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同步练习5(新人教A版选修2-1)第1页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同步练习5(新人教A版选修2-1)第2页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同步练习5(新人教A版选修2-1)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测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74分,第二卷76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5分,共50分).1.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若ABBB1,则AB1C1B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60° B90° C105° D75°2.如图,ABCDA1B1C1D1是正方体,B1E1D1F1,则BE1DF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B C D3.如图,A1B1C1ABC是直三棱柱,BCA=90°,点D1F1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若BC=CA=CC1,则BD1AF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B C D4.正四棱锥的高,底边长,则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     A  B C  D5.已知是各条棱长均等于的正三棱柱,是侧棱的中点.点到平面的距离(    A  B C D6.在棱长为的正方体中,则平面与平面间的距离      A  B C  D7在三棱锥PABC中,ABBCABBCPA,点OD分别是ACPC的中点,OP底面ABC,则直线O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A  B  C  D8.在直三棱柱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侧棱DE分别是的中点,点E在平面ABD上的射影是的重心G.则与平面ABD所成角的余弦值                                               A  B       C D9.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3,侧棱DCB延长线上一点,且,则二面角的大小       A  B            C  D10.正四棱柱中,底面边长为,侧棱长为4EF分别为棱ABCD的中点,.则三棱锥的体积V                                 A  B            C  D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每小题6分,共24分).11.在正方体中,的中点,则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12. 在棱长为的正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求点到截面的距离               13.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1C1C1D1的中点,点A1到平面DBEF的距离               14.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A1B1的中点,求直线AE与平面ABC1D1所成角的正弦值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共76分).15.(12分)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求平面A1BC1与平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16.(12分)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M分别是A1C1A1DB1A上任一点,求证:平面A1EF平面B1MC    17.(12分)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一直角梯形,BAD=90°ADBCAB=BC=aAD=2a,且PA底面ABCDPD与底面成30°角.1)若AEPDE为垂足,求证:BEPD2)求异面直线AECD所成角的余弦值.         18.(12分)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C1EF分别是B1C1C1D的中点.1)求证:EFDB共面;2)求点A1到平面的BDEF的距离;3)求直线A1D与平面BDEF所成的角.      19.(14分)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点E为棱AB的中点,求:D1E与平面BC1D所成角的大小;)二面角DBC1C的大小;)异面直线B1D1BC1之间的距离.       20.(14分)如图5:正方体ABCD-A1B1C1D1,过线段BD1上一点PP平面ACB1)作垂直于D1B的平面分别交过D1的三条棱于EFG(1)求证:平面EFG平面A CB1,并判断三角形类型;(2)若正方体棱长为a,求EFG的最大面积,并求此时EFB1C的距离.           参考答案一、1B2A3A4C分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 令向量,且,则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为:5A;分析:为正方形,,又平面平面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则=== 6B;分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即平面与平面间的距离7D8B  C为坐标原点,CA所在直线为轴,CB所在直线为轴,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E在平面ABD上的射影是的重心G 平面ABD   ,解得   平面ABD 为平面ABD的一个法向量.  与平面AB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评析  因规定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两向量所成角,所以用此法向量求出的线面角应满足9A;取BC的中点O,连AO.由题意  平面平面平面O为原点,建立如图6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  平面ABD 为平面ABD的法向量.设 平面的法向量为          不妨设    . 故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评析:1)用法向量的方法处理二面角的问题时,将传统求二面角问题时的三步曲:————直接简化成了一步曲:计算,这表面似乎谈化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实质不然,向量法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更高,也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精神.2)此法在处理二面角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二面角的具体大小问题,如本题中若取时,会算得,从而所求二面角为,但依题意只为.因为二面角的大小有时为锐角、直角,有时也为钝角.