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大自然的语言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大自然的语言集体备课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明文的类型,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文章结构,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南京桃花盛开时,北京桃花含苞待放,经度对物候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按被说明的对象分类: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分类:平实说明文 文艺性说明文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举例子。(2)分类别。(3)列数据。(4)作比较。(5)画图表。(6)下定义。(7)作诠释。(8)打比方。(9)摹状貌。(10)引资料。
1.学习并积累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培养和提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和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翩然( ) 孕育( ) 风雪载途( )炎热( ) 簌簌( ) 物候( )农谚( ) 连翘( ) 悬殊( )纬度( ) 经度( ) 销声匿迹( )
认真读课文,完成任务: 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1—3)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4—5) 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 (6—10) 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11—12) 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明确: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默读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2、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本文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本文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明确: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明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默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快速浏览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三四月间)
济南苹果树四月中或谷雨节开花
烟台苹果树开花要到立夏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阅读文章最后一部分,概括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由:
由 到由 到
精读7--10自然段。小组合作,细致分析本段所运用的说明顺序。看哪个小组讲的细致、准确。(提示:作者在叙述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为了将几个因素说明清楚,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比较,举例子,下定义。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2.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3.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文中的确数,确切的例子,例子间的比较等也体现了上面的特点。
“萌”准确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
“次第”一个接一个。帖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的气息。
“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
“载”充满的意思,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加强物候研究促进农业发展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将大自然人格化了,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有趣,能吸引读者;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
一 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
参考答案: 自然环境中,周期性发生的各种宏观自然现象称之为物候。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
二 阅读相关段落,体会课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回答下列问题。 1.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2.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参考答案: 1.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调节各项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本来是人类所独有的。但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发现,大自然中的许多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等,也能向人们传递某种消息,预报各种农事。如杏花开了,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应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割麦插禾。这就好像
是大自然也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与人交流思想一样,这些自然现象所蕴含的自然规律就是“物候”了。 2.四个因素,按影响由大到小: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三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参考答案: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下定义。更具体、更科学、更概括的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打比方。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作比较。突出强调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的影响。)
4.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主次关系如何。) 5.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举列子。更具体、更真切了说明了经度的差异也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四 比较下列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参考答案: 1.语言生动、优美。这样写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关系,也出色地勾画了大自然的迷人色彩;既以多姿多彩的画面激起阅读的兴趣,也为下文讲解做好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2.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
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此外”一词说程度,表明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是除了经度、纬度、高下差异以外居于次要地位的又一因素。“平均”一词说范围,表明文中所述的提早日期是十年的统筹情况,并非专指某一年。“七种”“十年”“九天”所指明晰,准确说明了古今差异对物候的显著影响。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1.用物候现象解释诗人这句感叹: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北冥有鱼课文内容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冥有鱼,作者简介,作品介绍,背景介绍,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朗读检测,疏通文意,◆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说课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与朱元思书,富春江的景色,描写异水,描写奇山,结构美,相同之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黄河颂教案配套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浩浩荡荡,水泄不通,一泻万丈,黄河颂,“颂”,望黄河滚滚,黄河养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中华民族,序曲黄河伟大坚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