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配套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96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配套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96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配套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96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设计
展开
语文园地六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交流平台”以学习古诗词时,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作为交流主题,旨在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词句段运用”先是要求学生读懂一段话,概括主要内容,抓住作者要表达的观点。然后联系实际生活选择最佳乘车路线,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意识。“日积月累”部分则是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的“五行” “五谷”“五音”“五彩”各指什么,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已经有了实际经验,并且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对于了解古诗词含义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梳理总结学习古诗词方法还需要引导。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阅读一段话并了解一段话中所讲述的内容不是问题, 但在读懂的基础上提炼出观点并将其表达清楚有一定难度。
认真阅读图片及文字叙述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并完成任务,学生会很感兴趣。但缺少全面了解信息,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
积累中国文化,了解一些传统文化是什么、有什么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没有困难,但为什么包括这些,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需要学生进一步探究和发掘。
- “交流平台”主要以具体诗句为例讨论理解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画面,联系文化知识等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 学生自读句段,了解大意。教师再引导学生抓住“为了”“因为”等关键词以及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把握这段话要表达的观点。
- 指导学生先阅读材料,然后围绕“从站牌和提示语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进行交流、反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出发点、目的地、时间要求等关键信息,梳理、选出小林同学最佳的出行方案。
- 先让学生借助字典确定读音,然后通过联系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以及实物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大致意思, 再反复朗读,积累成诵。
【知识与技能】
-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归纳理解古诗词意思的方法。
- 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 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各指什么。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抓住关键句的方法,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重点
- 能结合自己学过古诗词,梳理,归纳理解古诗词的意思的方法。
- 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各指什么。
难点
- 能通过抓住关键句的方法,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 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教师:古诗词。
学生:搜集传统文化常识中与数字“五”有关的词语。
2 课时
第一课时
-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归纳理解古诗词意思的方法。
- 运用抓住关键句的方法,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重点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归纳、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
难点
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一、回顾古诗,交流学法
-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现在我们请三位同学来背诵这三首古诗。(指名背诵)
- 古诗贯穿小学的每个阶段,大家在学习古诗时都积累了哪些理解古诗的
方法呢?(借助插图、了解背景及诗人、联系生活、大胆想象等。) 二、学习“交流平台”
- 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结合自己学习诗词的体会,交流其中提到的学习方法。(注释、想象、传统文化知识。)
(1) 请学生概括其中提到的几种方法,并结合已学过的诗词说一说。
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比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旧时茅店社林边”一句,“茅店”“社林”是什么?如果不结合注释,我们是很难理解正确的。
②通过想象体会有画面感的诗句。比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充满奇丽的想象,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浮现出这一生动的景象,以更好地理解“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意思。
③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比如《江南春》一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如果熟悉魏晋南朝崇尚佛教的历史,就不难理解诗中蕴含历史感和朦胧感了。
(2) 课件出示有代表性的诗词,请学生试着用以上提及的几种方法来品读。
①课件出示《过故人庄》。
②学生交流欣赏诗词的方法。交流示例:
生 1:虽然这首诗我们已经学过,但再读这首诗,我发现还是有些字词很难理解,比如“鸡黍”“郭”“轩”“场圃”“桑麻”,还好我做了笔记,我再结合注释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了。
生 2:诗人的朋友的家所处的环境非常优美,我读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
外斜”时,闭上眼睛想象了一下,仿佛看到了村边绿树环绕,城外青山连绵不断, 画面感极强。
生 3:我知道古代重阳节有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习俗,所以诗人便和朋友约好在重阳日再相聚,一起饮酒赏菊。
- 师生共同交流其他理解诗词的好方法。
-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补充介绍理解古诗词意思的其他方法。(1)反复诵读。
(2)结合诗人的经历、时代背景。(3)留心标题,领悟情感。
