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
展开知识点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 简介:生活在 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六千年。
2. 生活状况:房屋主要是 圆形房屋。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
3. 生产状况
(1)农业:主要种植 。(2)畜牧业:饲养猪和狗等家畜。(3)手工业:会制作磨制石器,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制作陶器,最具特色的是 ;有装饰品、少量的乐器,如陶埙;有纺轮,会纺织、制衣。
知识点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 简介: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距今 年。
2. 生活状况:房屋是 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会建造木结构的水井。
3. 生产状况
(1)农业: 是主要农作物。(2)畜牧业:以猪、狗和水牛为主。(3)手工业:农业工具以 最为典型;制作陶器和玉器,简单的乐器骨哨;出土中国最早的 雕刻;还懂得使用天然漆。
知识点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答案】
知识点一:1. 黄河 2. 半地穴式 3. (1)粟 (3)彩陶
知识点二:1. 七八千 2. 干栏式 3. (1)水稻 (3)骨耜 象牙
知识点三:南方 黄河 农作物
1. 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原始聚落遗址位于( )
A. 北京 B. 西安 C. 余姚 D. 泰安
【答案】B
【解析】根据教材内容可知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原始聚落是半坡聚落,半坡聚落的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故答案选B项。
2.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答案】D
【解析】北京人、山顶洞人没有原始农业生产。河姆渡、半坡分别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都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故答案选D项。
3. 下图这枚名为《干栏建筑》的邮票是为了纪念某一古人类遗址而发行的纪念邮票中的一枚。当年住在该建筑里的古人类应该是( )
A. 北京人 B. 半坡居民
C. 河姆渡居民 D. 大汶口居民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及文字信息链接教材内容可知,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之中,不会建造房屋。半坡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而河姆渡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故答案选C项。
4. 下图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是以河姆渡遗址为依托建立起来的遗址性的专题博物馆。小丽同学为博物馆写了一篇“河姆渡历史文化之旅”的模拟导游解说词,涉及以下文物内容,其中出错的是( )
A. 猪纹陶钵 B. 磨制的石器
C. 半地穴式建筑 D. 用骨做的骨耜
【答案】C
【解析】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工具是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的工具如骨耜,会制造猪纹陶钵,住干栏式建筑,半坡居民则住半地穴式建筑,故答案选C项。学习目标
▲能记住半坡居民、河姆渡人的生活的特征
▲能描述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状况
▲能归纳出不同特点的原始农耕类型出现的原因
本课重点
▲半坡居民、河姆渡人的农耕生活
考古
发现
稻
在中国 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粟
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原始
农业
兴起
概况
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距今约9000-7000年
标志
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意义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历史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历史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园地,硕果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免费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免费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明确任务,自主预习完成知识梳理,基础探究,延伸讨论,巩固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我的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