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专题4 微粒共性及现象解释 (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4667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专题4 微粒共性及现象解释 (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4667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专题4 微粒共性及现象解释 (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4667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专题4 微粒共性及现象解释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专题4 微粒共性及现象解释 (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人们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由原子构成
2.“依稀记得校园里的那株桂花树,一到花开时节,每个角落都能闻到它的香气”。每个角落都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由原子构成D.分子在不断运动
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打气筒给篮球充气,说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较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4.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B.BC.CD.D
二、非选择题
5.《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在荒岛采用下图方法将海水淡化。
(1)海水经蒸发、冷凝变为饮用水,发生了_______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蒸发时水分子体积变大
B 冷凝时水分子质量减小
C 蒸发时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 冷凝时水分子间隔减小
6.我国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2020年5月5日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该火箭采用无味、无污染的液氢、液氧和煤油作为推进剂。
(1)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液氧和氧气的不同是___________。
(2)液氢和液氧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7.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利用如图实验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
8.4月永定河春季生态补水工作正式启动,干涸25年的河道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1)河水属于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河水下泄过程中有部分水蒸发掉,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 分子质量 B 分子种类 C 分子间隔
9.2020年5月5日,中国推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首飞成功,它的一级动力配备是以液氢、液氧等作推进剂的氢氧发动机,用氢气燃烧产生动力。
(1)液氢中氢分子的间隔比氢气中氢分子的间隔______(填“大”、“小”或“相等”)。
(2)写出氢氧发动机中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0.某活动小组为了探究分子的性质,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用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活塞慢慢推入。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液体物质和气体物质分子间间隔大小的比较。
(1)缓慢推入上述两支注射器的活塞式,发现空气容易压缩,水不容易压缩,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实验二:先向烧杯B中加入20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向烧杯A中加入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
(2)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
11.糖醋丸子是“老太原”美食,关键工序是调制汤汁,原料是蔗糖、老陈醋、食盐、淀粉、水,其中一道工序是将糖放入温开水,加醋,再加少许盐后,加少许淀粉用筷子搅匀,上述原料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氯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如温开水溶解蔗糖比用凉开水快,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______。当汤汁加入高温油锅后变浓、变稠、颜色变深,该过程发生了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静置,烧杯中的水逐渐变成红色,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2)继续向烧杯中加水,溶液颜色变浅。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A 分子的种类
B 分子的大小
C 分子的间隔
13.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挤出浓氨水。
(1)实验现象是_____。
(2)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一种主要性质是_____。
14.用如图装置研究分子的性质。
(1)实验中,观察到滴有酚酞的纸条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氨水的pH______(填“>”或“<”)7。
A分子特征
B数字含义
①水分子很小
②固体物质的分子不运动
③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
①Fe3+:1个亚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②:氧化汞中汞元素显+2价
③NO2: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
C节约资源
D生活经验
①提倡使用太阳能
②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
③农业灌溉采用滴灌
①发现液化气泄露先要打开门窗通风
②食品包装中抽真空防腐
③生活中通过煮沸将水软化
参考答案
1.B
【解析】A、人们能够闻到茶香,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A错误;
B、分子在不断运动,茶叶中含有的香气分子通过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茶叶的香味,故B正确;
C、人们能够闻到茶香,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无关,故C错误;
D、人们能够闻到茶香,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2.D
【解析】分子性质: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不断运动、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我们能闻到各种各样气味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故选:D。
3.A
【解析】A、打气筒给篮球充气,分子的数目增多,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大小不变,符合题意;
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互相跑到了对方的间隔中去,不符合题意;
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酒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较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解析】A、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水分子很小。③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正确。②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固体物质的分子也是在不停的运动,故A错误;
B、②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化合价,③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正确。①Fe3+表示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故B错误;
C、①提倡使用太阳能,③农业灌溉采用滴灌都可节约资源。②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会造成污染,故C错误;
D、①发现液化气泄露先要打开门窗通风,防止爆炸;②食品包装中抽真空防腐,隔绝氧气;③生活中通过煮沸将硬水软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5.物理 CD
【解析】(1)海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又变为液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A、蒸发时,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不是体积变大,不符合题意;
B、冷凝时,水分子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符合题意;
D、冷凝时,温度降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符合题意。
故选CD。
6.分子间隔不同
【解析】(1)液氧分子间隔较小,氧气分子间隔较大,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液氧和氧气的不同是分子间隔不同。
(2)液氢和液氧燃烧生成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7.烧杯B中溶液有无色变为红色
【解析】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据图可以知道,B与浓氨水共同罩在一个烧杯下,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进入B中,使酚酞变红。
8.混合物 AB
【解析】(1)河水中含有水和多种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度加快,分子之间间隔变大,变为水蒸气,水分子的大小、质量、种类都不变。
9.小
【解析】(1)液氢是液态氢气,液体比气体的分子间隔小;
(2)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
(1)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大
(2)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解析】
(1)
分子间有间隔,用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活塞慢慢推入,发现空气容易压缩,水不容易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则气体容易被压缩,故填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大。
(2)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故填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
(3)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的氨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进而运动到B烧杯中与水结合形成碱性的氨水是酚酞变红,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1.淀粉 Na+、Cl- 温度越高,分子(蔗糖分子和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化学
【解析】略
12.品红分子在不断运动 C
【解析】(1)向水中滴加品红,静置,烧杯中的水逐渐变成红色,说明品红分子在不断运动,品红和水混合在一起,水逐渐变成红色,故填:品红分子在不断运动;
(2)继续向烧杯中加热,溶液颜色变浅,分子种类未变,还是水分子和品红分子,分子大小也未改变,加水后,分子的间隔变大,故颜色变浅。
故选C。
13.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解析】(1)浓氨水显碱性,浓氨水中的溶质是氨气,氨分子运动出来,氨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实验现象是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
(2)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14.不断的运动 >
【解析】(1)A处纸条滴有无色酚酞溶液,B处液体为浓氨水,观察到纸条变红,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2)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物质变红,故氨水显碱性,氨水的pH>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专题之50例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及解释,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黄金的熔点是1064,有位妇女将6,黑白相片上的黑色物质是,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满分练习专题2.2 微粒构成物质—分子 原子 离子(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如图是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河南专用)-17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