高级住宅区和行政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考点四:城市功能区的布局(3)常见功能区的规划布局原则7.该城市空间形态未来的发展方向最有可能是(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伸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伸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的规划图。读图,回答7~9题。对点题组四: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解析:第7题,从图中的组团布局来看,该城市空间形态未来的发展方向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选C。8.该城市水厂(水1、水2、水3)以及污水处理厂(污1、污2)布局均合理的是( )A.水1和污2 B.水2和污2C.水3和污1 D.水2和污1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的规划图。读图,回答7~9题。对点题组四: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解析:第8题,城市水厂应该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上游,而污水处理厂则需要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下游。据此分析,水1、水2和污1符合条件,但水1靠近农田,易受农业生产影响。选D。9.与E组团相比,B组团布置物流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邻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B.地形平坦开阔,可利用空间充足C.靠近山区,环境优美D.分布在郊区,土地租金低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的规划图。读图,回答7~9题。对点题组四: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解析:第9题,布置物流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应该考虑交通是否便利,与E组团相比,B组团邻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选A。建筑 制度 考点五:地域文化的形成A.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分时代B.地域文化的形成受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C.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分地点D.地域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相同之处10.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南亚的印度河谷地在城市建筑风格、宗教、民俗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这说明( ) 对点题组五:地域文化的形成解析:第10题,地域文化形成于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其形成要受到地域内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影响。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11.下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 对点题组五:地域文化的形成解析:第11题,潮音寺是古代人民对大海的崇拜和敬畏而产生的,天津港、海滨浴场是现代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利用,都是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产物。考点六: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考点六: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2.美国大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B.美国城市用地紧张C.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D.西欧地质条件差13.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筑有围墙 B.园林忌直求曲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 D.建筑物线条简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建筑。据此,完成12~13题。对点题组六: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解析:第12题,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古建筑,由于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市中心少见摩天大楼。第13题,中国的建筑物线条复杂,园林忌直求曲,多有围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向性。考点七:城市化进程及阶段判断(1)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随着城市发展,市中心人口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a-b-c-d。考点七:城市化进程及阶段判断 (2)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 城市人口比重小于30%为初期阶段,30%~70%为中期阶段,大于70%为后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总体大于70%,且出现下降现象,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根据城市化水平和速度判断 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如下图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如下图乙)。考点七:城市化进程及阶段判断 (4)根据产业构成判断14.图中显示( )A.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 B.城镇非劳动力人口锐减C.农村劳动力人口剧增 D.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 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力人口是指20~59岁男性人口及20~54岁女性人口)。据此回答14~16题。 对点题组七:城市化进程及阶段判断解析:第14题,由图中全国总人口、城镇总人口、劳动力人口比重等数据,计算可知2010-2050年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城镇劳动力人口增加,说明农村劳动力人口在减少。注意图示2010年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15.我国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年份可能是( )A.2038年 B.2040年 C.2047年 D.2050年16.据图推测,2020年后我国应( )①积极发展大中城市 ②提高制造业水平③积极扩大耕地面积 ④延迟退休年龄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力人口是指20~59岁男性人口及20~54岁女性人口)。据此回答14~16题。 对点题组七:城市化进程及阶段判断解析:第15题,计算可知,我国2040年的城市化率为67.3%,2050年的城市化率为73.6%,说明我国2040-2050年间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第16题,图示2020年我国劳动力比重仅为50%左右考点八:不同阶段的城市化类型的判读 一分析城市人口比重,二分析人口迁移方向17.能正确表示该城市发展方向的是( )A.向东向西 B.向东向北C.向西向南 D.向南向东 下图为某城市1980年、1995年和2010年东西方向及南北方向的人口密度(单位:千人/km2)剖面图。据此回答17~18题。 对点题组八:不同阶段的城市化类型的判读解析:第17题,读图知,东西方向上东部近郊地区人口密度增长幅度大,而且其范围距离中心城区远,说明城区向东发展;从南北方向看,北部近郊地区人口密度增长幅度大,而且范围距离中心城区远,说明城区向北发展,整个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是向东向北。18.近30年来,图示地区( )A.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越来越大B.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C.近郊区人口持续增长D.中心城区和近郊区范围越来越大 下图为某城市1980年、1995年和2010年东西方向及南北方向的人口密度(单位:千人/km2)剖面图。据此回答17~18题。 对点题组八:不同阶段的城市化类型的判读解析:第18题,结合图示信息,在东西、南北方向,近郊区城市人口密度一直在增大,而中心城区先增大,后减少,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中心城区的地价上涨,环境恶化,而近郊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地价较低,环境质量较好,吸引人口从中心城区向近郊区迁移,从而产生了郊区城市化的现象;该过程近郊区范围是增大的,但中心城区的范围并非越来越大。考点九: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影响考点九: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2)城市中心“岛屿”效应考点九: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考点九: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分析 城市化用地规模的扩大和人口急剧增长,会导致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常见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如下图所示:19.绿洲城镇与我国珠三角地区城镇相比( )A.环境承载力大 B.社会文化差异小C.经济基础薄弱 D.交通通达度较高20.制约绿洲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风沙C.矿产 D.