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设计,共3页。
课题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会认“蒌、蒿、豚”3个生字,会写“芦、芽”等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重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
难点
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春景图,引出《春江晚景》图。
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课件出示)
惠崇,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指导识字:惠 崇
(3)讲故事。
(4)简介诗人苏轼:(课件出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1.欣赏春景图。
2.听故事兴趣盎然。
3.识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承接上节课教学内容,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春景图”引出《春江晚景》图,然后通过小故事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讲授新课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诗。
要求:对照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汇报读。
要求:声音洪亮、读正确。
3.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学习古诗前两句(课件出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指名读
(2)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师生交流,师归纳。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4)指导朗读:想想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2.学习古诗后两句(课件出:)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重点词语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诗意: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将要逆流而上产卵的季节。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的景物不是画面上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一句描写的景物不是画面上的,而是由此情景想到的,运用了联想的手法。
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惠 崇 芦 芽 短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惠”字的右上没有点,中间的提上有
一点。
(2)“芦”字下面是个“户”,不是“卢”。
(3)“崇 芦 芽”都是上窄下宽,“惠”上
宽下窄。
(4)“短”这类字左部偏旁短小,书写时要将左偏旁写在中部偏上位置,否则重心不平稳。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诗。
2.汇报读。
3.读出节奏。
学习古诗:朗读,理解,想象,交流。
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初读古诗,解决所有的障碍。】
【设计意图: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就是说,要能从诗中读出画面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课堂小结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美丽的春江晚景
桃花 鸭子
画中
蒌蒿 芦芽
画外 河豚(联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布置作业,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