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 爬山虎的脚》配套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96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 爬山虎的脚》配套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96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 爬山虎的脚》配套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96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人教部编版10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展开
10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一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四年级的学生对植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本课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适当点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是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向上爬的,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把握文中的重点句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抓住特点来描写的,从而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 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 学写观察记录。
【过程与方法】
可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然后通过研读了解爬山虎各部分的特点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点
-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难点
- 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 学写观察记录。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有条件的可指导学生观察校内的爬山虎。学生:预习课文,通过实物或影像资料观察爬山虎。
3 课时
第一课时
-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 熟读第 2 自然段,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重点
-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 熟读第 2 自然段,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 同学们,你们猜猜这是什么植物?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爬在墙上一片片,大街小巷都能见。(爬山虎)教师简介爬山虎。(全国各地都有,也叫巴山虎、地锦等。夏天开黄绿色的小花,茎和根可以入药,是绿化和美化环境的常用植物)
- 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读课文题目,你知道本文写了什么吗?(主要写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 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确。读通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 根据字的组合规律记忆字形。
-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可以查查字典。
- 学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 读课文,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第 3~5 自然段)
- 看其他两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按提取中心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 讨论分段。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讲了爬山虎生长的具体位置。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讲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 3~5 自然段):讲了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四、布置作业,积累语言
- 抄写词语。
- 熟读课文第 2 自然段。
生长位置
爬山虎的脚 叶子
脚及攀爬过程第二课时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习课文,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 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课文语句准确形象的表达。
重点
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难点
体会课文语句准确形象的表达。
一、复习导入
- 回忆本文分段,想想每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 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作者为什么先介绍爬山虎的生长地和叶子
呢?(这是必要的交代。先介绍爬山虎生长在哪儿,它的各部分的特点是怎样的,
这样才能自然引出爬山虎是怎样用脚一步步向上爬的。)
二、逐段学习,理解感悟
- 学习课文的第 1~2 自然段。
(1)思考: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墙上)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叶子的? 重点介绍了什么时期的叶子?特点是什么?(时间。重点介绍长大了的叶子。色: 绿得新鲜;排列:叶尖朝下,均匀;动态:漾起波纹。)
从中你学到什么?(观察细,按顺序,抓特点等) (2)再读第 1~2 自然段,想象画面。
(3)出示投影,按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 ), 看着( )。叶尖( ), 在墙上铺得( ),没有( )的,也不留(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好看得很。
- 学习课文的第 3 自然段。
(1) 导入:爬山虎的叶子如此美丽,那么它靠什么巴在墙上呢?(脚)本课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 质疑:关于爬山虎的脚,你想知道什么?
①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什么样?什么颜色?
②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3) 先来解决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的疑问。
①朗读第 3 自然段,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大家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吗?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或者说爬山虎的脚是在茎上长
叶柄的地方的反面长出来的。)
②老师出示画有爬山虎叶子和茎的图画,让学生指图再说。
(4) 学习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及颜色。
①读第 3~5 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然后学生回答,同时老师出示幻灯片: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嫩红细丝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曲——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②请一部分学生画出刚长出的没触着墙的脚。(在事先准备的有茎叶的图上画)请另一部分学生画触着墙后的脚。
③讨论画的情况。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出画得有问题的图画,学生再说明出错的原因。
④小结:爬山虎真是了不起!为了生存,它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墙上。而这一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可见作者是经过了认真而又持续不断的观察才看清的。这种做法真值得我们学习啊!
(5) 学习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
①自学第 4 自然段,明白了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来汇报,可以读,可以说,可以表演。
②学生汇报。
③老师举起几张卡片,卡片上的这些词概括了爬山虎攀爬的过程:触、变、巴、拉、贴。全体同学按卡片上的词的顺序熟读第 4 自然段。
④读了这段,你有什么问题?
细丝为什么变弯了?触着墙的细丝的头上为什么又变成圆片?细丝拉嫩茎
是怎样用力的?
⑤小组讨论汇报。
(6) 小结。
①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课文从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a.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b.它是什么样子的; c.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②作者为什么能将爬山虎的脚如此生动、具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细致观察,连续观察)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启发?
- 要学会连续细致地观察。
- 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 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仿照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爬山虎的脚
生长的地方:墙上、房顶上
新叶嫩红;娇嫩可爱
叶子的特点 抓住
大叶嫩绿;引人注意
特点
生长位置、样子和颜色
细致
脚 攀爬过程:触、变、巴、拉、贴
观察
触着墙和没触着墙
第三课时
- 阅读课后资料袋,参考两种记录形式,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学写观察记录。
- 学习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重点
阅读课后资料袋,学写观察记录。
难点
学习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一、回顾导入
-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 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写法。(观察要连续、细致)
- 再次体味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
(1)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2)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二、指导观察活动
1.选择观察对象,具体途径有: (1)单元习作中提供的多种观察范例。
(2) 在班级开展“种豆芽、养蚕、养小金鱼”等活动。
(3) 利用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如,科学课中观察蜗牛的爬行轨迹。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注意的要点:
(1)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如,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等; (2)发现观察对象的变化;
(3)关注细微之处。三、学写观察记录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袋”中的观察记录:
- 学生先仔细观察两份观察记录的特点,再讨论交流两者的异同。
- 教师指名回答。
- 教师总结:两份观察记录都显示出记录者对观察对象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了观察对象在状态、颜色等方面的变化,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记录。图文结合的形式,比单纯的文字记录更加形象直观;做表格的形式,进行了横向的分类和纵向的比较,使得事物的变化一目了然。
四、布置作业
选择一种植物,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连续观察,并随时记录,最后用图文结合或做表格的形式汇总记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爬山虎的脚
观察记录 图文结合
做表格
教学这篇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
分散。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我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的形式, 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这一想法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效果。
四年级上册16 麻雀教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册16 麻雀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写信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写信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1e41ebcccc04eaa268448ce0aefdaca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