所以在计算之前不妨先依题意判断一下所求二面角的大小,然后根据计算取相等角或取补角10C;解  D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10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10 所以 设 平面的方程为:,将点代入得    平面的方程为:,其法向量为到平面的距离   即为所求.评析1)在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时,有时也可直接利用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计算得到.2) 法向量在距离方面除应用于点到平面的距离、多面体的体积外,还能处理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线面间的距离,以及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等.二、11分析:设正方体棱长为,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公垂线段上的向量为,则,即,又,所以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为12分析: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面的法向量为则有:,又,所以点到截面的距离为=131;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110) ,=(01), =(101                                                设平面DBEF的法向量为=(xyz),则有:             xy0                       yz0x1,  y=1,   z=,  =(1,-1),则A1到平面DBEF的距离14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010),=(-101),=(01设平面ABC1D1的法向量为=(xyz,    可解得=(101   设直线AE与平面ABC1D1所成的角为θ,则  三、15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110),=(01,-1    分别是平面A1BC1与平面ABCD的法向量,          可解得=(111易知=(001),所以,所以平面A1BC1与平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大小为arccosarccos注:用法向量的夹角求二面角时应注意:平面的法向量有两个相反的方向,取的方向不同求 出来的角度当然就不同,所以最后还应该根据这个二面角的实际形态确定其大小.16证明: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10),=(-10,-1         =(101),  =(0,-1,-1   设      ,且均不为0      分别是平面A1EF与平面B1MC的法向量,          可得                              解得:=(11,-1          可得                                    解得=(-11,-1),所以=-      所以平面A1EF平面B1MC注:如果求证的是两个平面垂直,也可以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后,利用来证明.17.(1)证明:PA平面ABCDPAAB,又ABADAB平面PAD.又AEPDPD平面ABE,故BEPD2)解:以A为原点,ABADAP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CD的坐标分别为(aa0),(02a0).PA平面ABCDPDAPD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PDA=30°于是,在RtAED中,由AD=2a,得AE=a.过EEFAD,垂足为F,在RtAFE中,由AE=aEAF=60°,得AF=EF=aE0a于是,={aa0}的夹角为θ,则由cosθ=AEC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评述:第(2)小题中,以向量为工具,利用空间向量坐标及数量积,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立体几何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手段.18.解:(1)略.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知B110),设点A1在平面BDFE上的射影为H,连结A1D,知A1D是平面BDFE的斜线段.即点A1到平面BDFE的距离为13)由(2)知,A1H=1,又A1D=,则A1H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9.解:建立坐标系如图,则)不难证明为平面BC1D的法向量,   D1E与平面BC1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即).分别为平面BC1DBC1C的法向量,   二面角DBC1C的大小为 B1D1平面BC1D B1D1BC1之间的距离为20(证明(1)用纯粹的几何方法要辗转证明EFACEGB1CFGAB1来证明,而我们借用向量法使问题代数化,运算简洁,思路简单明了.)(1)分析:要证平面EFG平面ACB1,由题设知只要证BD1垂直平面ACB1即可.证明: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5,不妨设正方体棱长为a,则Aa00),Baa0),C0a0),D100a),B1aaa),ExE0a),F0yFa),G00zG).=(-a,-aa),=0aa),(-xEyF0),=(-aa0),=(-a0,-a),·=(a,-aa)·(0aa)=0 同理 不共线且相交于点A平面ACB1,又已知平面EFG 平面EFG平面ACB1又因为平面EFG,所以 ·=0  (a,-aa)·(xEyF0)=0化简得  xEyF=0同理    xEzG=0,  yFzG=0易得   ==   EFG为正三角形.(2)解:因为EFG是正三角形,显然当EFGA1C1D重合时,EFG的边最长,其面积也最大,此时,=A1C1=·a =          = ·sin600         = (·a)2·         =·a2  此时EFB1C的距离即为A1C1B1C的距离,由于两异面直线所在平面平行,所求距离转化为求点B1到平面 A1C1D的距离,记A1C1B1D1交于点O1,作O1HD1B并交BB1于点H,则O1H平面A1C1D,垂足为O1,则O1(a)H(aa),而作为平面A1C1D的法向量,所以异面直线EFB1C的距离设为dd = ==·a(证明(2)时一般要找到求这两平面距离的两点,如图5*,而这两点为KJ,在立体图形中较难确定,且较难想到通过作辅助线DO1OB1来得到,加上在如此复杂的空间图形中容易思维混乱,但只要借助平面法向量求线段的射影长度的思想,结合题设,使思路清晰明了,最终使问题的解决明朗化;把握这种思想,不管是空间线线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问题,一般我们都能转化成点线或点面距离,再借助平面法向量很好地解决了.)  

    相关试卷

    2021学年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2-1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2-1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时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选修2-1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数学选修2-1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随堂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