水源 在干旱区,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洲及背景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读绿洲城镇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图,回答19~21题。 对点题组九: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9题,绿洲城镇规模较小,区位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较我国珠三角地区城镇明显要薄弱。第20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绿洲城镇位于干旱地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21.下列措施中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最小的是( )A.荒漠化治理 B.水利设施的建设C.人工植被的培养 D.光照资源的开发 在干旱区,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洲及背景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读绿洲城镇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图,回答19~21题。 对点题组九: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第21题,环境问题的治理、水利设施的建设、人工植被的培养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较大。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鲁教2019版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单元整合提升知识体系乡村与城镇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城乡地域文化城镇化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深圳蛇口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乡村功能区乡村内部空间变化合理规划乡村空间的策略合理规划乡村空间的意义城镇功能区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合理规划城镇空间结构的意义及策略城镇空间结构的模式及变化地域文化及特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城镇化及过程不同地区的城镇化进程特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城镇化城镇化进程规律城镇化的意义城镇化的问题发达国家城镇化特点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特点我国城镇化特点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意义考点链接考点一:乡村内部空间结构1、乡村功能区考点一:乡村内部空间结构2、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合理规划从实际出发,使乡村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合理、节约用地改造和提高乡村传统产业,引导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注重对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地方和民族传统文化特色逐步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1.乡村规模大、房屋密集呈团块状的村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最适合以道路为骨架进行功能分区布局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下列四幅图是村落的四种平面形态图。读图,完成1~2题。对点题组一:乡村内部空间结构解析:第1题,甲图表示的是山区,人口较少,乡村规模小;乙图居住区集中分布于两条公路沿线,且呈带状;丙图是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的村落,规模大,房屋密集,呈团块状;丁图是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居住区沿河流分布且呈带状。第2题,乙图所示农业用地、居住区沿道路分布,因此最适合以道路为骨架进行功能分区布局。考点二: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1、城市功能区考点二: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3.该城市(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2018·高考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下图,回答3~4题。对点题组二: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解析:第3题,I区土地利用强度最大,应该为商业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商业网点最为密集。II区域土地利用强度较大,生活、经济活动较为密集,不宜建垃圾填埋场。IV区土地利用强度小,生产、生活活动少,人为释放热少,热岛效应弱。4.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2018·高考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下图,回答3~4题。对点题组二: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解析:第4题,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比值越大,土地利用强度越大。甲处利用强度增大,说明建设用地面积增大,扩大卫星城规模会 使土地利用强度明显增大。考点三: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因素(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①距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考点三: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因素(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②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交通通达度越高,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考点三: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因素(2)其他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5.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2016·高考天津卷)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对点题组三: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因素解析:第5题,该市北部地区地租等值线密度总体较南部地区小,故北部地区地租梯度总体较南部地区小。图中地租相同的区位,正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西北方向上地租递减较慢,可能是因为西北方向上交通设施较好,距离市中心较远地段地租仍很高。空气质量越好的地区,地租越高。地租等值线间距会越大。6.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2016·高考天津卷)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对点题组三: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因素解析:第6题,甲地地租水平较高,说明交通便利,环境质量较好,适合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航天航空产业、钢铁产业、汽车工业会造成噪声、水、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等,应远离市区。考点四:城市功能区的布局(1)工业区的布局原则①与城市整体②与住宅区:要有便利的交通;要设置卫生防护带。考点四:城市功能区的布局(1)工业区的布局原则③与风向④与河流:布局于城市河流下游。考点四:城市功能区的布局 (2)功能区布局是否合理的评价 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如距城市的远近、盛行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 ①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②根据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 ③注意高级住宅区和行政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考点四:城市功能区的布局(3)常见功能区的规划布局原则7.该城市空间形态未来的发展方向最有可能是(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伸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伸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的规划图。读图,回答7~9题。对点题组四: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解析:第7题,从图中的组团布局来看,该城市空间形态未来的发展方向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选C。8.该城市水厂(水1、水2、水3)以及污水处理厂(污1、污2)布局均合理的是( )A.水1和污2 B.水2和污2C.水3和污1 D.水2和污1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的规划图。读图,回答7~9题。对点题组四: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解析:第8题,城市水厂应该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上游,而污水处理厂则需要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下游。据此分析,水1、水2和污1符合条件,但水1靠近农田,易受农业生产影响。选D。9.与E组团相比,B组团布置物流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邻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B.