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解读微粒知识
展开微粒知识
例1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B.100L氧气压缩为10L是因为压缩过程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C.凡带电的粒子都属于离子
D.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A错误;100L氧气压缩为10L是因为压缩过程中氧分子的间隔变小,而氧分子的体积不发生变化,B错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都属于离子,比如电子,C错误;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D正确。
答案 D
例2 下列现象及变化用原子、分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很远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温度计汞柱上升——原子的体积变大
C.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D.双氧水制氧气——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解析 很远就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A正确;温度计汞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错误;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C错误;双氧水制氧气,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发生变化,D错误。
答案 A
例3 最近,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92
C.核外电子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解析 由于铀的元素名称铀中含有偏旁“钅”,故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质子数是92,则原子序数为92,B正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铀核外含有92个电子,C正确;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43是中子数,不是相对原子质量,D错误。
答案 D
例4 关于下列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⑤属于金属元素
C.④⑤均具有稳定结构
D.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
解析 ①④中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A错误;⑤中质子数为9,为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错误;相对稳定结构是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④⑤中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不是相对稳定结构,C错误;①为Cl-,化合价为-1,③为Mg2+,化合价为+2,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MgCl2,D正确。
答案 D
例5 氨气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呈碱性,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某兴趣小组利用浓氨水和浓盐酸探究分子运动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方案I:在两玻璃片上同时分别滴加少量相同体积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将2张湿润的pH试纸分别置于距玻璃片上方15厘米处(如图甲),比较2张pH试纸变色的时间。
方案II :将一支约35厘米长的玻璃管水平放置,将一湿润的pH试纸置于玻璃管的中间。在玻璃管两端同时分别滴加2滴浓氨水和浓盐酸后,迅速塞上橡皮塞(如图乙),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
(1)方案I实验中,观察到两液滴间的上方出现白烟。针对此现象,你的合理猜想是________。
(2)请指出方案I的两点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
(3)多次进行方案II的实验,均观察到试纸先变蓝色,得出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结论。为使该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还应继续研究_________。
解析 (1)浓氨水、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颗粒,所以方案I实验中,会观察到两液滴间的上方出现白烟。(2)浓氨水、浓盐酸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害或污染空气;方案I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易受环境影响,如空气流动或两种气体互相干扰等均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3)方案II的实验得出了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结论,但为使该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还应继续研究其他物质的分子运动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答案 (1)浓氨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颗粒 (2)污染环境 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易受环境影响 (3)其他物质的分子运动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例6 氮化镓(GaN)是“蓝色发光二极管”研发技术中的重要材料。
(1)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位于第_______周期,镓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可表示为_______。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对应的元素与镓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解析 (1)由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在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可表示为Ga3+。(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镓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B项中原子的最外层也有3个电子,二者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 (1)四 Ga3+ (2)B
例7 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2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1)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________。
A.MN段 B.NP段 C.PQ段
(2)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________。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时几乎不再变化。
解析 (1)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MN段,因为是瓶口向上敞口放置。(2)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Q点时几乎不再变化,因为氧分子扩散趋向平衡。
答案 (1)A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Q点
跟踪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B.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D.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2.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增大
D.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3.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Mg2+比Mg稳定 D.电子层数相同
4.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带电的微粒 B.是实心球体 C.可分解为分子 D.可转变成离子
5.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正确的是( )
A.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间有间隔
C.气体受热膨胀——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
D.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7.道尔顿、汤姆生和卢瑟福等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进行了不断探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③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8.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原子核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③分子既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④电子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9.李涛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 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
10.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11.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
B.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
D.某同学将密封良好的塑料零食包装袋从平原带到西藏后,发现塑料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中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
12.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分子数目变少
D.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13.下列是几种粒了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②表示的是阴离子 B.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
C.③属于金属元素 D.①③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 1.A 2.A 3.D 4.D 5.B 6.D 7.D 8.C 9.B 10.B 11.D 12.C 13.D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解读化学符号中的数字含义: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解读化学符号中的数字含义,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用化学用语填空,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请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解读水知识: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解读水知识,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用于区分软水和硬水的方法是,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水在下列实验中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解读催化剂探究: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解读催化剂探究,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