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9 哪里有空气教学设计
展开第三单元 周围的空气
第8课 哪里有空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空间充满了空气,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科学探究:
1.能借助其他物体(塑料袋、瓶子)等观察空气;
2.会利用实验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3.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
1.有证据意识,能用充分的证据来说明空气无处不在,充满在周围的空间里。
2.会倾听、认同他人的观点,学会交流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 万物生存离不开空气,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找空气,并证明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
教学难点:会利用实验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气球、饮料瓶、一次性针筒、粉笔、砖块、硬土块、烧杯、水等;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分配 |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指导及预设学生生成) | 设计意图(写明本环节要达成教学目标要点) |
一、 情景引入 (3分钟) |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样物品。(依次展示3个袋子)袋子里面都有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1号袋子里面是苹果;2号袋子里面是水;3号袋子里装的是空气。 3.你怎么知道3号袋里是空气呢? 学生:因为空气是看不到的;空气把袋子撑的鼓起来了。 4.揭示课题:哪里有空气 | 根据学生对空气的已有认知,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
二、科学实践 (一)3分钟
(二)5分钟
(三)10分钟
(四)15分钟 | 证明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空气。 (一)、收集空气 1.你能像这样用塑料袋收集一些空气吗? 2.学生活动。
(二)、感受空气的存在 1.都收集到空气了吗?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你要怎样证明它的存在呢? 2.适时引导:我们可以通过触觉和听觉去感受看不见的物体。
3.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感受:把装满空气的袋子扎上小孔,放到脸旁边。 能感受到空气跑出来了吗?
4.在生活里还可以从哪些现象中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图示引导) 5.学生汇报:呼吸时、扇风时、旗子飘动时。 6.小结:空气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空气就在我们周围,而且我们很容易能捕捉到它,也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三)、验证空气的存在 1.老师还有一个好办法,让你们亲眼看到空气,猜想一下如果把这袋空气放入水中,再在袋子上扎一个小孔,让空气跑到水里去,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同屏演示或者微课演示) 2.学生:袋子里冒出来许多泡泡 3.这就是气泡,说明袋子里面有空气。同学们在小组里自己动手操作验证吧。
4.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交流:空气进入水中变成了气泡。 出示水中有气泡的图片。 6.小结: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感受空气的存在?看不到的物体我们也能想办法去验证它的存在。
7.刚才我们用塑料袋装了一袋空气,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不同的物品(图片出示:针筒、气球、塑料瓶、扇子)你能用他们找到空气吗?(找一两名学生说,并说明如何验证。)能像老师这样试着把自己的方法画下来吗?
8.学生汇报:用塑料瓶可以收集空气,瓶口朝向手心,捏瓶子可以感受到空气流出,如果放入水中,能看到水中有气泡; 可以用气球收集空气,把吹起来的气球松开一点,就会有空气跑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咝咝的声音,放入水中也会出现气泡;还可以用针筒收集空气......扇扇子,可以感觉到空气的流动和发出声音。
9.学生分许活动,教师巡视。 10.汇报交流,展示小组的画图
(四)证明其他地方也存在空气。 1.刚才我们在教室里收集了空气,想想我们周围还有哪里有空气? 学生:走廊里、操场...... 2.我们周围处处充满了空气,那老师手里的这根粉笔里有空气吗?同学们可以预测一下,然后我们动手去实验,寻找证据验证。 3.图示:记录表(海绵、土块、石块、粉笔)请同学们先观察物品讨论实验方法进行预测,并将实验方法和预测结果填写到活动手册9页下面的表格中。 4.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些物体里面有空气? 学生:把物品放到水里面,如果出现气泡,就说明这种物品里面有空气。没有气泡出现就证明没有空气。 5.实验操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活动提示:物品一个一个的放入,仔细观察到现象后拿出来,再放入另一个物体。 6.学生分组活动,观察实验现象。 7.学生汇报。 这些物品放入水中之后都会出现气泡; 还有什么发现? 气泡的多少和大小不同。 追问:为什么会这样? 引导观察物体的缝隙大小。
| 捕捉空气是课页所呈现的引入活动,这种方法在低年级了解空气的性质时已经用到。这里作为课页的引入活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内容,利用这种方法证明周围空间存在着空气。
教材展示了几个孩子用一个大塑料袋来捕捉空气的场景,还有降落伞,玩气球,这些和空气有关的游戏和活动还有很多,目的是借助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发现空气的特征和作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比如,抱抱充满空气的大袋子,可以感受到袋子很软,说明空气能占空间也容易挤压。抛气球,可以看到气球缓慢落下,说明袋中的空气很轻。扇扇子,可以感觉到空气的流动和发出声音。 风筝、纸飞机需要借助空气才能够上升和飞行;风车在气流推动下转动。这些都是空气存在的证据。 这些活动可以指引着学生深入开展有关空气特征深入研究。
本环节将研究对象从宏观转到微观,让学生猜想周围的物品里或其他一些地方是否存在空气。教师呈现粉笔、海绵等物体,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寻找物品,先进行猜测,再进行实验验证。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用多种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在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时,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可以借助教科书图片引导,让学生利用把物品放入水中的方法进行实验获取证据。
从宏观的周围空间到微观的物品的缝隙里都存在空气,通过这两方面的证据说明空气无处不在,充满在周围的空间里。
|
三、总结提升 4分钟 |
| 再次回到更宏观的周围空间,加深空气无处不在。 |
小学湘科版 (2017)1 哪里有空气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湘科版 (2017)1 哪里有空气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五年级上册9 变化的星空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五年级上册9 变化的星空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9 运动的形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9 运动的形式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