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训练含解析 试卷 2 次下载
- 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三单元测评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训练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9 赤壁赋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二、作品背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人,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被投入大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这年年底,在亲友的多方营救下,苏轼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身份被贬谪到黄州。在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的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他时时想从老庄、佛学中求得解脱。同时,在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他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思想更接近现实。元丰五年(1082),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游览赤壁,写下了两篇赋,后人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三、相关常识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的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六、明察句式(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结构后置)(2)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3)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4)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5)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判断句)
七、积累名句(1)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5)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6)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7)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9)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0)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1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八、文化常识1.望:古人根据每个月月亮从亏到盈再到亏期间的四种状态来记月,称为朔、弦、望、晦。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农历每月初七或初八叫上弦,农历每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叫下弦,农历每月十五日叫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叫晦。2.星宿:我国古代指星座。古人为了准确地观测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及其他天象,往往以恒星为背景,以相对固定的位置为标志来说明日、月及五大行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共分二十八个星宿,称为“二十八宿”。本课中的“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斗”“牛”就分别是“二十八宿”之一。3.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舳,船尾;舻,船头。
二、说说文章主旨本文通过描写诗人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及主客之间的问答,反映了诗人由表面的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变化过程,表现了诗人在“乌台诗案”中遭受巨大的挫折后,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任务一】 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1.文章第1段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第1段展示了主客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吟诵诗文、迎风赏月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喜悦的心情。2.第2段可分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可分两层:第一层写作者的歌声,第二层写客人的箫声。营造了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意境。3.“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声表现了主人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美人”指诗人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4.从第2和第3段的内容看,客人之悲从何而来?参考答案从歌声中来(仕途失意),从箫声中来(箫声幽怨),从历史人物中来(人生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生命短暂)。
【任务二】 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手法1.从全文的角度看,第1段写月夜赤壁之下的江面的水光月色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抒情的基调。
2.文章的第2段,写客人“呜呜然”的箫声,采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采用了拟声、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的手法,以及整散结合的句式,营造了悲凉的意境,引起下文的主客问答。
3.在文章的第3段中,作者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参考答案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和曹操的人生结局;认为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4.第5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而睡。这个结尾具有怎样的意味和作用?参考答案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被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争。
《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的。有人说作者在这里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为什么?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9 赤壁赋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9 赤壁赋示范课课件ppt,共35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9 赤壁赋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9 赤壁赋图片ppt课件,共60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9 赤壁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9 赤壁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