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化学中考备考复习专题9《溶液》测试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1年人教版化学中考备考复习专题9《溶液》测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9《溶液》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丙
B. 若乙中含有少量杂质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C. 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多
D. 三种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增加其溶质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
2.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 白醋
B. 食用油
C. 食盐
D. 酒精
3.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碘晶体与酒精
B. 碳酸钙与水
C. 煤油与水
D. 氢氧化镁与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业生产中都可以使用硬水
B. 草木灰与氯化铵混合施肥
C. 洗洁精能除去餐具的油污
D. 回收地沟油,用作食用油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不属于溶液
B.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C. 某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D. 加速固体的溶解可以采取搅拌、粉碎、加热等方法
6.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的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该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7.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中含有少量b时,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B.t℃时,a、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a大于b
C. 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
D. 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8.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白糖
B. 白醋
C. 食用油
D. 食盐
9.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0.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 g水,析出甲的晶体质量比析出乙的晶体质量大
C.t1℃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不一定变
D. 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1.小军用下图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丙、丁…下列关系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12.将60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6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 2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D. 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13.20 ℃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 20 ℃时10 g水最多能溶解4 g NaCl
C. ③④中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 20 ℃时NaCl的溶解度是3.6 g
14.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
B. 各部分一样咸体现了溶液成分的均一性
C. 饮用生理盐水可以为人体补充无机盐
D. 水分子是保持NaCl性质的最小微粒
1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的
B. 溶液都是混合物
C. 饱和溶液都是浓溶液
D.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34 g氯化钾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相同条件下,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有关;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有关;此外,你认为固体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的________条件有关。
(3)在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会感到试管外壁________;用X固体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实验,若试管外壁变冷,则加入的X固体可能是________。
17.水和以水为溶剂制成的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市售的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烧碱 B.食盐
C.硝酸铵 D.生石灰
(2)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①对A物质来说,a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t1℃时,140 g 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可用图上的________点表示。
③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④若将d点温度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物质。
(3)很多新型汽车使用铅酸蓄电池作为主要动力来源,避免了尾气的排放。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若用2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该稀硫酸,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18.南海、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是我国固有领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1)海水制盐。从海水制取的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镁和氯化钙等杂质,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a.加过量的Ba(OH)2溶液
b.加稍过量的盐酸
c.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d.过滤
e.蒸发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加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________。
(2)海水淡化。下图是一个简易的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装置。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水制镁。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_(填反应顺序号)。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氯化镁,则①、②两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制碱”。氨碱法制纯碱是先通过化学反应生成NaHCO3和NH4Cl,NaHCO3结晶析出,再加热NaHCO3制得纯碱。
①氨碱法制纯碱中生成NaHCO3和NH4Cl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中生成NaHCO3和NH4Cl的质量比为84∶53.5,NaH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NaHCO3结晶析出而NH4Cl没有结晶析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化学兴趣小组取26 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 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20 g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锌样品,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80.5 g,同时生成氢气0.4 g。试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2)完全反应后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0.01%)。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3.25 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95.8 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加入212 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106 g稀盐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选项,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丙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若乙中含有少量杂质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是正确的叙述;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C选项,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多是错误的叙述,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D选项,三种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增加其溶质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是正确的。故选C。
2.【答案】B
【解析】食用油和水能形成乳浊液,A、C、D三项的物质可以和水形成溶液。
3.【答案】A
【解析】A项,碘易溶于酒精,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B项,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C项,煤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D项,氢氧化镁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A。
4.【答案】C
【解析】A项,硬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离子,如高压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可能会引发爆炸,错误;B项,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显碱性,与氯化铵混合会产生氨气,使肥效降低,错误;C项,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而能够随水流走,正确;D项,地沟油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不能再继续食用,可作为燃料使用,错误。
5.【答案】D
【解析】A项,汽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溶液中溶质可以是气体,错误;B项,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错误;C项,溶解度必须有温度的限制,错误;D项,搅拌能加速固体溶解,粉碎能增大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也能加速溶解,加热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也能加快分子溶解,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A项,溶解过程需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错误;B项,溶解需要在烧杯中进行,错误;C项,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过滤,则不需要使用漏斗,该仪器不需要,正确;D项,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该仪器需要,错误。故选C。
7.【答案】D
【解析】A项,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小,故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错误;B项,t℃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故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a大于b,没有指明是等质量,错误;C项,当温度大于t℃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但a溶液不一定比b溶液浓,因为没有讲清楚是否是饱和溶液,错误;D项,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正确,故选D。