地形平坦开阔,可利用空间充足C.靠近山区,环境优美D.分布在郊区,土地租金低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的规划图。读图,回答7~9题。对点题组四: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解析:第9题,布置物流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应该考虑交通是否便利,与E组团相比,B组团邻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选A。建筑 制度 考点五:地域文化的形成A.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分时代B.地域文化的形成受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C.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分地点D.地域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相同之处10.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南亚的印度河谷地在城市建筑风格、宗教、民俗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这说明( ) 对点题组五:地域文化的形成解析:第10题,地域文化形成于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其形成要受到地域内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影响。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11.下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 对点题组五:地域文化的形成解析:第11题,潮音寺是古代人民对大海的崇拜和敬畏而产生的,天津港、海滨浴场是现代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利用,都是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产物。考点六: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考点六: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2.美国大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B.美国城市用地紧张C.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D.西欧地质条件差13.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筑有围墙 B.园林忌直求曲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 D.建筑物线条简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建筑。据此,完成12~13题。对点题组六: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解析:第12题,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古建筑,由于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市中心少见摩天大楼。第13题,中国的建筑物线条复杂,园林忌直求曲,多有围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向性。考点七:城市化进程及阶段判断(1)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随着城市发展,市中心人口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a-b-c-d。考点七:城市化进程及阶段判断 (2)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 城市人口比重小于30%为初期阶段,30%~70%为中期阶段,大于70%为后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总体大于70%,且出现下降现象,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根据城市化水平和速度判断 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如下图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如下图乙)。考点七:城市化进程及阶段判断 (4)根据产业构成判断14.图中显示( )A.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 B.城镇非劳动力人口锐减C.农村劳动力人口剧增 D.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 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力人口是指20~59岁男性人口及20~54岁女性人口)。据此回答14~16题。 对点题组七:城市化进程及阶段判断解析:第14题,由图中全国总人口、城镇总人口、劳动力人口比重等数据,计算可知2010-2050年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城镇劳动力人口增加,说明农村劳动力人口在减少。注意图示2010年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15.我国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年份可能是( )A.2038年 B.2040年 C.2047年 D.2050年16.据图推测,2020年后我国应( )①积极发展大中城市 ②提高制造业水平③积极扩大耕地面积 ④延迟退休年龄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力人口是指20~59岁男性人口及20~54岁女性人口)。据此回答14~16题。 对点题组七:城市化进程及阶段判断解析:第15题,计算可知,我国2040年的城市化率为67.3%,2050年的城市化率为73.6%,说明我国2040-2050年间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第16题,图示2020年我国劳动力比重仅为50%左右考点八:不同阶段的城市化类型的判读 一分析城市人口比重,二分析人口迁移方向17.能正确表示该城市发展方向的是( )A.向东向西 B.向东向北C.向西向南 D.向南向东 下图为某城市1980年、1995年和2010年东西方向及南北方向的人口密度(单位:千人/km2)剖面图。据此回答17~18题。 对点题组八:不同阶段的城市化类型的判读解析:第17题,读图知,东西方向上东部近郊地区人口密度增长幅度大,而且其范围距离中心城区远,说明城区向东发展;从南北方向看,北部近郊地区人口密度增长幅度大,而且范围距离中心城区远,说明城区向北发展,整个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是向东向北。18.近30年来,图示地区( )A.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越来越大B.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C.近郊区人口持续增长D.中心城区和近郊区范围越来越大 下图为某城市1980年、1995年和2010年东西方向及南北方向的人口密度(单位:千人/km2)剖面图。据此回答17~18题。 对点题组八:不同阶段的城市化类型的判读解析:第18题,结合图示信息,在东西、南北方向,近郊区城市人口密度一直在增大,而中心城区先增大,后减少,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中心城区的地价上涨,环境恶化,而近郊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地价较低,环境质量较好,吸引人口从中心城区向近郊区迁移,从而产生了郊区城市化的现象;该过程近郊区范围是增大的,但中心城区的范围并非越来越大。考点九: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影响考点九: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2)城市中心“岛屿”效应考点九: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考点九: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分析 城市化用地规模的扩大和人口急剧增长,会导致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常见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如下图所示:19.绿洲城镇与我国珠三角地区城镇相比( )A.环境承载力大 B.社会文化差异小C.经济基础薄弱 D.交通通达度较高20.制约绿洲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风沙C.矿产 D.水源 在干旱区,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洲及背景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读绿洲城镇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图,回答19~21题。 对点题组九: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9题,绿洲城镇规模较小,区位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较我国珠三角地区城镇明显要薄弱。第20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绿洲城镇位于干旱地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21.下列措施中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最小的是( )A.荒漠化治理 B.水利设施的建设C.人工植被的培养 D.光照资源的开发 在干旱区,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洲及背景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读绿洲城镇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图,回答19~21题。 对点题组九: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第21题,环境问题的治理、水利设施的建设、人工植被的培养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较大。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