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比热容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4897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3比热容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48973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3节 比热容教学设计
展开课时备课 2021年 9 月 1 日
课时 | 1 | 课题 | 比热容 | 课型 | 新授 | 序号 | 3 | ||
教学目标及分析 | 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
课前三分钟活动设计 | 甲为100g水,乙为200g水,温度都升高10℃,用相同的加热装置, 加热时间长。 结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大的吸收的热量 。(填“多”或“少”) 甲和乙均为200g水,甲温度升高10℃,乙温度升高20℃,用相同的加热装置, 加热时间长。 结论: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 。 (课前检查、作业反馈、问题补救、语文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等) | ||||||||
问题设计 | 探究过程设计 | 评价设计与实施 | |||||||
(呈现方式:知识点、问题或练习题) | (学生自助探究;教师引导性探究;师生、生生互助性探究) | (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 |||||||
一、新课导入
二、新课教学
| 在新疆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早穿皮袄午披纱,夜围火炉吃西瓜”。为什么新疆有这样奇异的现象? 1.比热容。 (1)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与水温升高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举例说明: 提问学生:如果是不同种类的物质,如果其质量相等升高相等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2)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教师选取其中一种进行实验探究:两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试管由铁丝支架固定,与容器底部不接触。 |
学生举例 | |||||||
第1页
问题设计 | 探究过程设计 | 评价设计与实施 | ||||||||||||||||||||||||
(呈现方式:知识点、问题或练习题) | (学生自助探究;教师引导性探究;师生、生生互助性探究) | (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 ||||||||||||||||||||||||
热量公式推导
课堂小结
| 并记录下来,填入表格之中(可由学生自己设计)。
比热容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应用 3、得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Q吸=cm·△t=cm(t-t0) 思考:怎样计算放热物体释放的热量呢? 引导学生得出放热公式:Q放=cm(t0-t) 2.应用Q=cm△t进行计算 例题:有一高温物体被投入到质量为10kg,温度为20℃的水中,如果传入水的热量是5.46×106J,则水的温度会升高到多少度?
解:按Q吸=cm(t-t0)计算得出t=150℃,水温上升到150℃,考虑到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水温实际升高到100℃。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物理意义。 2.Q吸=cm(t-t0)和Q放=cm(t0-t)。
|
学生归纳实验数据,教师进行总结。
学生自学:通读课本“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 (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2)水的比热容最大; (3)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
|
第2页
当堂训练题目设计 | 1.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物体切去一半后,剩下部分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 B 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高的物质比热容大 D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过测定比热容可以鉴别物质 2.在我国北方农村,农民常在菜窖里储存几桶水,是因为( ) A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升高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 B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降低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 C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降低时吸收的热量较少,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 D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升高时放出的热量较少,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 3.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温度相同、用两盏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加热,记录的温度与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可知c甲 c乙。(填“>”“<”或“=”) | |
课后作业设计 | A层 | 同步练习册P9—P11,T1—T10;P11—P12,T1—T10 |
(1.2号) | ||
(思、史、地、生不布置课外作业) | B层 | 同步练习册P9—P11,T1—T10;P11—P12,T1—T5 |
(3.4号) | ||
C层 | 同步练习册P9—P11,T1—T8; | |
(5.6号) | ||
教学反思 | 本节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对实验的装置进行改进后,效果很好。热量公式的引入采用四个问题降低了一定的难度,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水的比热容较大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将其应用于解释实际问题,真正地实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 |
及矫正措施 |
第3页
初中人教版第3节 比热容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3节 比热容一等奖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第3节 比热容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第3节 比热容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完成预习作业,学习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3节 比热容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第3节 比热容教案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