8.【答案】C
【解析】食用油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9.【答案】B
【解析】A项,由于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而放入盐酸后先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开始后在反应的过程中无气体产生,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直至反应结束气体质量不会变化;B项,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该图像应该是一条下降的曲线;C项,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与稀盐酸反应时镁的反应速度要快一些(图像更陡一些),由于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所以同质量的镁要比铁生成的氢气要多,故最终镁的曲线应该在铁的上面;D项,由于硫酸稀释时酸性会不断减弱,故其pH会不断增大,但不管怎样稀释溶液也不会呈中性,即溶液的pH只能永远的接近7但不会达到7。故选B。
10.【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知,在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若要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就必须是两种溶液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A是错误的;在t3℃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故蒸发相同的溶剂,甲析出的晶体是更多的,故B是正确的;要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除减少溶剂还可以增加溶质等方法,故C是正确的;从图中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在提纯它时应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D是正确的。
11.【答案】D
【解析】A项,食盐、纯碱、高锰酸钾从组成上看都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都属于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不锈钢、生铁都是铁的合金,焊锡一般是铅锡合金,则它们都是合金,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碘酒、糖水、生理盐水都是一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生石灰易吸水,则可作干燥剂,而石灰石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2.【答案】A
【解析】A项,60 ℃时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结果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接近饱和,也可能不饱和,错误;B项,由于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故20 ℃时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正确;C项,60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正确;D项,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的变化特点,要得到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故选A。
13.【答案】C
【解析】A项,由③中数据可知,②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B项,20 ℃时10 g水最多能溶解3.6 g NaCl,错误;C项,由表中数据可知,③④溶液都是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项,20 ℃时10 g水最多能溶解3.6 g NaCl,则其溶解度是36 g,错误。
14.【答案】D
【解析】A项,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正确;B项,溶液具有均一性即各部分性质相同,即各部分一样咸,正确;C项,生理盐水中的氯化钠属于无机盐,所以饮用生理盐水可以为人体补充无机盐,正确;D项,保持NaCl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错误。故选D。
15.【答案】B
【解析】A项,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错误;B项,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C项,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错误;D项,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错误。
16.【答案】(1)34 (2)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 温度 (3)发烫(或发热或有热感) NH4NO3
【解析】(1)20 ℃时,34 g KCl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34 g。
(2)相同条件下,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有关;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的性质有关;此外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的温度有关。
(3)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有能量的变化。试管中加入NaOH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要放出热量,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会感觉到试管外壁发烫(或发热或有热感);硝酸铵溶于水时要吸热,则试管外壁变冷。
17.【答案】(1)C (2)①在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
②b ③A>B>C ④BC (3)500
【解析】(1)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中,溶于水能够使温度升高的物质有生石灰、氢氧化钠、浓硫酸,能够使温度降低的有硝酸铵,故答案为C。
(2)①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所以a点的意义是在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0 g;
②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0 g,所以t1℃时,140 g A的饱和溶液正好是曲线上的a点,将其升高温度到t2℃,就是从a点水平向右运动到t2℃,所以是图上的b点;
③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所以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的,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大,所以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④若将d点温度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如果溶解度不减小就不会析出晶体,由图示可知BC都不会析出晶体;
(3)设加入蒸馏水的质量为X则:200 g×98%=(200 g+X)×28%,解得X=500 g。
18.【答案】(1)acdbe 氯化钙和氢氧化钡
(2)蒸干后没有晶体析出
(3)② 富集氯化镁
(4)①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②氯化铵的溶解度要远远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而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要大于氯化铵的质量,因此在溶液中碳酸氢钠会因先达到饱和而析出。
【解析】(1)第一步:除去硫酸镁可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为保证硫酸完全除去需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第二步:除去氯化钙可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形成碳酸钙沉淀。同时还可除去第一步中因过量而剩余的钡离子(如先加碳酸钠再加氢氧化钡,则无法除去过量的钡离子);第三步过滤;将泥沙及前两步形成的沉淀除去;第四步:向第三步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除去每一步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及第二步剩余的碳酸根离子;第五步:蒸发,得到精盐固体。同时可除去第四步剩余的盐酸(蒸发过程中挥发)。所以操作步骤为a、c、d、b、e。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的作用是除去氯化钙和氢氧化钡。
(2)为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即其中不含可溶解的盐类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可采用蒸干的方法,如蒸干后没有固体,说明得到的水为淡水。也可向得到的水中加入硝酸银,如不产生沉淀,则所得到的水为淡水。如含氯离子,则会产生白色的氯化银沉淀。
(3)①为氯化镁(盐)与氢氧化钙(碱)反应;②为氢氧化镁(碱)与盐酸(酸)的反应;③为氯化镁在通电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镁和氯气。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所以符合条件的是②。步骤①可过滤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镁,步骤②可得到高浓度的氯化镁;所以步骤①②的作用是富集氯化镁。
(4)①氨碱法制纯碱时,氯化钠可与水、氨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②根据图像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要远远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而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要大于氯化铵的质量,因此在溶液中碳酸氢钠会因先达到饱和而析出。
19.【答案】(1)11 g (2)26.7%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的,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6+90-105=11 g,反应后的溶质是CaCl2,而溶液的质量等于105 g减去石灰石中的不反应的杂质的质量,设:石灰石中CaCO3质量为X,生成的CaCl2质量为Y,
列比例式:100∶X=44∶11 g,解得:X=25 g
111∶Y=44∶11 g,解得:Y=27.75 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答案】(1)65% (2)40% (3)28.87%
【解析】样品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可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求出锌的质量;反应后的溶液是硫酸锌溶液,利用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溶质硫酸锌的质量;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y;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z;
(1)x=13 g,W=×100%=65%
(2)y=32.2 g,W′=×100%=40%
(3)z=19.6 g,W′=×100%≈28.87%
21.【答案】(1)4.4 (2)80% (3)5.6%
【解析】(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当加入106 g稀盐酸的时候,反应就结束,产生气体质量为4.4 g,所以当加入212 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仍然为4.4 g。
(2)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根据方程式中碳酸钠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可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可以计算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得到的是NaCl溶液,所以也可根据方程式中NaCl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NaCl质量为y
100∶44=x∶4.4 g,x=10.6 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17∶44=y∶4.4 g,y=11.7 g。
又由于反应后溶液质量=10.6 g+95.8 g+106 g-4.4 g=208 g。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第9单元溶液练习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过关练习专题09 溶液(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过关练习专题09 溶液(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