(4) 抓住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去理解诗词,如送别诗中常用“柳”表达思念。
(5) 留心诗歌中描写景物的色彩,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6)寻找诗眼。
-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小结学习成果。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 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词句段运用”第 1 小题。
- 自主阅读这段话,说说每句话说了什么?(第 1 句说明种花草的目的是为
了生活环境更舒适。第 2 句承上启下将树木花草比喻成“绿色卫士”。第 3 句交
代树木花草的作用,人们赋予其“城市之肺”的称号。第 4 句解释树木花草能成为城市之肺使得环境舒适的原因。)
- 同桌间互相交流,找出这段话中的关键句。
-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引导学生抓住“为了”明确这句话是说明种植花草
的目的,抓住“因为”理解这句话是在解释给予花草树木以“绿色卫士”和“城市之肺”称号的原因。所以这段文字的关键句应该是第 2 句。)
- 学生结合关键句尝试着概括这段话的观点。(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
- 结合更多实例,学习寻找关键句、通过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的阅读方法。 (1)明确关键句的含义和类别。(关键句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引领性,在形式
上表现为总领句、总起句、过渡句、哲理句等。)
(2) 结合课内语段,让学生尝试抓住关键句概括主要观点。语段一:课文第 11 课《故宫博物院》第 2 自然段。
语段二:课文第 15 课《夏天里的成长》第 2 自然段。
(3) 结合本单元课文,体会寻找关键句的好方法——结合课题。
①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和《青山不老》。
②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寻找两篇课文中与课题相关的关键句。
③汇报所找的句子,若不全面或有错误,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或纠正。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注释、想象、传统文化知识词句段运用: 把握主要观点
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第二课时
- 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 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各指什么。
重点
提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积累中国古典文化知识,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继续学习“词句段运用”
- 谈话引入:同学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有自己乘坐公交车来上学的吗? (学生举手示意。)能跟大家说说你每天是怎么乘坐公交车的吗?请把乘车时间、路线跟大家说说。
- 阅读课本第 2 小题中的图文,读完后用笔圈画出重点信息。
(1) 交流关键字词和信息。(“温泉镇”“早上 9 点以前”“宋家洼”。)
(2) 弄清小林同学的乘车要求,交流关键字词和信息。(从温泉城到宋家洼; 早上 9 点以前到达。)
- 采用排除法确定乘车方案。
(1) 阅读泡泡框中的提示文字,读懂其中的信息。
(2) 同桌交流共有几种乘车方案,再从中选择最佳方案。(3)汇报交流。
交流示例:
生 1:我看了三个公交站牌上的首班车时间,763 路首班车是 9 点,很显然可以把它排除在外,因为小林希望 9 点以前到达外婆家,搭这路车肯定不行。
生 2:排除了 763 路,86 路和 65 路车都不能从温泉镇直达宋家洼,所以只能换乘。小林可在温泉镇乘坐 65 路车,在四通桥站或桐荫街站下车,再换乘 86 路车到达宋家洼站。这是两种乘车方案。
生 1:可是如果在四通桥站下车换乘 86 路车的话,就要再坐四站路才能到达宋家洼站,公交车停靠的站点越多,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所以最好在桐荫街站换乘 86 路车,这样只用再坐一站就到宋家洼了。
- 学生结合乘坐公交车的经验,说说乘坐公交车还需注意什么。(教师适时补充)
示例:(1)注意站牌上的箭头指向,指向哪边就表示公交车去往哪个方向。
(2)看清公交车上的数字,不要上错车。(3)注意线路改动的通知。
(4)注意车上的站点广播提示,不要坐过站。二、学习“日积月累”
- 导入语: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读了不少古诗词,大家是不是还意犹未尽呢?那么现在请大家再齐读下面这些诗句,读完后请大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诗句,学生齐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 通过字典读好“日积月累”中的各种事物的读音。
- 字词解释: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试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则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
[五谷]五种谷物,古书上有不同的说法,如稻、麦、黍、菽、稷或稻、黍、稷、麦、豆,总之是泛指粮食作物。
[五音]我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 1、2、3、5、6。古代叫作宫、商、角、徵、羽。
[五彩]原指黄、青、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各种颜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土、木、火、金、水。
- 展示“五谷”图,学生连线猜“五谷”。
- 发现特点延伸积累。
(1) 同学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需要积累的文化知识很多。这次的日积月累知识丰富,你从中发现什么特点?有什么疑问吗?(都有“五”这个数字,这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联系?)
(2) 数字“五”的寓意解读。(“五”在阳数中处于居中的位置,有调和之意。中国自古就有“六”是阴数,“九”是阳数之说。“五”代表阴阳平衡,在象征天地之气的洛河图里,“五”在中心,足见“五”是一个支配天地之气的数字。)
(3) 学生通过查看词典,找到更多用“五”来概括事物类别或种类的词语, 依照课本中的例子进行概括,可以加以解释。
示例: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常——仁、义、礼、智、信三、课堂回顾
-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语文园地
五行:物质五谷:粮食五音:声调五彩:颜色
“五”表示多
语文园地的教学,我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 理解生活。“交流平台”部分,我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一些理解古诗的方法,从自己平常的学习经验出发,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然后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最后理解一首课外古诗,验证自己的学习效果。“词句段运用”有两项内容,一是从一段话中提炼观点,二是学习选择合适的乘车路线。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言,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仅积累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学习方法。
小学人教部编版语文园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语文园地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